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2018-01-25 14:58王子牛
中国勘察设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单位工程设计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对本行业的改革发展历程回顾与思考,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纪念。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与国家同步,在实践探索中逐步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前进道路,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谓之成功,从业绩成效来看十分显著,一方面满足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需要,多快好省地完成了全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咨询任务;另一方面,行业自身实力明显增强,行业队伍不断壮大,从30万人增长到近430万人,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4.3万亿元,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生产效率成10倍以上增长,技术水平在许多领域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许多工程建设项目都成为了国家名片和标志。之所以成功,一是改革发展方向明确,依靠三驾马车驱动,即体制机制改革、经营模式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使勘察设计单位以企业身份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以竞争求发展;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在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出台指导性文件,措施得当,推进有力;三是广大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勇于探索,富有创造力。40年的改革历程,有许多改革措施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经验值得总结借鉴;涌现出一批改革推动者,出色发挥了聪明才智和影响力,应当表彰宣传,受到尊敬。

实行企业化改革,为行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与活力

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改革,是由实行企业化改革、转变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启动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勘察设计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率先进行从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转型为目标的改革,实施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项目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为勘察设计行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走在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前列。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原国家建委党组《关于改进当前基本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勘察设计单位现在绝大多数是事业费开支,要逐步实行企业化,收取设计费”。同年6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取费试点的通知》,启动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并将企业化改革试点目标定为勘察设计单位逐步企业化和改为企业。

1983年7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原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勘察设计单位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通知》,在勘察设计全行业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改革,推动了企业化改革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1991年10月,原化工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率先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实现了勘察设计单位“事改企”实质性突破,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1995年5月,原建设部发出了《关于确定30个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的通知》,启动了以政府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财产组织形式改革、建立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以及在勘察设计单位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考核办法。1998年12月,原建设部下发了《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改制任务。

此后,勘察设计行业不断推进企业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有95%的单位改制为企业,省级勘察设计单位中有许多已改为民营企业,另外一部分改为国有控股或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过改制的企业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平稳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

实行市场化改革,提升行业市场适应能力与竞争实力

勘察设计行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变革。把勘察设计单位推向市场,改变过去的资源由政府配置和调控、任务由上级下达、收入全靠事业费、只完成指令性任务的封闭状态,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各家单位必须谋求自身发展。进入市场后,如果单位内部体制机制不改革,市场竞争力不提升,就难以赢得市场份额,生存和发展就成问题。值得称道的是,勘察设计单位进入市场后如鱼得水,积极性得到调动,生产力得到释放,完成任务量飞速增长;由不适应到适应,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延伸到为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进而拓展进入资本市场;从国内市场发展到国际市场,从技术服务发展到工程总承包业务,从投资合作发展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中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实行市场化改革对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是摆脱了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实现了向市场经济转轨困难时期的平稳过渡,经受了市场考验,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市场化改革,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管理再造,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经营管理创新,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包括普遍制定了客户关系营销战略、企业功能、管理会计职能、部门及岗位责任体系、考核分配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管理方法与工作流程、新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再造,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逐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二是促进了勘察设计技术水平提升,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在竞争中具有技术优势,企业普遍注重加大资金投入,自主开发和不断创新产业技术,在原创、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下功夫,提升高新技术的开发能力。企业还普遍注重加强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管理到全面质量管理和“三标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HSE)认证,使质量管理走向了现代化,并逐步与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相接轨。

三是促进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条件。

实行社会化改革,确立市场主体地位

实行社会化改革,是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逐步走向深入的。200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半年内全部由事业单位改制为科技型企业”,“一律与主管部门解除行政隶属关系”。各部门、各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门随后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在短时间内,原来直属部门管理的央企基本都解除了行政隶属关系,初步实现了政企分离。

这项改革是由行政隶属管理向行业自律管理转变的重大变革。改变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政企分离,行政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勘察设计企业,对勘察设计单位的人、财、物和任务分配不再实行行政管理,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自律体制;改变了那种“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的体系,使之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使勘察设计单位真正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为成为市场主体创造了必要条件。勘察设计单位解除了原有行政隶属关系,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自主决定发展规划、经营战略、经营行为和客户关系,履行企业的责任义务,有利于企业坚持独立、科学、公正、诚信的服务宗旨,为企业在市场中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行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工程勘察设计队伍人员增长10倍以上,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行业队伍;社会贡献率大幅提升,2016年全行业上交营业税金及附加426.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4.5倍,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

三是为企业发展铺平了道路。企业融入社会,将企业的经营职能与社会职能分开,将物业管理、托儿教育、医疗卫生等职能转交给社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企业办社会”自我封闭的局面。按照企业社会化原则和主辅分离的政策规定,将社会保险、退离休职工服务等职能转给社保机构,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搞经营,又快又好发展。

实行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改革,释放生产力

转变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功能多样化,是勘察设计服务向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延伸的重大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事业性质和单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自身的活力,而且造成了与施工、生产和科研相互脱节,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勘察设计单位要实行企业化,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打破单一功能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拥有技术密集、人才集中的先天优势和整体效能,拓宽服务领域。最初提出的是“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即在搞好勘察设计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使服务领域向工程总承包、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监理、技术开发和技术服等方面扩展,同时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开发、生产和应用新技术产品,开班多种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活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服务不但面向工程建设全过程,而且还面向全社会,面向国际市场。这项改革,还为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是国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在基本建设实施中,一直存在着工期长、造价高、投资效益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体制不合理,多数工程都采用行政手段分块实施,经常出现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与安装调试之间脱节,推诿扯皮,没有一家能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全面负责。许多国家重点项目未解决好实施问题,临时抽调各方面力量,组成阵容庞大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协调各方关系,但因为是临时机构,开始阶段缺乏管理经验,等到经验有了,工期结束了,班子也散了,造成“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为了探索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使建设项目的管理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效益化转变,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经验,一些工业部门和设计单位提出了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办法,并从1982年开始进行试点。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当年率先对江西氨厂改产尿素和节能改造工程进行EPC总承包,用3年时间建成投产,实现了工期短、投资省和一次试车成功。随后,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几乎所有行业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项改革,在实现投资、质量和工期三大控制方面都取得了实际效果,效益明显提升;目前,这项工作已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大力推行,开展工程总承包的营业收入去年超过了2万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将近一半。

勘察单位开展岩土工程业务,同样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我国的传统勘察体制,长期沿用前苏联模式,勘察单位功能单一,只进行一般性的地质评价,提出地基基础处理意见,提交勘察报告,对于设计上是否采用不负责任,造成与设计及其它环节脱节,常被形容为“只看病不开方”。勘察单位进行体制改革进入市场后,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岩土工程业务,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岩土工程业务模式不断推广,其技术优势得到体现,实现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统一、岩土条件与建设要求的统一,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功能上的弊端,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基本建设投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咨询服务,对国家基本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建设投资立项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推动了工程咨询事业迅速发展。勘察设计单位经过改革进入市场,敏锐地感受到这一市场需求,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工程咨询业务。他们面向全社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宏观上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生产布局、发展规划,到微观上的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对各种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近40年来,不但协助政府部门对实施项目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而且参与制定了各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和规划,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设项目的方案比选和优化进行技术分析,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更多实际贡献。

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是传统的国有独资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制的重大变革。其目的是要改变勘察设计单位的资产结构形式,由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向产权多元化的资产结构形式转变;按照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原则,对大型国有勘察设计单位实行国有或国有控股资产结构形式转变;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则通过股份合作制、拍卖转让等方式,逐步向非国有企业转变,并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作为标准。1998年12月17日,建设部下发了《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深化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改制。一些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陆续出台了改制指导意见和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改制工作。勘察设计行业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起步较早,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筑设计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有95%的单位已经改为企业,省级建筑院的改企单位中大部分改为了全民营企业,小部分单位依然保留国有股份,改为了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尚未改制的企业近年来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60%的企业表示近两年将会加大体制改革工作力度,20%的企业表示要进行二次改制。

从已经转企改制的单位来看,普遍反映改制利大于弊,其中部分改制单位改制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进入了平稳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以改为全民营的苏交科为代表,已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了员工激励,拓宽了经营范围,进一步提高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行业地位,并呈现多行业的业务组合,除公路行业外,已向市政、城轨、铁路、环境、水运、航空、建筑等行业发展,营业收入大幅增加。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典型的公司财产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以股权为纽带,可以整合企业发展相关战略性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战略合作者的经营背景,多方吸收战略投资者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经济的全球化竞争态势和技术、管理标准相对接,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和高品质的企业价值定位。例如,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针对老国企特点,采取分立式改制模式,剥离辅业,精干主业,从而为“筑巢引凤”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司改制后已经步入一个健康发展新阶段,公司效益明显提升。

推行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使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实行信息化改革,是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生产要素创新发展的重大变革。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我国应用计算机起步早、发展快、效益高的先进行业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集中设置主机或主机加终端室,主要用于计算;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用于计算和绘图,甩掉沿用了几十年的图板;90年代后期,建立起较完善的公司局域网,开通互联网(Internet),实现内部数据共享和远程通讯,异地办公;从9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计算机集成化系统,许多工程公司和大中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初步建立起以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以网络为支持、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一些先进单位在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向着“无纸化”、多媒体、集成、智能化方向发展。工程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使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1999年11月,原建设部勘察设计管理司发布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01-2005年计算机应用工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十五”规划纲要)。从此,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开始步入了工作集成、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流程集成的新阶段,进入了以信息化带动勘察设计现代化的新时期。

从“十一五”至今,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全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新技术应用加速。业内企业对信息化带动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把信息化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紧密联系,自觉加大了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加速了先进的,新型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完成各类勘察设计任务,在工程建设产业链上发挥先导和灵魂作用,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涌现了许多在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国家提倡的云计算技术、BIM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二是行业信息化建设向着信息集成方向迈进。协同设计和工程信息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已经初见成效。

三是信息化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积极推进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协同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提高工作效率约15-25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

四是自主研发的软件水平提高显著。结合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推进,国产支撑软件、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业软件和集成应用系统研发与推广已取得显著进展。

在走过了40年信息化建设历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整个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看,硬件装备与网络通信系统已普及,基本满足了应用系统的基本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向标准化、系统化和集成化方面迈进,一些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单位实现了企业核心业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初步集成化应用,为今后适应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化工厂设计正在向着精细化设计目标努力,建筑三维设计技术的应用正在迅速普及和提高,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综合价值已得到体现。全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带动了行业、企业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对于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管理与技术创新、国际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信息化投资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根据《中国制造2025》及《纲要》的指示精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了《“十三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新时代,勘察设计行业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信息化将成为勘察设计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为贯彻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履行社会责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资源的产业政策,既是勘察设计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工程设计理念创新指明了方向。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许多工业、交通、市政、建筑行业的工程设计单位纷纷提出了树立新时期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创新设计理念。在当时,交通部提出,公路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提升设计理念,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相互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煤炭行业认为,煤炭勘察设计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加强理念创新,要以“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工程”、“为社会提供最有价值的工程”为己任,要做到“五坚持、五强化”,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节约的理念;坚持人与环境相和谐,强化环境友好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强化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强化设计创作的理念。火力发电建设行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设计角度提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节约一次能源;搞好水务管理,一水多用,处理回收复用,最大限度节约用水;优化设计,尤其在工程总体规划和总平面布置上深入研究,节约占地;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工程”,还民众一片蓝天。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得到落实,勘察设计企业普遍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高。

推行标准设计,提高行业技术质量整体水平。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保证和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合理利用资源,推广先进技术,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综合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作用。从1983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出《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管理办法》,到2004年原建设部发出了《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管理规定》,国家主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了贯彻实施标准设计政策要求,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依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于1990年10月成立了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工作委员会(目前已更名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委员会)。40年来,勘察设计行业建立健全了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设计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培养建立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标准设计、研究、管理、编制队伍;建立了完善[ISO 9001]标准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一整套符合行业实际、规范有序的管理运行机制;开拓标准设计资源信息化应新模式,使标准设计在信息化平台上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提供全面的资源应用服务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与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强化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行业创新发展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逐步建立质量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1979年,原国家建委下发《关于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的若干规定》,对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提出了全面要求,此后又陆续出台了《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办法》等,初步建立起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及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明确质量责任,强化企业自律机制。1999年7月,原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要对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质量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后,又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和各级各类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的质量责任,强化了企业的自律机制。到2014年8月,住建部提出“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强调了从业者个人的质量终身责任。

推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1998年9月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试行办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涉及国家、人和社会公众利益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内容,进行了监督和审查的试点工作。2000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正式确立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的审查制度。实施至今,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成效显著,起到了对建设工程质量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作用。

发挥协会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协会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原国家计委《关于工程设计改革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设计单位要逐步脱离部门领导,政企职责分开,实行社会化。1985年7月,经国务院和原国家体改委同意并委托原国家计委办理批准手续,国家计委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通知》,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原国家计委设计局正式组建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协会以为会员单位服务为宗旨,以促进行业发展为主题,围绕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推进工程设计技术进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广泛协作,开展各项活动,在政府和会员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搞好行业管理,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开始朝着政府部门依法主导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目标变革;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行业意识已经形成,开始走向行业管理的协调与联合。以此为开端,到1993年,国内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个主要部门及军队均成立了勘察设计协会,并成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团体会员。目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已历经六届理事会,参加协会的团体会员共有66家,包括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勘察设计协会,11个中心城市勘察设计协会、22个国家专业部门勘察设计协会;600余家大中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作为理事单位;设立的分会和工作委员会共有24个,形成了代表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全行业的社团组织架构。

协会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以后,为促进行业改革发展,积极开展了多方面工作,主要包括:协助有关部门编制行业发展规划,修订编制技术标准规范,进行行业专项统计;组织信息与技术交流活动,专业人员培训教育;开展行业技术服务,做专项调查研究,推进行业体制改革,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创建行业和谐环境;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专项工作等。

协会突出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及其分会在改革进程中,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机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以协会章程规范行业行为,对协会自律、行业自律、会员单位自律作出明确规定;二是以行业评优进行行业激励,树立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以行业公约探索约束机制,于1991年2月公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公约》,又于2002年6月公布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公约》,以同行共议、行规共守的形式,号召全行业树立良好风气,起到一定程度的行业约束作用。四是以职业道德准则加强自律,于2002年6月公布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对模范遵守者给予表彰,对违规者给予批评或相应处罚。五是开展诚信评估试点,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建设信用体系,于2006年发布了《中国勘察设计单位信用评价试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发表了《诚信宣言》,开始在协会的勘察分会进行试点,随后在2010年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协会的建筑设计分会会员单位,取得了实际经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行业协会要为行业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在迈向社会主义新时代,勘察设计行业肩负着历史重任,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今后的工作应当如何布局,应当有思路,抓重点。当前的重点可以说都来自于十九大报告,从几个关键词就可以理出一条主线,包括高质量发展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建筑以及智慧社会、数字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等。从国家政策到市场需求,就是我们开展行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作为行业协会,应当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对于勘察设计行业来说,产能过剩、队伍过于庞大、同质化竞争问题比较严重,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服务的目标要求存在着差距,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必要。如果说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方面有直接关系。对此,主管部门需要做政策引导,但是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去解决市场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业协会尽到责任,一方面要加强咨询服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用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资源共享,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要树立优秀企业形象,遵循市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律,为优秀企业及其所拥有的高新技术、突出业绩和人才队伍进行甄别评选,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市场认知度,赢得更多尊重;还可以适当提高技术门槛,包括把BIM等新技术应用水平作为项目招投标条件,让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二是要引导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快速成长,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新旧动能转换之下往往孕育着新的生机。同时,市场进一步开放,新的业态模式和发展战略纷纷提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等未来规划和目标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机遇。这些市场热点的兴起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从产业角度服务业主,提供多元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行业协会需要为企业及时调整服务方式搭建交流平台,提供新的咨询服务。

三是要抓好信息技术应用,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勘察设计企业将在工程建设产业链上聚焦那些更加尖端且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去创造价值,这将引发行业内企业对于业务模式以及组织方式创新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对高端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也为企业发展孕育了机会,也是协会开展工作的需求。对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行业协会工作角度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满足高端需求,同时还要消除短板,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四是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对于行业协会来说,首选大事是实现行业自律。诚信体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讲诚信的营商环境最令人向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正在筹备按照新制定的方案,将于明年在全行业试行诚信体系建设。如果能够有效实施,行业发展环境将大有改进,协会的存在价值将充分体现,行业自律机制将真正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单位工程设计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协办单位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