英语打击类动词hit的语义结构与汉译模式研究

2018-01-25 10:54王燕飞黄凤鸰
戏剧之家 2018年1期

王燕飞+黄凤鸰

【摘 要】本文基于事件框架理论,从认知语义视角,借助朗文词典语料,研究打击类动词hit 的语义结构特征与其汉译模式。研究发现,hit与中文词“打”拥有基本共同的语义成分,但hit隐藏着动作的方向、路径和原因等外延语义成分,在翻译时为寻求语义对等,hit 的隐含外延意义必须外现,因而英译汉时,可采用四种典型的翻译模式,即动作+方式;动作+速度、力度或方向;动作+情态;动作+结果。

【关键词】事件框架;hit;认知语义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89-02

在认知语言学中,事件框架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与发展。事件框架理论将动词的语义结构归结为具有一定的背景意义,每个动词都拥有独特的事件框架结构,带有特定的语义成分。而分析在框架中动词的各项语义成分对于研究动词的词汇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认知语义视角探查打击类动词hit,运用事件框架理论,从认知语义视角,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认知域,进一步研究该类动词的汉译模式。

一、事件框架理论和认知语义学

作为各类语言中的核心词类,动词拥有丰富的语法特点和句法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动词有不同的解读,其变化的范畴往往对应着特定的事件框架。动词的语义结构是解码主要成分在事件框架下的作用时,慢慢固化的概念结构。因此,要将句中动词准确地解读出来,首先必须对这一事件框架有整体理解。在事件框架理论下,同类动词具有相似的功能类型,而它们的语义结构在变化范畴内是相对固定的,因而在典型事件框架下,同类动词的语义结构具有原型概念,等同于典型的语义角色,拥有相似的使用规范和语义场。动词语义结构的典型概念与非典型概念之间存在变化的动态空间,而句子想要呈现出来的具体效果则会体现出每个词在语义结构方面存在着的微弱区别。

语义结构形成的认知基础构建于认知意象。在认知语义视角下,结构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词义概念化的过程,且同样在不同的领域中存在着共性和差异。Langaker(2013)提出了认知域的概念,即一个连贯的概念化区域,可以参照该区域描写语义结构。本文将认知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基本认知域和抽象认知域。以此探究词的语义与其存在的客观背景、语言事实、意象世界,以及概念范畴等密切复杂的关系。

二、 hit 的语义结构

基于事件框架理论,每个动词都能对应一个具有特定语义成分的框架结构。在分析动词的结构特点之前,首先要充分分析动词在其所预设的事件框架中各种语义角色。

本文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第五版)提供的hit一词的释义和例句作为语料,发现关于hit的语义多达30条。基本语义成分举例如下。

He hit the bell—— 他举起钟锤敲钟(施事者+动作+受事者);The robber hit him over the head with a baseball bat——劫匪用棒球棒击打他的头部(施事者+动作+主体);Maria hit the breaks just in time——玛丽及时踩了刹车(施事者+动作+受试者);My father hit a bad patch——我父亲遇到了大麻烦(受事者+动作+主体);He was gone before they knew what hit them——他们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就走了(主体+动作+受事者)。

通过考察外围框架语,hit的语义结构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hit+方式:按,拍,打,使劲触碰;hit+速度:猛击,冲击;hit+方向:撞向,冲向;hit+结果:成功,撞到,伤到,击中,对…造成严重影响;hit+情態:沉溺;hit+工具:发表;hit+原因:突然想起;hit+路径:推进。

在8个不同的语义成分组合中,hit存在多种含义。从认知语义学视角,hit的语义在词汇化模式的分类基础上可细分为空间认知域、社会认知域和心理认知域,即空间认知域包括动作+方式:按,拍,打,使劲触碰;动作+速度:猛击,冲击;动作+方向:撞向,冲向;动作+结果:撞到,伤到,击中等。社会认知域包括动作+结果:成功,对某某造成严重影响;动作+工具:发表等。心理认知域包括动作+原因:突然想起;动作+情态:沉溺等。

将hit的语义结构进行细分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hit的主要语义是X导致Y受击。在无背景语境的情况下,hit一般翻译成与汉语语义相互对应的撞击、冲击等。然而在具体语境限制下,关于hit的翻译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上述的解析和分类中,我们发现了英语动词相比较于汉语动词,具有非常独特的语义特征,即仅仅动词本身就能够表达出力的方向、路径,甚至原因、情态等。

基于空间认知域,侧重物体空间运动结果来分析英语、汉语的动词表达,汉语动词在概念上具有明显分层。关于动作或者力的传递方向是不具化的,句中没有明显表达出语义指向的发起点,或没有终结点,甚至两者全都没有出现。基于社会认知域,侧重抽象意义上和社会相关的内容,基于心理认知域分析,侧重于心理意义,即在心理上的运动趋向,英语动词将其他的语义成分,如事件原因、人物姿态、心理活动等内在化,整合成同一个词汇。而汉语若需完整表述整个语境,必须动用不同的状语和补语。但是,通常情况下,汉语属于简洁的高语境环境,要求沟通双方能对汉语的意象融会贯通,揣测动词背后的含义,即隐藏的状语与补语等。这种意合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汉语的灵活性。

比较之下,英语动词在概念上更加综合化。仅从空间认知域来看,动作和力的传递方向是具体化的,每个动词能够在低语境环境下明确指出力的大小以及具体的方向。例strike ,hit ,beat。而中文则用“打”(下接第191页)来进行统一概括。而在社会认知域和心理认知域,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仍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从中探讨动词在三个不同的认知域之间的转化,如:My father hit a bad patch.——我父亲遇到了大麻烦。动词hit从社会认知域转移到心理认知域。可研究关于源域行为或者事件与目标域中的行为、事件是否存在着同一性。endprint

由此看来,关于动词词汇,英语相较于汉语更加复杂多样化,我们在对动词进行英译汉时要充分理解语境关系、概念意象。

三、hit的汉译模式

运用功能-类型的词汇化方法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种关于动词hit的汉译模式。

模式一:“运动+方式”模式。一般运用在空间认知域,主体在普遍语境下利用特定的方式或者工具执行相应动作,往往采用“用...击中”“用...打中”等对译,如:Last year, Griffey hit 49 home runs.——去年,格里菲击出了49个本垒打。

模式二:“运动+速度、力度或者方向”模式。一般运用在空间认知域,突出主体运动趋势,往往采用“冲向...”“撞向...”等对译,如:The tanks exploded as the plane hit the ground.——飞机坠地时,油箱发生了爆炸。

模式三:“运动+心理”模式。一般运用在心理认知域,突出主体在特定语境背景下的心理趋势,往往采用“突然想起...”对译,如:Dave has hit on most of the women in the department.——戴夫挑逗过部门里的大多数女性。

模式四:“运动+结果”模式。一般运用在空间认知域,也常作用于社会认知域,表达事件的结果,往往采用“达到...(高度)”“遇到..(麻烦)”,“对...造成严重影响”等对译,如:They hit the main road two kilometers further on.——他们往前走了两公里后到了大公路上。The 25-year-old painter hopes to hit it big in New York.——那位25岁的画家希望能在纽约一举成名。

四、结语

研究发现,hit与中文词“打”拥有基本共同的语义成分,但hit隐藏着动作的方向、路径和原因等外延语义成分,在翻译时为寻求语义对等,hit 的隐含外延意义必须外现,因而英译汉时,可采用四种典型的翻译模式,即动作+方式;动作+速度、力度或方向;动作+情态;动作+结果。在翻译打击类动词要更加注重结合语境意象与其隐藏语义成分。关于其伴随特征,如结果、目的、方向、情态,姿态等,如何构成动词的基本语义成分仍需仔细探究。

参考文献:

[1] Bauer, A.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48-61.

[2]Saussur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Paris: Payot,1966.

[3]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王寅.認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