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浩
秦赵长平之战,多么惨烈的一场战争,数以百万的人因这场战争被动员起来,超过五十万的人死在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自此秦帝国的统一之势形成。
对于“暴秦”的传统士子来说,此战不亚于一场灭世风暴。于是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因研究这场仗成名。他们骂秦、骂赵,骂其余的五国,总之一切有关的无关的都会被牵连进去。
于是乎,大战前二十多年的一个人被牵扯了进去,他就是蔺相如。
王世贞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是天意。而蔺相如在秦廷上对秦王出言不逊则是长平之战秦国出兵的一个借口,换句话说,蔺相如在一定程度上使秦赵决战提前。
可我却认为,蔺相如是一个太史公所说的“智勇兼之”之人,外交的强硬需要国家的实力。相如在对秦外交上的强硬其实是赵对秦霸主地位的一种挑战。况且在战国时代,战争本就频频发生。任何时代,要想找到战争的理由都是极其容易的。长平之战真不是他的错。
众所周知,战国后期的赵国在武灵王的锐意改革下发展迅猛,短短十年,赵国先后吞并了中山、林胡、娄烦,吏治空前清明,军力强盛。随着国力的发展,武灵王野心膨胀,亲自了从云中、九原南下攻秦的战略,还亲自入秦观察地形。秦国的霸主地位遭到了空前冲击。赵国咬着牙尽力想要将秦踢下霸主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蔺相如,对秦王出言不逊不也很正常了吗?而且正是因为赵国有足够的实力,秦王才会不得不“因而厚遇之”。所以,外交的强硬需要国家的实力。
再看战争的理由,有人认为蔺相如使赵陷入不义,可是秦赵两国的决战在韩国上党打,那对韩国来说,秦赵不都是一路货色?战争的理由是极容易寻找的,金人以张觉攻宋,努尔哈赤可以想出“七大恨”攻明,朱元璋可以拉出元人挖宋陵的黑历史来发动北伐。那么当日秦国要找理由岂不是也很简单?况且本就不是秦赵之地,只不过是秦赵靠上去对峙而不断增兵,花了三年凝聚起来的决战。所以开展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分赃不均,双方都不满意。所以,战争的理由是极其容易寻找的。
可长平之戰为何赵国会大败?难不成蔺相如的出言不逊给秦兵精神加成?秦赵两国面积差不多,可秦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一百多年的时间,岂是赵国三代五十年的底蕴可比的?但赵人五十年的积累也足以使秦人精疲力竭,且双方国力不同,但军力相当,决定性战役只是迟早的事,只不过秦人与一千多年后在长平的柴荣一样,赢得不可思议,赢的太快!正如梁启超所说,无论秦还是赵,获胜者终将一统天下。两国是为了天下而战,绝不可能因为一个外交琐事开战!
所以长平之战,真不是蔺相如的错。他只是一个热爱祖国、智勇兼之的赵国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