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和我
邱华栋
能够获得丰子恺散文奖,对于我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此前我获得的所有文学奖都是小说奖和诗歌奖,获得散文奖还是第一次。因此,感谢《美文》杂志和桐乡市政府设立此奖,感谢评委们的美意。
我在想,丰子恺和我有没有关系?我得说,很有关系。
这首先体现在,我现在每天喝茶用的一套茶具,一把茶壶和几个茶杯上面,绘制的都是丰子恺先生的画。也就是说,我每天喝茶的时候,都在和丰子恺先生相遇。我有好几套茶具,可为什么,最近一些年,我一直在使用这一套有丰子恺先生绘画的茶具呢?
这肯定和我的生命状态有关,这说明,我正在和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世界靠近。
很多年以前,我就读过丰子恺先生的七卷本文集,读过他的《缘缘堂随笔》和《护生画集》,深深地为丰子恺先生的冲淡、洒脱、平和、朴实、自然、高拔、具体、热情、童真的艺术魅力所打动。
丰子恺先生是一个全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艺术史、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文学、美术、音乐、书法、翻译方面的造诣很深,在音乐和美术教育上也独辟蹊径,贡献巨大。他一生著述有一百八十多本,可谓著作超过了身高,影响泽被后人。
当我每一次阅读他的著作,我都能感觉到,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人间的万事万物,任何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呈现在他的文笔画笔下,就成为了丰子恺的别样的艺术世界。
丰子恺先生曾说:“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在谈到美术和建筑的时候,他说:“用人工巧妙地配合形状、色彩的,叫做美术。配合在平面上的是绘画,配合在立体上的是雕塑,配合在实用上的是建筑。因为是用人工巧妙地配合的,故其支配人心的力更大。形状和色彩有一种奇妙的力,能在默默之中支配大众的心。例如春花的美能使人心兴奋,秋月的美能使人心沉静;人在晴天格外高兴,在阴天就大家懒洋洋地。山乡的居民大都忠厚,水乡的居民大都活泼,也是因为常见山或水,其心暗中受其力的支配,便养成了特殊的性情。”
他又说:“建筑与人生的关系最切,故凡建筑隆盛的时代,其国民文化必然繁荣。希腊黄金时代有极精美的神殿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有极伟大的寺院建筑,便是其例。现代欧美的热中于都市建筑,也可说是现代人的文化的表象。”
此刻,丰子恺散文奖的颁发,让我觉得丰子恺先生和我很近,也使我更加清晰地看到,我们是多么的需要丰子恺先生的世界照耀我们,让我们的个体生命在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遨游当中,找到抵达天空的唯一出口,和返回大地的一切归路。
再次感谢与这个奖有关的人们。
谢谢大家。
感谢各位尊敬的评委,感谢你们给予我这么崇高的荣誉。
能够获得以丰子恺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奖项,我感到万分荣幸。丰子恺先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是中国读书人的一座标杆,也是我素所敬仰、所热爱的一位作家艺术家。从少年时代读到他的散文起,这份热爱就从未改变。我至今依然记得当年阅读《缘缘堂随笔》《给我的孩子们》等作品时的喜悦。先生散文和漫画中流露的慈悲、仁爱和童心,令人感动,也给我以深刻影响。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丰子恺先生是一个有情怀有风骨的文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这是丰子恺先生的文艺观,这一文艺观是从他的老师李叔同先生那里继承而来。他在《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一文中写道:“‘先器识而后文艺,译为现代话,大约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更具体地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用我们现在常说的话,就是“为文先为人”。先生一生都忠实地实踐着这一文艺主张,他的为文与为人高度统一。先生笃信佛教,终生以慈悲为怀,他爱人类,爱社会,爱世间万物,尤其喜爱孩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为孩子写的。爱,是子恺先生所有作品的主题,是他所有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浓浓爱意,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文章关乎世道人心,为文须有担当。我写《司马迁的选择》,正是有感于他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的风骨与勇气。《司马迁的选择》是我写作计划中的一篇,我想从历代先贤那里汲取力量。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以自己的文字向丰子恺先生致敬,也向先生表明我们的心志:先器识,而后文艺。
谢谢《美文》和丰子恺的故乡人一起做了这么一个奖项。得到它我很感动:在商业大潮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居然有一批人死守着母语的纯粹、并关心着海外游子的习作。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很中国的东西,它可以怨、可以慕、可以泣、可以诉,可以豪放、可以飘逸,可以登大雅之堂、可以入绳枢之户。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里边千丝万缕不知道缠有多少诗意;而读得懂的,只有会汉语、钟情汉字的中国人。英语里没有一个与散文完全匹配的文体,他们把散文称作“prose”,指的是诗以外的所有文体。他们的文学奖不是颁发给小说,就是颁发给诗歌,从未听说过给散文颁奖的。
中国好的散文须有诗意。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就是这个道理。丰子恺先生有一幅画,提款为“几人相忆在江楼”,字、画相得益彰。丰老这七个字看起来浅白,里边的诗意却是需要慢慢细细地品味的。这就是中国的文字之美、艺术之美。而且它只能是中国的,那七个字不是不可以翻译成英文,但是字可以翻过去,里边缠绵的诗意是翻不过去的。
诗是中国人的宗教,外国有《圣经》《楞伽经》《可兰经》,而我们中国有《诗经》。既然诗成了”经“,它必然对中国人的思想、以至生存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普林斯顿大学出版《诗与诗学》(Poetry and Poetics)关于中国诗的第一句话就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那样广泛、那样持久地崇拜诗、写诗。”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不单文人墨客、王侯将相能写诗,累臣可以写诗,嫠妇可以写诗,连贩夫走卒都可以写诗。试看“温州台竖旗歌”:
天高皇帝远,
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
不反待如何!
翻翻世界史,农民起义可谓多矣,但是有哪个国家的起义能这样以诗言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诗有打动中国人的力量,可以引起中国人的共鸣。
启功先生尝言,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好的散文虽是白话,但它诗意盎然,比如前辈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比如同辈史铁生的“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比如新秀李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把散文翻译成“pose”,是英国人的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我们无由置喙,只是那翻译恰恰把中国散文极品中的精髓,也就是诗意,翻丢了。这里我无意给汉语与英语分个轩轾,其实有些英语诗、譬如英国湖畔派的诗,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且作为计算机语言,英语是不可替代的。我想说的是,汉语,我们诗一般的母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需要珍惜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不久以前,我在回国转机时,遇到了一位中国女学生,喋喋不休地、大声地说着语音和语法都不标准的英语,她周围是一群候机的中国同胞。敢说,对学习外语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要看在什么场合。望着那位学生,我有点遗憾,为什么她要那么自豪地向国人宣示她不会讲汉语?我想告诉她,一个成年人的第二语言永远好不过她的母语。更使我感到遗憾的是,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大量的“孩儿体”或“恶搞体”汉语,比如“蓝瘦香菇”“妹纸”“屌丝”等等。这些新的表达方式,很多不单美国学汉语的学生不懂,连我也不懂。我真心希望这只是一时的文化浮躁、是年轻人闹着玩儿的暂时现象,不要让它的粗俗玷污了我们诗一般优雅的母语。
三四十年前,当年轻的我负笈北美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母语的重要,三十余年过去,我才发现,我的母语像一根无形的脐带,它一直在向我输送着我文化母体的营养,这是我从其他任何语言中都得不到的,对于我来说,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了。
我想起了爷爷。爷爷在世时讲,月亮是哪国的圆我倒不知道,只知道没有哪国写过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中国人写月亮,最美的长诗是在唐朝。最美的短诗也是在唐朝,那是中国鄙夷万邦的朝代;那时英国不要说没有诗、连他们的语言都还没有问世。所幸唐诗的诗意至今还存留在纯正的中国人的血液里,我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月亮就想起了那些月亮诗、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和故园。
让月亮仍然葆有诗意,让我们的母语继续纯净而美丽,就是对于我们文化的坚守。这多年了,《美文》与其同道所做的,正是这件事,这确实是值得敬重的。
能获得本次汉风专刊的奖项,我觉得特别的荣幸。首先感谢《美文》杂志能有这样的创意,设立海外散文奖,来促进国际文学和国际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感谢桐乡市政府,弘扬丰子恺的艺术精神。最后感谢编辑耐心地对我这位汉语非母语的人的作品所做的修改编辑。
在我记忆中第一次主动试图写小说的时候,母亲都不相信那是我亲手写的,结果我后来转向数学专业。然而,我一直对文学文化有很深的兴趣,特别是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锋给我的影响很深刻,其作品不仅敏锐地批判社会问题,也“洞见”了存在的根本问题和意义,因为在所有的文学杰作中作者对具体境遇进行普遍阐述。鲁迅的作品《伤逝》不仅打动了我,也引发了我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使我联想到在古希腊时代,对戏剧所涉及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导致了希腊哲学的诞生。
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反思,我发现了一种循环式的文化对话的存在。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文化交流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改革者在出版白话小说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形式。他们翻译了许多西方作家的小说,还有一些用外文创作的华裔作家。译文在文化交流中是必不可少的,何况直接用外文来创作。如海明威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故意用变形的英文来传达拉美人的西语味。
如今,《美文》雜志包含着类似的文学改革的萌芽,把世界各地作者文化的种子传播到了汉语肥沃的土壤中。有的哲学家认为不同文化所体现的范式是不可通的,唯有美的语言,才会跨越自身范式的界限。外国作者可能大部分都不是伟大的作家,但都是自身文化的诚实证人。我们的散文渗透一种文化作为载体来描绘另一种文化作为背景。这样,犹如在作文中内容与形式两者相融不可分,同样,作者的文化背景与其作品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也融合在一起。可见,文学文化的“整合性力量”是无穷的。
可以说《美文》杂志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散文可以把不同文化拉近,而这种交流才是真正的、建设性的对话。全球化的世界主要是通过取消差异而机械的制造一致性,创造性被“剪贴之道”所代替。但《美文》里的散文则是通过探索文化的独特性创造真正的“对话”的空间。
因此,《美文》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杂志一样,推动文学的改革,并使得文化交流达到更高地步。这次创作和翻译同时进行,语境和语言被重叠,形成了文化的交融。因此,在《美文》杂志所造的空间之内并没有刚性约束或固定边界,目的是让个别差异彼此充实而不是彼此分离,也就是说促进一种创新性的交融,就像丰子恺所讲“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总之,对我来说能够参与这次征文是很大的荣誉。
余秋雨
感谢“丰子恺散文奖”对我的鼓励。丰子恺的散文《缘缘堂随笔》写得朴实、恳切、温和,是我所喜欢的笔墨风格。更重要的是,丰子恺创造了一种散文化的人生。他的生命,拒绝小说化的故事,拒绝戏剧化的冲突,只保持着散文化的散淡。但是,他又散淡得无比潇洒,在艺术天地自由出入。他除了写作,还横跨音乐、美术、翻译等各个领域,每个领域皆余风细细。他的整个生命就是一卷散文,真令人羡慕。我建议,“丰子恺散文奖”,今后也可以颁授给那些散文化的生命。
南帆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丰子恺散文奖。
我的作品标题是《一个人的地图》。我在散文末尾说,这是为自己绘制的一份地图,有些偏差也没关系,没有人会在自己制作的地图之中迷路。现在,我还愿意透露一个小小的野心,我企图为自己修建一个小小的文学空间。
十来年的散文写作之中,我不断地写到了一些有趣的人物和事情,他们都和我的故乡产生过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例如写《与妻书》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船政大臣沈葆桢,还有那个围棋天才吴清源。一篇很长的散文《马江半小时》企图还原一百多年前福建沿海的一场战事,我从历史著作之中请出了李鸿章、左宗棠、林则徐以及林纾、张爱玲等一批历史人物。我想,总有一天他们都会成为邻居,一起住在我的散文里面。这些散文与其说再现我的故乡,不如说正在为一个更为理想的文学空间添砖加瓦。
如今到处都“居大不易”,房子很贵,房地产商说主要是因为地皮很贵。我的文学空间仅仅搁置于便宜之极的纸张上,我的建筑材料仅仅是文字,这儿的城市规划或者楼堂馆所无非是一些叙述和修辞。我至少可以许诺,散文之中的别墅肯定比现实的房价要低。尽管如此,我希望各位不要嗤之以鼻,你们会在我的文学空间遇到许多英雄美人,当然还会有称心如意的良辰美景和名山大川。如果各位有兴趣前来访问,我会及时寄上请柬,我的请柬就是《美文》杂志社。
再次感谢《美文》杂志,感谢各位评委,感谢我们的文学艺术前辈丰子恺先生。
熊召政
《苏东坡的历史观》这篇文章获奖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外,这篇文章的学术性比较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文”,只是历史杂记。苏东坡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他的历史观以及他阅读历史的感悟并不熟悉。非常感谢《美文》杂志以及第二届丰子恺散文奖的评委把这个殊荣给了我,也鼓励、激发了我对历史杂记这种散文体例写作的更大的热情,今后这一类文章会写得更多些。感谢大家!
陈若曦
得知《美文》杂志要颁我散文奖,真是喜出望外,太惊奇也太感激了!我自觉写作水平还差得远,权把它当作是项鼓励,今后就继续努力吧。本来打算飞来杭州领奖,也和各位大师交流一番,无奈被足底筋膜炎和五十肩折磨了一年,最近发作加剧,只好作罢,特委请诗人朋友苇子代领。我谨在台北遥寄由衷的感激、感动之意,并祝福《美文》杂志诸君和各位文学界大师万事如意,健康幸福!竭诚欢迎大家来台湾交流!我一定热烈招待!感谢再感谢!
李舫
《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这篇文章刊出后,很多老师、朋友跟我联系,说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个“大时代”的“大气象”。
公元前500年的某一天,两位智者——老子与孔子的翩然相遇。时间,不详;地点,不详;观众,不详。今天的我们,似乎很难想象这一场景,两千五百年前漆黑的长夜里,两位智者仰望星空。在那个风起云涌、命如草芥的时代,他们孜孜矻矻,奔突以求,终于用冷峻包藏了宽柔,从在那个风起云涌、命如草芥的时代,他们孜孜矻矻,奔突以求,探讨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大抉择。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个奖项不是奖给我个人的,而是奖给我的作品中的两位伟大的主人公的。他们在黑暗和痛苦中,铸就了人类精神的伟大篇章。他们用冷峻包藏了宽柔,从渺小拓展着宏阔,由卑微抵达至伟岸。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秉烛探幽,才有了中国文化的纵横捭阖,有了世界文明的博大丰饶。对春秋战国这段五百余年的历史充满了好奇的读者,都不免发问,何以在中华早期文明中,就崛起了这样一座高峰?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中,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轴心时代”。他将影响了人类文明走向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定义为“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印度、中东、希腊,四个地区相隔千山万水,却实现了人类至今无法完整领悟的“终极关怀的觉醒”。值得重视的是,在这其中,只有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未曾断绝的文明样式。
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给予我真挚赞誉或者批评的评论家,感谢一直激励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坦诚、他们的信任,驰骋在我的文字中,是我不懈前行的动力。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美文》的穆涛兄,我在他的文章读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而这些,是这个时代最或缺的宝贵品质,也是我读书与创作的镜照。我还要感谢美丽的桐乡,在哥伦布的航程中、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神奇,富贵,壮观,是梦一般的天堂,滋养丰子恺先生这样的哲师先贤,也赓续着今天的文化传承。拿破仑征战沙场数十年,创造了无数军政奇迹与文化辉煌。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感慨地说,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每次来到桐乡,思想的力量都让我震撼,让我感悟,让我深思。
祝贺此次一同获奖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杨海蒂
能获丰子恺中外散文奖,我备感荣幸。
俞平伯评价丰子恺的文和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情从何来?真。
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首先必须感情真实。真、善、美,是丰子恺作品的精髓,也是我做人为文的追求。
《走在天地间》发表后,被多家报刊、选本、网站转载,受到很多读者喜爱,承蒙谬赞,我清楚,这都是师友们对我的鼓励和鞭策。陕北、延安,多少人以各种文学艺术方式歌颂过,很难写出新意,我是以至真、至纯、至诚之心向那片神圣的土地致敬,方有这篇被誉为“别开生面”“唯美、大气而又真切”的散文作品。刚读到陕西作家王丽梅女士对新出版拙著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一大段就是专门评述《走在天地间》的,摘录其中一部分:
她开篇这样写陕西:“往历史的纵深处看去,陕西,是中国最为壮丽辉煌的地方。”“陕西,神于天,圣于地。而‘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她将陕北描述为“那是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那是一片英豪辈出的土地”。寥寥数笔,将陕北的人文历史和地理意义、政治意义迅速勾勒出来。文章空灵、宏阔,极富散文诗的意境和神韵,文字精简,即是古人所说的“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将陕北的人文历史、中国革命、黄土高原、延安精神一一道来,尤为深刻的是“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此一句可视为这篇貌似写风景、风物的游記散文,实为政治散文。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热爱散文,也敬畏散文;我的文学之路从散文起步,声名卓著的丰子恺中外散文奖的厚爱,是对我二十年来坚持散文创作的最高奖赏。
深深地感谢《美文》杂志,感谢评委老师,感谢读者朋友,感谢天高地古的“陕之北”,感谢丰子恺先生的故乡桐乡。
任林举
首先,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感谢桐乡市人民政府和《美文》杂志社能够在散文相对弱势的文学背景下,坚持“丰子恺散文奖”的评选,我认为,这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中国文学伟大的散文传统致敬!也是在为这一伟大传统的传承和弘扬而竭尽自己的努力!同时,我也要衷心感谢第二届丰子恺散文奖的评委们对我本人的鞭策和鼓励,是你们严格秉持文学标准,不私,不妄,辛苦劳作,才让我有机会与在座诸位共同向我们伟大的散文传统以及为此传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丰子恺先生致敬!
接到获奖通知之后,我怀着虔敬的心情,集中时间重新阅读、温习了先秦以来各个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散文篇章,也认真温习了丰子恺先生的代表性作品,在厚重、幽深的文学传统之中,重新确认了自己与这份丰厚文学遗产之间的联系和距离。冷静的反思和反省,让我再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浅陋、单薄和无力,也让我再一次看清了自己以往的缺失和未来的行进方向。或许,我只有以今天的契机为起点,不断地回归传统,汲取养分,面向未来,承接阳光,不断地宏大自己的境界、情怀和格局,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文字操作能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能无愧于文学前辈、先人。也许,唯有如此虔敬的态度和如此扎实的实践,才有希望让中国古老的文脉因为我们的不懈努力而得到有效的活化和延伸。我一直很固执地认为,只有以崇高为理想的人,才能够也才有资格向崇高或伟大的事物致敬!
至此,再一次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姜念光
感谢评委会授奖予我这个奖项。感谢授奖词中对我作品的肯定和鼓励。列身于“丰子恺散文奖”得主的行列,是我的荣幸。因为评委会中的诸神均是中国文学界鼎鼎有名的人物,因为《美文》杂志是一个眼界开阔、胸怀万象、影响广泛的散文重镇,更因为在这一行列中已有多位当代文章大家。今天得能够叨陪末座,非常激动,诚惶诚恐。
我们都知道,文学就是人学,但不必追问人是什么,因为人就是人,文学要追问的是“人为何”与“人如何”。所以,我们描述日常生活的人情高谊,表达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了解,或者以思想者的姿态横身劝告,其实都朝向文学写作的最终指归,就是人的自身显现、人的自身敞开、人的自身领悟。写作者正是要追索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生活,我们怎样生活。我们也知道,文学是文明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形式,从文明的本意上看,文明就是以文字启蒙,照亮黑暗,我们的写作活动,就是唤醒的过程、照亮的过程。而作为人类文明绵延不断的载体,文学作品理应是表现人战胜自己弱点的光荣记录,是人为摆脱庸俗的奴役进行艰苦努力的轨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自己的写作,不断从生存的幽暗出发,不断地实现心灵和精神的清澈与晴朗。
我平时的写作以诗歌为主,但真正文学上的起步,是散文,我发表的第一个作品就是散文。而我最初读过的众多散文中,就有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现在都说“不忘初心”,我觉得今天就是对这个初心的最好奖赏。今天能来桐乡领这个奖,还有更多幸福的意味,因为这里山河秀美、人文风流,我特别仰慕这种从容、安乐、风雅的气质。山水是大地文章,文章是纸上山水。特别感谢桐乡市、石门镇的人民和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会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好好学习,认真体会,接受这美好的教育和启发。
再次感谢评委会、《美文》杂志和各位朋友!
[美]罗素·邓肯
我非常荣幸能够被邀请到丰子恺的故乡接受我的文章《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习近平和特朗普时代的全球领袖》的颁奖。
在此,我想特别感谢桐乡市人民政府,《美文》杂志的编辑们,特别是著名作家和艺术家贾平凹先生,穆涛先生,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尤其是杰出教授胡宗锋先生),以及所有参与比赛评选的作家和专业学者。
丰子恺对艺术和人文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具有开拓性。他的散文、诗歌、漫画和绘画持续教育着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以及孙儿女一代。丰先生明白美学与文化变迁的现实之间的联系。他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尤其是儿童成长的环境,包括在广阔的宇宙以及最小的村庄里,是他结合了各种哲学立场后对社会的表达。综合他的立场,丰子恺先生显然是新文化运动和新中国的支持者。从他的艺术作品清楚地可以看出他是一贯为正义而战的斗士。丰先生于1975年离世,他并不能亲眼见证中国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如何快速实现复兴,也不能目睹2017年及以后中国的面貌。
当我为《美文》杂志撰稿时,我着重于习近平主席在恢复中国作为全球领袖上的努力。中国在世界上迅速崛起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习主席的坚定立场和理念,以及世界对他的决心和尊重。丰子恺先生和习近平主席都结合了他们在个人、政治和世界方面对传统和当代文化如何相遇以及中国和世界相互联系的理解。
再一次感谢此次所获得的殊荣,这使我能够永远地与丰子恺先生联系到一起。非常感谢!
[埃及]叶海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美文》杂志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发挥自己写作的平台。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丰子恺故里——美丽的桐乡市领取这个奖项,这是我学习中文以来获得的最大的肯定和褒奖,也更加坚定了我毕业后继续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信念!
我叫叶海亚,来自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埃及,目前是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除了学生的身份外,我还参与了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著作的翻译工作,主要是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成阿拉伯语介绍给阿拉伯世界,其中就包括贾平凹、余华、刘震云、徐则臣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这份工作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以及当代作家,但是很惭愧的是我对像丰子恺大师这代现代文学作家了解并不多,之前只知道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直到参加了本次征文后我才了解到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通过阅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我惊讶地发现,虽然还不知其名,但我已经认识他很久了。他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还有他的“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都在我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体悟到了中华语言和文化之美。而在逐渐了解到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后,他的散文,他的漫画,他将国外学术著作翻译传播到国内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閱读和品味他的文学作品。
身为学中文的阿拉伯学生,在参加《美文》杂志丰子恺先生散文征文活动时,我决定要写一个有国别特色、能显示出我的文化背景的文章,同时以有趣的、有可读性方式通过比较的方法给中国读者提供一些关于阿拉伯文化的知识,从而拉近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地理上的距离。所以我选择以《中国的农耕和阿拉伯游牧》为题目来展现我的想法,希望能够为两国文化沟通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曾经获过几次奖励和表彰,但都是和我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翻译奖项。这次因直接用中文写作而获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惊喜之余,顿悟了在翻译过程中这些作家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郑重感谢给我们提供次机会的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他第一时间告知我们获奖的喜报,特意嘱咐我们说:希望这种奖励更多的激励和鼓励我们成为中外文学美好交流的使者。
最后,再次感谢组委会将这么重要的奖项颁发给我,激励着我继续前进。也再次向丰子恺先生致敬,期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能够有更多优秀的中外作者投身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中来。
谢谢大家!
[伊朗]纳 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纳莉,来自伊朗。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这个文学的舞台上,和各位文学前辈和朋友分享我的获奖感受。
首先我要感谢《美文》杂志社和浙江省桐乡市政府给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的写作者这个机会参加散文大赛。我的散文能获奖,我心里十分喜悦而感动,我相信这也是对我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最好鼓励。我也坚信,自己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的文章《波斯女性》获奖了。我认为我的这篇文章获奖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男女平等”这个话题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至关重要。毫无疑问,男女平等的必要前提,就是人权上的平等。纵观历史,妇女的权利一直被践踏,女人总是被看做低贱的“东西”,只是为了满足男人身心的需求而被利用。但幸运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能看到女人的真正权利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被实现了。
多年来,我以信伊斯兰教的伊朗学生的身份生活在异国他乡,总是会有关于伊朗男女平等的情况被提出质疑。我可以给大家说出无数的朋友、同学、教授甚至出租车司机关于这个问题的例子,他们都认为伊斯兰教是导致伊朗男女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个看法似是而非。伊斯兰教并不反对男女平等,反对的是男女权利的相似性,平等与相似不同。比如,以玫瑰花与仙人掌为例,两者都是属于植物类,同样美丽高效,但是它们的养护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个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但另外一个可能需要一周浇一两次水就够了,如果给它多余的水它就反而会凋谢了。由于男人和女人“被创造”出的差异性,因此,伊斯兰教给他们指定的权利和处罚并不相同,但这并不表示男女不平等。我从来不认为,我们表面上是伊斯兰社会,妇女所得到的权利与男人的权利有完全等同的价值。相反,我认为今天要全面审视妇女的处境是绝对必要的,并且我们得把真正伊斯兰教赋予妇女的、在历史上却被忽视的许多权利还给她们。《古兰经》在女人没有任何权利向先知穆罕穆德透露,当时女人连生存的权利也没有,她们会被自己的父亲活埋。是《古兰经》的教导让人们意识到女人的重要性,并让全世界知道女人也跟男人一样应该得到尊重。
前几天我看了Kern Armstrong的演讲。她是一名研究世界宗教的西方学者。她引用了一位伟大的宗教界权威的话说,上帝的经文并不教导我们任何东西,除非我们以慈悲和同情心去解释它,对经文有任何导致对其他人的仇恨、侮辱或不尊重的解释都不合适。但宗教常常被某些人所利用,并因此毁了宗教的形象。由此可见我们还能看到,包括男女平等在内的许多精神和规则,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遵守。
最后我衷心祝愿全世界人民和平、友善与仁慈,并祝愿在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谢谢大家!
[越南]陈氏海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与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国家——越南的陈氏海瑛,现在在河内大学从事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丰子恺先生的故里——自然风光美丽如梦境的桐乡市,参加此次颁奖典礼。我也十分激动与荣幸地获得了这么宝贵而富有意义的奖励。
在此,谨向《美文》杂志与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这项活动,为我们这些海外作者发表中文作品的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由衷地感谢评委会专家对我们写作的细心阅读与谨慎评审,并感谢编辑的工作。这个奖项,对于从事中文教学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激励与鼓舞,使我更加奋发努力将对中文的热爱精神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不断提高学习中文的热情,为越中两国友谊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桐乡深秋的日子并没有那么严寒,走在路上,看着落叶随风飘落,太阳暖洋洋地照在人脸上,看着路上的桐乡人匆忙地行走,端详着小朋友们下课时满面笑容地走出校门,桐乡的景色与生活多么生动、多么平和,就好像在欣赏丰子恺先生漫画与散文似的给人一种温馨、柔和的感觉,不由得使人摆脱繁乱的杂念回归到宁静的状态。
桐乡的深秋如此美丽,也如此多情,使我想起高中时读过的由越南浪漫主义诗人济亨在《杭州情诗一首》中写的那几句诗:
“我离开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我离开你更加想念你
西湖月亮茫茫地穿过夜里
杭州秋日天空四方静谧”……
字里行间寄托了缠绵的秋思与秋情。
又想到前几天读过了丰子恺先生的那名言名句:“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猛然间顿悟了丰子恺先生给人们讲的也正是对美之真相的感悟与向往。
但愿每一个游子都能更多更投入地去欣赏多彩的美。
再次感謝大家!
[伊朗]叶席
我的散文《老鹰和乌鸦》能在《美文》杂志上发表并获奖,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荣幸。此刻,除了兴奋、激动,心中充满的是感恩与感动!
首先,要感谢《美文》杂志。《美文》杂志倡导的“大散文”情怀,是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股清流,为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起飞的平台。在这里,既有贾平凹、杨绛、萧乾、徐迟、汪曾祺等文学大家呈现的“文化盛宴”,也是有文学情怀与抱负的文学新星诞生的摇篮。2015年开办的《美文·汉风专刊》,更是具有国际化视野。致力于世界人文交流的中外文学爱好者们,其思想、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彰显出不同文化的魅力。《美文》杂志成为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文学方面为中外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美文》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接力,大格局视野更让《美文》杂志有一个新高度。
其次,要感谢丰子恺先生的故乡——桐乡市人民政府。感谢桐乡市人民政府创设的这个奖项,这是对中外文化爱好者的鼓励,让我们能更好的参与中外文化的传承。桐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就受到了这片土壤的润泽。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我去研读中国文化。很早就看过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而丰子恺先生的妙语:“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也深深影响着我的处世哲学。大师的精神与品格,留在我心中,伴随我前行。
还要特别感谢《美文》杂志的编辑们,正是您们独具慧眼,我的散文才脱颖而出,而我发表和获奖的背后,是您们一次次的改稿,一次次辛劳的付出,文章在您的打磨下才焕发光彩。《美文》杂志现在呈現的生机,离不开这样一支伟大的编辑团队,有你们,《美文》会越来越美!
《美文》杂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恩,更是感动。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充满铜臭味的现代社会,《美文》杂志不在乎名与利,而去守护心底的那份“纯”。《美文》的纯,是纯净,是纯仁,是纯粹。这与大师丰子恺先生笔下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是一致的。“纯”,让我想到了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诗经》里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美;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纯净;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纯粹。人们用“诗”来宣泄心中的呐喊,用“诗”来找寻生命的出口,用“诗”来表达人生的态度。高晓松低声吟唱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在心底感叹,生命中既有搏击长空的老鹰,又有混迹污泥的乌鸦,然而我们是自由的,不是吗?散文是自由的,我们的《美文》中有诗,更有远方……
[以色列]鹿欢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非常遗憾我无法亲自参加今天美好的颁奖典礼, 因为我已经离开中国了。能获得丰子恺外国散文奖,确实在我的意料之外。 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非常感激,并感到非常荣幸!
我们今天除了授予和接受荣誉外, 还要纪念和传承丰子恺先生的精神。因为我这篇散文的大话题是“智慧”。我要顺便提到,丰子恺先生的精神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固有的智慧的特点。除了他平易近人的漫画, 他也给我们留下来不少的含有智慧的谚语。我比较喜欢的一条是: “不乱于心, 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 安好!”我写过的散文能和那么独特而伟大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我个人感觉非常幸运。我非常感谢丰子恺先生的故乡,浙江的桐乡市,与《美文》杂志的合作。这种双边合作就创造了机会,让我们来纪念丰子恺先生的宝贵精神遗产。
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对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兴趣的发源地。我本科阶段开始探索儒家思想,逐渐地了解孔子的价值观。读硕士的时候,我对儒家的了解不断加深。 我在这个阶段继续研究儒家,以这个思想制度的宗教性为主。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儒家与犹太教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共同点,尤其是在道德方面。因此我开始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 以色列人眼中的儒家智慧》这篇散文就源于我的这些思考,所以,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提供给我的美好的学习环境 ,还有老师们教我的知识,尤其感谢我的导师张华教授所给予我的关心、指导与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美文》杂志“汉风专刊”赐给我这么宝贵的机会。让一位谦卑的外国人发表自己写的文章是比较少见的,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历。“汉风专刊”提供的文化交流平台反映了对文化交流的鼓励与尊敬。
此外,这篇散文并不只是我个人的成就。汉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我无限地感谢帮助我修改与编辑的工作人员,没有你们付出的努力就没有这篇获奖散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