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是穴斜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2018-01-25 06:01李锦恒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腰痛特异性疗程

李锦恒

(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乐昌512200)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以腰、腰骶、臀部及膝关节以上的大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康复科和疼痛科的常见病[1]。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针刺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笔者采用卢氏阿是穴斜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或住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5岁,平均(42.1±6.35)岁;病程 0.3~4.7 年,平均(2.19±1.37)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6岁,平均(41.9±6.27)岁;病程 0.4~4.8年,平均(2.08±1.33)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腰痛超过3个月;②以腰背部第12肋以下、腰骶、臀部及大腿部疼痛为主症,且疼痛部位不超过膝关节,无间歇性跛行;③病灶部位和上方可有压痛和/或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③X线检查除有骨质增生、椎体旋转、小关节间隙变窄等征象外,无其他阳性发现[2-3]。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能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及随访过程。

1.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患者;②腰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滑脱、腰椎肿瘤所致慢性腰痛;③不能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及随访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取双侧夹脊穴、肾俞、大肠腧、环跳。常规消毒,用华佗牌0.3 mm×50 mm毫针,直刺1~1.5寸得气;接上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准,通电时间为30 min,局部TDP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给予阿是穴斜刺法。选取主要受损肌肉的最痛点,并确定受损肌肉的走向及层次的深浅。选取离阿是穴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浅层肌肉离阿是穴近,深层肌肉离阿是穴远,以保证针斜行刺入受损肌肉。常规消毒,用乐灸牌0.4 mm×75 mm圆利针,直刺过皮至疏松结缔组织后,倾斜针体调整针尖方向,使针斜行刺入受损肌肉肌束,待针感消失后出针[4]。依次扎完所有阿是穴。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两组患者均被允许使用治疗腰背痛之外疾病的药物或措施;治疗期内及随访期(6个月)内均不得使用与本病相关的药物或措施。嘱患者注意局部保暖;避免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配合腰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3.1 VAS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白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直线,分成10等份,起始端表示无痛为0分,终末端则表示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为10分,让患者根据当时的疼痛程度,在相应的分点上做标记。测量时不能有暗示或启发,分值越高,疼痛强度越大。

1.3.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yr disability index,ODI)[5]该问卷有 10 个问题,每个问题有6个选项,最高5分,最低0分。0分表示无功能障碍,5分表示功能障碍最严重。计分方法为: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50)×100%,即为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受限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照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和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背痛评分表(JOA 评分)[7]。

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腰椎功能活动正常;JOA评分改善率≥75%。显效: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活动基本正常;50%≤JOA评分改善率<75%。有效:腰背部疼痛稍有缓解,腰椎功能活动轻度改善;25%≤JOA评分改善率<50%。无效: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活动无改善;JOA评分改善率<25%。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VAS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V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2)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6个月随访对照组 3 0 5.7±2.2 4.2±1.8 1) 3.9±1.7 3)治疗组 3 0 6.5±1.4 2.6±1.0 1)2) 2.5±1.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疼痛均明显减轻,且治疗组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 VAS评分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维持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ODI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OD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OD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2)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6个月随访对照组 3 0 4 4.9 2±9.8 2 7.6 0±5.1 1) 2 8.1 3±6.2 3)治疗组 3 0 4 5.1 4±8.4 2 3.1 8±5.7 1)2) 2 3.1 1±5.5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结束时(P<0.05),治疗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2.3 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及随访期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及6个月随访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良好效果;2个疗程后及随访期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仅次于上呼吸道疾病而就诊的常见临床症状,是引起功能障碍、缺勤误工、提前退休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8]。其原因有:脊柱后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等。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脊神经后支主干受到肌痉挛及肌肉收缩功能障碍等机械刺激所引起的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其重要原因[9]。卢鼎厚[10]认为肌肉超过习惯的工作负荷后会引起收缩蛋白的分解代谢优势(降解或解聚),导致收缩结构和功能发生相对稳定的改变,使肌肉出现僵硬、延迟性酸痛、收缩运动功能下降。本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腰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阿是穴即“以痛为腧”,《灵枢》中首先提出“以痛为腧”。“以痛为腧”可使针刺效果直至病所,改善微循环、缓解肌痉挛、并产生镇痛物质及局部神经调节,提高痛阈,从而缓解疼痛;其针刺信息能到达多个脑区,产生中枢性镇痛效应[11]。卢氏阿是穴斜刺法是使针斜刺入受损的肌束中,并让针尖通过条索状结节,可能通过加强收缩蛋白的聚合、组装、合成等一系列代谢过程而促进肌肉结构的恢复,从而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肌肉收缩功能改善,进而解除对脊神经后支的刺激和卡压,达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持续2个疗程的阿是穴斜刺疗法和传统电针疗法能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病情,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阿是穴斜刺疗法是一种绿色物理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费用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韩秀兰,许轶,王楚怀,等.ICB鞋垫矫治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1):1 066.

[2]郭险峰,张大成,陶莉.21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6):556-559.

[3]彭亦良,吴青蔓,李永峰,等.温控自热止痛药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2):123.

[4]卢鼎厚.阿是穴斜刺的针法和诊断[C].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2011:150-153.

[5]郑光新,赵晓鸥,刘广林,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2.

[7]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林科宇,许轶,王楚怀,等.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24.

[9]陈仲,邵振海,靳安民,等.非特异性腰痛的重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39-141.

[10]卢鼎厚.人体运动功能和肌肉损伤[J].体育与科学,2006,27(5):65-69.

[11]刘奕,吴建贤.非特异性腰背痛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9):1 104.

猜你喜欢
腰痛特异性疗程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职业腰痛早防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