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西北传统民居及园林建筑中的道家文化

2018-01-25 17:10王济森
中国建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道家民居

王济森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少数民族预科2018班,湖北 武汉 430063)

中国传统美学内容丰富风格独特,道家天人合一之境界说是中国美学最高境界,它是儒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源头,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学思想影响和决定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成就了中国式的建筑美学精神,主体同客体和谐同构的程度是其审美价值判断,自然美是其美学的标本。中国之纯美艺术精神原出于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精神。“道法自然”哲学思想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从精神境界渗到审美境界,蕴涵深厚,为中国美学中审美理论的丰富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无穷尽的优美的辉煌的文化遗产,以博大精深的理论及优异的风格丰富和影响世界文化。道家文化便是她们其中的精华,自然、贵柔、尚俭、不争、和谐、充满智慧的思想,深深的浸润、滋养着我们民族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民居和园林建筑便处处体现出道家智慧,十分重视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自然关系,体现着自然性、超越性、寓言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道家特征。

1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为所有道家学者所尊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学说的其它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甘肃陇东大地是沟壑纵横、可耕作土地十分有限且少雨水的黄土地,当地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挖掘洞穴居住的民间建筑——窑洞,是中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争与合的历史见证,更是充满道家智慧和精神的民居。

陇东窑洞构造简单,无须砖瓦省工省料,多在塬边,沟不占用地表土地,边及山崖下挖制,可谓是最最省地、省钱、最环保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它依地势挖洞穴,不用木石只用墁灰墙皮及在穴口安门窗,所以特别经济而又冬暖夏凉,不占用地面,使其地面可以耕作种植,巧妙地利用了黄土地的地形,解决耕地与建筑用地的矛盾,保护了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民居。《道德经》五十五章中说,知和日常,知常日明即保持和谐。这一道理就懂得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法则,懂得了这一永恒法则就可称之为清明,“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为保持事物的平衡。

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们,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退缩,也没有去掠夺自然,而是运用智慧,利用自然,依地理环境,因势利尊的建造的“窑洞”这一民居,使十分有限的可耕地不被大居建筑用地占用,还保持了当地水土不被流失,生态的平衡。这种充满智慧,遵循“道”的规律的建筑,使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发展。

2 俭故能广,反对穷奢极欲

道家文化的“俭故能广”思想,俭即爱惜人力、物力、财力,崇尚俭啬,反对穷奢极欲。西北传统民居建筑,多就地取材,兼顾经济实用,选取材料时,首先选择原生的土壤、石料、木质,而且要注重材料本身的质地等特性,使用时尽量保持材料的原貌。这种择取使用原则无疑是对“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反馈——遵循自然规律,敬重自然,反对逆天而行、违背自然法则,要以万物为重心,把自己摆在次要的地位,去尽量了解、理解,虔诚地辅助万物的生长、发展等自然变迁过程。

甘肃河西走廊风沙大雨水少,地势较为平坦广阔,民居多用平顶的四合院结构,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是西北农村的主要住房。一般用土坯砌墙,围成一个院子,有的院子大,有的院子小,砌墙之后,便又在院子中,四面都盖上房子,而且许多房屋都不用柱子,只是在砖石或土坯墙上架檩,做成平顶,或一面坡或两面坡,然后在檩上铺椽,椽铺板或秫秸等做底,在铺以泥土、灰土即可,用砖灰色墙、粉白色墙做成三合院或四合院,院外多植树木,以防风沙,颜色简素而不刺眼,安静、平和,或一户或三五户成一小聚落,院外多植高大的树木以防风,院内有花园种以花草。外形平实,结构简单实用,颜色简素,院内安静而又饱含生机,使劳作一天的人们享受静谧祥和环境,能彻底放松身心,保持内心的虚静体悟“道”——对自身反观内照,而获得“道”,以效法自然,人是自然规律,启迪智慧,都是依自然条件而造,就地取材,不过都消耗人力物力,是知止、知足、尚俭的道家思想的体现。

“俭故能广”从更深一层的思维高度理解,所谓知足和知止就是将事物的发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告诫人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然而对于财富,人们总是尽力去追求,似乎永远不能满足。但贪婪只能适得其反。于是老子的“富贵而骄,白遗其咎”遂成为千古之训。

3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道家美学认为,美在于自然,人是自然的体现,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为人之本,人应该崇尚自然,与自然合而为一。故阮籍曰:“故至道之极,混一不分,同为一体,仍失无闻。”园林建筑的出现就是人们摆脱社会人际关系的束缚,与烦闷工作环境,向往投入大自然怀抱,清高脱俗无为,返回大自然的建筑。

坐落于兰州皋兰山麓的五泉山公园是陇右著名的园林建筑。他以木石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依山势变化而建,园中有牌楼、殿、堂、亭、阁、廊。处处俱不相同,对山形、数目少做大的改造,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依山势散落而建的各种独立建筑,被山路婉转上下,左右接联,各景物前后掩映,曲折生奇,或林木扶疏、掩映,或溪水潺潺,或曲桥跨水,或廊阁周围,以聚其气,一派自然气象,游于中如置身江湖之上,遨游太虚之中,忘却烦恼,忘却身体,我即天地,天地即我,将个体的身命,融化在宇宙大生命之中,达到人格的升华,使心灵突破时空限制,在六合之外获得绝对自由,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即道之境界。

西北传统民居和园林建筑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是极其广泛、相当深刻的,可谓中国道家哲学的缩影。透过中国西北传统民居,可以形象而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资源和基本精神——生命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道家思想的自然者有,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这是天道自然无为,排除上帝神鬼作用,把宇宙创造力归之于宇宙本身。人道基本要求在顺乎万物之自然,遵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人为的干扰、征服和破坏,这就是无为。天道是不掺杂任何一点人的因素,人道不同,它不是无任何作为,人要参与,要反响,但要因势利导,因性任物,因民随俗,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自然化育,自然发展,自然完城,成反对强行妄为。烦扰物性,娇柔造作,虚伪浮华。

4 结语

本文通过宏观的浅析中国西北民居及园林建筑中道家文化的精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内涵延展,进一步加深对西北传统民居及园林建筑文化的认知。

道家文化将自然界、社会、天下万物都看作是相互影响作用的。中国古建筑不故意做作,主次分明,作风明确,轻快,贴近自然,充分发挥了工匠的智慧,节俭人力物力,拒绝挥霍妄诞的建筑,处处以“中和”为用,即“道”之用“德”的根本特征,行中正之路,用做有度,富有生机,顺势而为。民居不只是人们息身、防御、保护自我的场所,它还体现着建造者的思想,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启发着人们的智慧。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道家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民居摄影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