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娟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究竟如何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怎样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进而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一时间,义务教育如何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义务教育迈向“标准时代”
2017年12月5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下文简称《管理标准》)出台,这是我国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好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对于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在普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优质资源紧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讲,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落后。
其实,早在2014年8月,教育部研究制订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泰州市等8个地方开展实验工作。这一次,教育部在各地的实验、探索基础上,依照“既符合现实需要,又面向未来发展;既满足一线需求,又发挥引领作用”的原则,对试行的《管理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
在教育时评人薛偌依看来,《管理标准》的出台是民生福祉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管理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迈向‘标准时代。”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冬青认为,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的标准意识、标准能力和标准自觉,是确保国家整体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有力举措。《管理标准》对于规范办学行为、引领管理思想、提升整体质量、化解城乡差距、杜绝不法行为、营造积极氛围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響,最终将朝向“为了每个孩子,办好每所学校”的目标迈进。
界定义务教育内涵标准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管理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该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促进当地学校提升治理水平。
就内容而言,《管理标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大方面明确了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共涉及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
一是推进教育公平,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需求,实现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二是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引领教师专业进步,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四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五是促进学生安全健康,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六是突出依法办学,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让《管理标准》落地又生根
如何让《管理标准》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要部署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聚焦《管理标准》目标任务,认真制定落实方案,一校一案,对标研判,依标整改,确保逐校覆盖。按照《管理标准》和新研制的《评价标准》做好督导评价,了解实际效果,强化落实责任,督促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确保《管理标准》真正落地。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认为,落实《管理标准》,要立足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落实《管理标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它不仅提出了‘规定动作,包括必须落实的‘正面清单和不能触碰的‘负面清单,还提出了倡导性内容。但围绕‘管什么‘怎么管,当前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制定了学校章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如何将《管理标准》与学校的办学章程、各项已经运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有机对接与融合,这是一项新的任务要求。”汪明说。
“《管理标准》为农村学校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办学品牌指明了方向。”一位乡村学校校长坦言,《管理标准》的背后暗含着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学校可以因地制宜,调动乡村各种力量和资源,把学校建设成为乡村的文化中心,实现农村发展格局的整体提升。例如,以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优秀文化为己任,把自然环境、地理标识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是为未来幸福生活做准备的地方,学校的生活是为了孩童的健康成长而营造的诗意生活。为此,必须有教育情怀,守住教育尊严。”在徐冬青看来,敬畏教育、尊重孩童恰恰是《管理标准》所透露出来的对教育尺度的深刻理解。坚持标准,就是坚持办学中的教育尺度,坚持规范办学行为的教育标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