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任彦
期盼新匈塞铁路早日开通
在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火车上,我结识了一位女孩。她叫伊瓦娜,是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学生。在伊瓦娜口中,“一带一路”被反复提及,快成她的口头禅了。
火车行驶得很慢,350公里用了整整8个小时。一路上,伊瓦娜多次吐槽:“要不是因为便宜,我才不坐这像蜗牛一样的火车呢!”她的男朋友在布达佩斯上学,两人定期乘坐这趟国际列车互相探望。
匈塞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设备严重老化,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2015年,匈塞铁路改造升级项目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中。新匈塞铁路开通后,设计时速最高200公里,从贝尔格莱德到布达佩斯的国际列车不到3小时。
“我天天都在盼着匈塞铁路早日完成现代化改造,让我的爱情之旅不再这么辛苦。”伊瓦娜说话时,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本刊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从伦敦到开罗
我的常驻地从英国变成了埃及。从伦敦到开罗,从欧洲到中东,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地理和气候上的变化,更有政治形势和人文氛围的迥然不同。
即使是初冬時节,开罗的阳光依然灿烂,比夏日的伦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更鲜明的对比则体现在英国相对稳定,埃及则动荡不宁、乱象丛生。譬如,我乘坐的飞机刚降落开罗,就发生了埃及西奈半岛的恐怖袭击。
而我最深的感受是,与几年前我来埃及时相比,埃及民众现在冷静了不少,人心更趋稳定。这是件好事。毕竟形势稳定了国家才能富强,否则就什么也谈不上。
本刊驻英国特约记者 杨扬
利欧的书架
女儿班里有个唐氏儿,叫利欧。他上课时“嗷嗷”叫,遇到别的小朋友就上去一把推倒他们。不过,家长们没有向学校抗议这个“问题儿童”打搅自家孩子学习,反而交代孩子们要跟利欧做好朋友。学校也给利欧安排了一位老师,专门照看他。当利欧快要失控时,老师就拉着他的手离开教室:“我们出去散散步吧。”当别的孩子读到“牛津阅读树”第五级时,利欧还在用手指戳着书页,慢慢读第一级;当别的孩子开始学习数学、自然科学时,利欧在老师的陪伴下读儿歌。
孩子们的教室有一排书架,架子上放着他们的书本、作业和手工艺品。书架有点挤,所以所有的书都必须摆放整齐,尽量节约空间。但最近,老师和孩子们移走了两层架子上的课本和练习册,放了许多低幼绘本、纸巾和玩具。架子上写着一行大字:“利欧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