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凭
【摘 要】邵阳布袋木偶戏曾经在农耕社会扮演了酬神娱人的重要文化角色,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较大冲击,邵阳布袋木偶戏表演也逐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表演市场,而通过动漫化的形式,能使其重新建立起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从一种新的途径实现邵阳布袋木偶戏的传承。
【关键词】邵阳布袋戏;动漫;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022-02
邵阳布袋戏是南方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浓郁的湖湘文化的熏陶下,邵阳布袋戏木偶雕刻技艺、木偶的结构、脸谱的造型、服饰的设计均别具一格,与闽南一带的木偶戏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是木偶本身的造型,还是木偶的服饰、脸谱都融入了强烈的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原始的木偶艺术特色。邵阳布袋戏曾经在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扮演了酬神娱人的重要文化角色。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發展,对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邵阳布袋戏表演逐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市场,木偶雕刻工艺也在渐渐失传。
一、动漫化传承的可行性
在2006年《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动漫产业定义为“以创意为核心,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可见,市场开发的多元性是动漫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邵阳布袋木偶戏数百年来作为当地劳动人们农闲时的重要娱乐方式,本来就是具有商业属性的,而且只有在商品消费和表演市场正常发育的条件下才能够存在和持续发展。因此,传承和创新邵阳布袋木偶戏艺术,不能独立于市场之外谈其传承,通过动漫化的形式能结合市场,实现多元化的传承和创新。
现代动漫具有全媒体的覆盖范围,并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如电视上有动漫频道和动漫时段,网络上各大视频网站都有专门的动漫版块,各种新媒体动漫,如手机动漫等也是方兴未艾,这表明动漫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全媒体传播能力。动漫化传播架设了邵阳布袋木偶戏艺术与现代传媒之间的桥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动漫这种新载体,扩大邵阳布袋木偶戏的传播范围。
二、动漫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加之邵阳布袋戏家族式的传承方式特有的狭隘性,使得邵阳布袋戏的传承举步维艰。邵阳布袋戏学徒过程极为艰苦,不仅需要艺人学会吹打说唱等技艺,而且对艺人的注意力要求极高,需要手脚口协调、灵活,配合操纵戏偶和各种打击乐器。繁复的剧本台词也完全要靠艺人背诵,加上观众越来越少,据国家级传承人刘永章介绍,刘姓家族年轻一辈都外出打工,没有愿意学习布袋戏表演的,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境地。
(一)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传承邵阳布袋戏。传统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是照片、磁带、或者影像资料。然而这些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代的久远,存在易损坏、难保存等缺陷。数字动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高科技载体,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采用了数字化手段来传承和保护,比如建立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相对于文字记录来说,数字化能声画并茂地再现邵阳布袋戏的过程,为后人的传承提供直观的参考。邵阳布袋戏是一种戏剧形式,由艺人用手操纵偶人进行表演,我们可以运用数字动画捕捉技术来记录偶人的运动过程,真实还原艺人表演时的景象。同时,数字化信息还易于传播,我们可以将邵阳布袋戏的表演记录成数字视频,开发邵阳布袋戏科普性、教育性的动漫作品,让观众通过网络、手机、直播平台进行观看欣赏。甚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功能,让受众能切身体验布袋戏的操作,扩大邵阳布袋戏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二)邵阳布袋戏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作品。实现邵阳布袋戏的动漫化创新,意味着将邵阳布袋戏作为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和创意来源,纳入动漫产业中。邵阳布袋戏产生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至今仍然保留了传统布袋戏原汁原味的特点,这种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对于制作浓郁本土风格的动画作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民族性作为国际化基石,是我国动画片获得世界认可的关键。中国动画要想立足于世界动画之林,只有走民族本土化的道路。自从进入电脑动画时代,国产动画不复昔日荣光,普遍存在故事情节简单,原创性缺失,造型风格一味模仿欧美、日韩动画。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戏剧形式,应该从传统戏剧文化中汲取养分,扎根于本土,创作出民族风格浓郁的动画角色。
(三)邵阳布袋戏偶的动漫玩偶产品开发。2016年5月,国家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指出,(下接第24页)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种形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以邵阳布袋戏木偶的传统技艺制作动漫玩具、模型等衍生品,增加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利用途径,丰富当地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目前,很多戏剧中的角色都开发出相应的玩偶(如图1),川剧中的绝活“变脸”就被广泛应用到了儿童玩具设计中。
图1 戏剧角色玩偶造型
邵阳布袋戏一直是家族式小范围传承模式,戏偶和戏台也是一代代传下来,有些戏偶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已经损坏或者遗失,便由当今的传承人自己雕刻补缺。由于艺人的文化程度和审美均不高,在戏偶的造型和雕刻上略显稚拙(如图2)。在开发邵阳布袋戏偶产品的过程中,应从动漫产业角度分析邵阳布袋戏艺术的审美特点,总结动漫创作符号。
台湾霹雳布袋戏是动漫产业化的成功案例,在邵阳布袋戏偶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对其造型适度进行动漫化的设计,这样更能为年轻群体所接受。首先,应改变传统布袋戏偶老旧的着装风格,在布料、面料、款式、工艺等方面要更为考究,注入动漫特色。注重服饰的整体性,将角色和服饰整体统一起来,绚丽多彩的服饰能对人物起到烘托作用。服饰要与角色的相貌、发型、身材等相统一。其次,在脸谱的绘制上,传统邵阳布袋戏偶的眼、口、鼻等五官全部采用颜料绘制,比较平面化,在进行动漫设计过程中,可以增强面部的立体结构,使人偶面部轮廓分明,显得更为精致。
图2 邵阳布袋戏偶
三、结语
邵阳布袋戏艺术虽然有着600年历史,但是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提出、认可,并成为被保护对象,尚且“年轻”,作为新的保护对象和研究领域,其保护措施需要大胆创新与探索,邵阳布袋戏以动漫化的形态进入现代传媒的各种渠道,并以动漫创作和动漫产业为载体,获得功能的再实现,与现代社会形成新型的文化共生关系,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让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汪碧波.湘西南民间木偶艺术[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
[2]邱亚萍.数字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