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地方戏曲的艺术之美
——以内蒙古二人台为例

2018-01-25 17:25陈拴珍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戏剧目情趣

□陈拴珍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是讲究美的,离开美谈艺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二人台”是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本文以内蒙古地方戏曲——二人台为例,探寻了地方戏曲的艺术之美。

一、综艺之美

作为一种地方小戏,内蒙古二人台与生俱来就带有戏曲艺术的综艺美。首先,从音乐特点来看,内蒙古二人台的许多音乐是从蒙古族音乐改编或移植而来的,如《森吉德玛》《柳摇金》《海莲花》《栽柳树》等,还有许多曲目是用蒙汉两种语言演唱完成的。这就使汉族音乐与蒙古族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其次,在内蒙古二人台的许多剧目中融入了蒙古族的舞蹈元素,如传统曲目《五哥放羊》《打金钱》等剧目中蒙古舞蹈成分占了一定比重,个别剧目中的骑驴或骑马在舞台上也会用到“马步”来体现,从而使剧目更加生动形象。与此同时,还有布景、灯光、服装、脸谱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二人台艺术的舞台色彩更加绚丽多姿。

二、诗意之美

内蒙古二人台的语言可谓朗朗上口、幽默风趣,由道白和唱词两部分组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叠字、叠词的使用,它能使浓郁的情感倍增,给人甜美激荡的感觉。茶余饭后品一出这样的小戏,自然让人有一种魂牵梦绕、难以言表的诗意之美。众所周知,戏曲的剧本是一剧之本,它是一种高度融合、兼容并蓄的文学样式。例如,从《叔嫂情》的唱词中,我们就不难品味出字里行间流淌着千丝万缕的情意,而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意汇聚在一起就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艺术作品。

其实,内蒙古二人台不仅在曲调和唱词上有诗意美,在舞台的呈现上也是如此。随着现代舞台对声、光、电、影、音的运用,二人台艺术的舞台表现力更加多样化,能很好地表现其独特的诗意之美。以内蒙古二人台传统剧目《方四姐》为例,当演到四姐和宝童洞房这一场戏时,一桌两椅,两盏烛台,两个心有灵犀之人,加之红色灯光由强渐弱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个看似平凡的画面却充满了美的色彩,这种诗意般的画面容易让人沉浸在遐想之中,而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这幅画卷被刁蛮的于秀英和于老太婆破坏,这就使沉浸在其中的观众对于秀英和于老太婆极度憎恨,从而使观众一次次地期望“团圆”,最终剧情符合了观众心理,观众看完后意味深长,依旧沉浸在诗意般的画面之中。其实,不仅仅是《方四姐》这出戏,戏曲大多数是以“团圆”结尾的,笔者认为,这和每出戏中诗意的美是分不开的。

三、情趣之美

戏曲虚实相生的审美情趣向来被人们所称道。内蒙古二人台虽是地方小戏,但它同样含有戏曲的这种情趣之美,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舞台上呈现的“一桌二椅”和演员的戏曲身段,所以在台下,当我们看到演员时而翻山越河、时而跨马扬鞭时,非但没有对这些身段产生厌烦,反而产生心理共鸣。这些之所以能引发观众共鸣,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情节都是生活的缩影,加之演员的艺术处理,使观众更加通俗易懂、直观地领悟戏曲艺术传递出来的情趣之美。例如,内蒙古二人台传统剧目《借冠子》中,通过走道、举止等身段动作,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刘四姐的朴实、聪明与王嫂子的吝啬、自大,刘四姐将冠子成功借到后,观众立刻对这部小戏产生了一种好感,正是由于二人台小戏中虚实相生的情趣之美,使观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戏曲的这种虚实结合的审美表演,造就了它写意的审美风格,也为其增添了独具特色的迷人魅力。

综上所述,内蒙古二人台所流露出来的综艺之美、诗意之美、情趣之美等都是其艺术之美的体现。这种美的根源来自生活,经过艺术工作者的加工,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却。

猜你喜欢
小戏剧目情趣
舞台剧目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诗词要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