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第三幼儿园 张存桂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吃点心的时候,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快的孩子常常无所事事地满教室乱转;或者几个男孩子三三两两地学电视里机器人战斗的样子玩着游戏;还有无聊之极地坐在位子上发呆……老师是管了这边管不了那边,消极等待无处不在。这种等待不仅容易发生危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压抑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消极等待,努力避免幼儿的消极等待,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情感、个性、智能的共同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休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那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怎样减少消极等待现象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环节中,我们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做到善于观察,灵活应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应对各种状况,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现象。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熟悉教材和本班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地布置环境。总之,要做到尽量减少一些不合理的环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活动的内容,对活动要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地多一些、细一些、全面一些,把那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并且想好对策。对自己的话语也要进行一定的斟酌,避免不必要的废话,所需要的教具要准备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只有课前充分准备才能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减少或消除幼儿的消极等待。
作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舞蹈、绘画、弹琴这些基本功要做到信手拈来,同时对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也要了解。比如:组织科学活动,涉及的面很广,不能只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避免出现幼儿提出问题的时候无法作答,造成消极等待。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在创设丰富多样环境的基础之上重视良好的常规建立,细化每个环节,从而真正地做到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现象。
幼儿常常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现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时间安排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特色设计课程化的一周活动内容。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次序容易让幼儿形成习惯——幼儿会根据教师固有的安排,主动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避免了教师再组织、再讲解等环节,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尊重幼儿意愿,与幼儿共同制定常规之后慢慢地加以巩固,并持之以恒。如果教师做到了持之以恒地要求,慢慢地就会发现幼儿已不再需要教师的提醒、关照,他们会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个环节,各项活动也将展开得活而不乱。如:我们在上美术的手工课前,会让幼儿自己去拿蜡笔、剪刀等物品放到自己的位子上,全班这么多幼儿,如果一下子都去拿的话,会造成互相拥挤、踩踏和消极等待现象。所以,我们就和幼儿共同制定规矩,每次先请一二组幼儿去拿,再请三四组,最后是五六组幼儿这样分批去拿,其他等待的幼儿则做猜谜语、猜手指的游戏。这样,幼儿每次拿东西就会又快又有秩序,大大减少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幼儿吃餐点的时间,我们也和幼儿约定,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点,就可以选择你想玩的游戏(如:进娃娃家、下棋、拼图、拍皮球、看书等等)。这样幼儿就不会再有拖沓的现象,也不再需要老师频频地提醒吃快点,幼儿就会津津有味地吃,餐点后还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过多的同步操作是把孩子们放在同一个水平上去设计、开展一日活动,能干的孩子动作快,能力弱的孩子动作较慢,也会出现消极等待现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节奏,必然有快有慢,不可能保持行动一致。所以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幼儿的差异资源,调动幼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让先完成任务的幼儿有事可做,减少对幼儿们的统一要求。如:在进行折纸、剪贴、画画等美工创作活动时,由于每个幼儿能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幼儿完成活动的顺序总有先后。有的幼儿由于绘画能力强,很快就画完了交给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我画好了!”有的幼儿这方面能力较差或动作慢,就经常拖延时间。先完成的幼儿无事可做,便按奈不住,小屁股动个不停,连小椅子在哪里都不知道了,纯粹像只小猴子;要么相互之间说话打闹;要么开始摆弄水彩笔、剪刀等材料,既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还干扰没完成活动小朋友的注意力。如果,这时若不让幼儿消极等待没画完的幼儿而进入下一个活动,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组织形式,可以请这些幼儿做一些其它的事,比如:让先画好的幼儿之间先互相进行欣赏彼此作品,说说你那里画的好,我哪里画的好,互相进行评价;在纸工活动中可以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帮助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这样既解决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增加了师幼之间、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又如:穿衣问题,可以请先穿好的小朋友说说自己学会的小儿歌,做一做学习过的手指操等等,让幼儿觉得自己有事可做。幼儿说完后,教师要给予积极肯定的鼓励,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巩固了所学的小知识。如上厕所、喝水的时候,我会让自理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孩子先去,请穿衣慢的小朋友先起床穿衣服。这样,既缓解了拥挤的现象,也减少了等待的时间,一举两得。总之,只要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注重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环节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和内容,那么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自然会减少。
教师不能对幼儿的事情做到事事都帮,否则不但教师会很忙,幼儿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还会由于教师和幼儿的比例关系,造成部分幼儿的消极等待。我们应该学着放手,让幼儿学习自主管理,这样也能减少或消除幼儿的消极等待。像穿脱衣裤,幼儿有快有慢,所以我们就请动作快的幼儿,帮助动作慢的幼儿整理衣服;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进行锻炼,学习自己穿脱;对一些动作慢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多多练习,减少幼儿之间的时间差异。而对于衣服的整理和检查,像夏天幼儿穿的比较少,一般都能自己穿脱,那就可以请几位小组长帮忙检查,或请幼儿互相检查鞋子的正反、衣服的整齐度等;午睡起床后让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摆小椅子;午饭后,教师可以请吃饭动作快的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如:有的幼儿会去自然角观看植物和动物、有的会帮助整理椅子、有的则帮忙整理桌面,还有的会去玩各种积木,都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只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玩耍,根本不用再去组织。只是引导幼儿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没有强加干涉他们的自由。幼儿有了自主的活动,都在干着自己高兴的事情,也学会了自主管理,这样的过渡环节其不是很温馨?
总之,作为教师,要充分落实“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观,做到“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有”。只要教师时时做有心人,把看似零散、琐碎的过渡环节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把幼儿的发展始终放在教育的首位,处处做有心人,想幼儿之所需,一定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或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让幼儿的等待也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