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竞生欢喜(随笔)
——几首山水诗写作的自我观察

2018-01-25 18:13李郁葱
星星·散文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山水诗唐诗世间

李郁葱

当我们说到诗歌传统的时候,通常会从精神气质和风格纬度上去分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每一个诗人都是立体而复杂的,正如美国诗人史蒂文斯写有《看乌鸦的十三种方式》,诗展示了一种客观而疏离的态度;同样,他在另一首诗句中表达了“人须有冬天的心境看雪”,这种与自然相融合的视野。

这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处理,实际上却是诗人内心风景的真实展现:我们时常处于这种对峙中,并且在这样的紧张中得到释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维的这诗句,在今天读来依然清新可喜,我们虽然不是那石,却仿佛有着明月混入泉水时的那种照拂。

就像山水诗是汉语诗人一个伟大的传统,从谢灵运、陶渊明以降,沿着唐诗之路的足迹,直到当代诗人,山水的沉浸始终都在教育我们的灵魂,这使得诗呈现出一种灵性:我们是山水的模拟者。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更愿意成为山水的发现者,比如在唐诗之路沃洲湖的边缘,在一间民宿度过极其放松的一晚之后,起床推门,湖面上遍布着浓雾,偶尔有鸟鸣从遥远的山中传来,很容易就跳出了“几乎是那早起的雾”这样的诗句,一首诗通过这种眺望找到了我,我所要表达的,是对人生的观照,正如白鹭那姿态优美的高蹈。

我知道我喜欢这种发现,在这种发现的过程中,诗歌恢复了它固有的秩序:诗句与诗句,字词与字词之间,充满着惊讶和喜悦,它向着阳光。同样的诗意发现在另外一次的出游中,在山中的松林里,和煦的阳光宛如有生命力的流动着,有鸟语雀跃,让人想起沃伦的那首名诗《世事沧桑话鸣鸟》,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我的身体里也生长着一株树,宁静、高大、挺拔,在这种时刻他苏醒过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言语中得到了统一。这种想象力和指向是向内的,是山水和人一次相遇,我把它视作自己的一次苏醒。

万物生,对自然的致敬是这些诗歌秘密的养分,人只是世间万物中的一种,而我们和它们的共处中需要的是灵犀和彼此的成全。这些,它们构成了汉语诗歌中属于传统的那部分天赋,而回到我个人,在这种固守中找到自己的音调:那片属于自己的山水,它是纵情,也是寄情。

看山,看水,看季节转换,诗人在这种寻找中找到自己的基调。从诗歌气质而言,山水诗的写作是汉语诗人的必修课,不仅仅它是我们日常喜欢的抒情对象,它同样雕琢了我们有限的灵魂。

而悠然见南山的古典早已不再持续,我们需要的是善于发现的惊叹号,有时也许是一种陡峭,精神高度上的孤绝和内省实际上并不陌生,请允许我们找到那相似之物。

它从不落入旧巢穴,世间之物,它是诗人的秘密和通行证。

猜你喜欢
山水诗唐诗世间
持己心,行世间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瞻谢公亭
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唐诗赏读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世间最贫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