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村真的“古色古香”吗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一处翻译质疑

2018-01-25 20:32:33欧阳炜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格林尼治古色古香古雅

欧阳炜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浙江德清313200)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教材选用了王永年先生的译文(《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文中的一处翻译,虽然只涉及一个词语,却容易引发学生理解上的混乱。

摘录原文如下:

因此,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古香的格林尼治村来了。他们逛来逛去,寻找朝北的窗户、十八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租金低廉的房子。

有学生据此将格林尼治村的特点概括为“古色古香”,并理所当然地推断出琼珊和苏艾的生活环境富有艺术气息,符合他们青年画家的身份。那么,格林尼治村真的“古色古香”吗?

小说在开篇第一段里对格林尼治村有集中的描述:“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作‘巷子’的小胡同”;“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一条街本身往往交叉一两回”,甚至去收账款的商人也会在这里迷路。这些句子意在强调小区道路的弯曲交错,但这种弯曲交错绝不类似于中国古典建筑里的曲径通幽,而是因布局混乱而表现出来的杂乱无章。这一点在课文第四段“错综复杂、苔藓遍地、狭窄的‘巷子’”一句中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证。

此外,文中还多处写到在格林尼治村里生活的艺术家们普遍窘迫的生存状态。如第二段中写到“他们逛来逛去,寻找朝北的窗户、十八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租金低廉的房子”,再如苏艾和琼珊作为“艺术区”里的两个普通的青年艺术家,他们靠替杂志社画钢笔插画才能维持生计,他们楼下的贝尔曼更是一辈子穷困潦倒。

笔者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其对“古色古香”的解释是“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从感情色彩上来看偏褒义。格林尼治村杂乱的布局显然算不上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文中也没有具体的句子说明格林尼治村里的房子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而且在此居住的诸如苏艾、琼珊、贝尔曼一类的艺术家,他们的经济状况显然也无法支撑他们租住“古色古香”的房子。

查原文,“因此,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古香的格林尼治村来了”其相对应的语句表述为“So,to quaint old Greenwich Village the art people soon came prowling,hunting for north windows and eighteenth-century gables and Dutch attics and low rents”(《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年版)。“quaint”一词在英语中有以下几种意思:古雅的;奇怪的;离奇有趣的;做得很精巧的。王永年先生应该取用的是“古雅的”这一义项,因此将其翻译为“古色古香”,但联系上下文看,此处理解为“奇怪的,特殊的,不一般的”会更符合原文的意思。查阅其他版本的译文,张经浩先生就将“quaint old Greenwich Village”译为“又古又怪的格林尼治村”(《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因此,窃以为此处将“古色古香”改为“陈旧古怪”更为妥帖。□◢

猜你喜欢
格林尼治古色古香古雅
《古色古香》
美国的金融精英为何纷纷离开格林尼治
英语文摘(2020年5期)2020-09-21 09:26:38
红叶题诗
家居廊(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古雅意韵华安玉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52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现代装饰(2017年10期)2017-05-26 09:32:59
解读经典,语丈课堂“古色古香”
2016年第三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国际太空(2016年12期)2017-01-18 02:03:52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2
时光雕刻的古雅之美
河南电力(2015年5期)2015-06-08 06:01:55
偏离正确位置131年的格林尼治子午线
知识窗(2015年11期)2015-05-14 0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