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景观区设计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借鉴与融合

2018-01-25 17:10姜琦珺王斐
中国建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水画景观设计园林

姜琦珺 王斐

(1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50)

1 中国山水画与景观的发展演变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描写山河自然景观为题材,但不仅是对自然风景进行客观描绘,更强调在山水创作过程中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审美和艺趣,将内心情感与客观世界中的自然景物相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道家哲学境界。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很少有像西方风景画一样的写生绘画,更多的是一种在观察真山真水之后的艺术再创造,许多成功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山水植物的照搬,而是经过创作者反复提炼,从而展现出的一种具有中国人文精神的理想居所和景观空间模式,就这一方面来看中国山水画家与今天的景观设计师的确有共同之处。基于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从朝代上来说,可以将其发展演变划分为:诞生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期—六朝后期至唐代中期;高峰期—唐代末期至宋代初期;成熟期—北宋中后期以及元明清山水画等几个阶段。周维权先生将中国古典园林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至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至清末。不难看出,在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发展和成熟这两个时期,时间大致一是样的,可见这是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这也印证了中国古典园林为什么会有山水画的“影子”,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思想。英国著名的水彩风景画家透纳提出:“景观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环境空间,也是人们感情寄托的精神之所。”所谓景观在不断发展中早已涵盖了客观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简言之,有人类文明的地方就有景观。在我国,一些重要的景观设计理论依据来源于画家笔下的佳作,不论是从表现形式上还是从精神内涵上,中国山水画都对景观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景观设计者将山水画意溶进景观的布局、设计之中,使“以画入景,因画成景”的似画非画的意境成为我国景观艺术的设计理念。

2 中国山水画在景观区设计中的应用及相互影响

一种活跃在纸笔间,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绘画艺术自古深受文学、哲学、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则在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体现出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情趣。中国的魅力景观区将传统的山水画艺术融入设计之中,在布局和造景上亦是独特且富有内涵的。

2.1 构图与空间

绘画创作中构图与空间是关键,也是一幅作品好坏的重要成因。山水画中的构图并不是山、水、植物、人或建筑的随意叠加与摆放,而是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画家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这样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此三远法。”事实上,对某一种构图的选择与空间的处理并非一种程式化的法则,如郭熙的作品《早春图》,远处高山大壑,近处大石巨松,可以看出画家所采用的是高远法;而倪瓒的作品《渔庄秋霁图》画面近处陂陀树木,中间大片湖水,后上端远山两叠,运用了所谓的平远法。作品同样都是追求层次分明、空间深远,但却体现了不同的创造性与画家的精神自由性。作为中国景观艺术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山水更是其主要标志,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其设计布局也具有“三远”的韵味,主要通过借景、框景、点景、对景、障景等手法体现,对周围的风景画面进行取舍、裁剪、分割,将园内、园外的景物灵活引入画面,形成多姿多彩的园林空间。如拙政园借园外数里之遥的北寺塔,畅春园远借园外的锡山惠山,通过借景使得园林内设计和园外的环境相融合,空间层次更加深远,景观更加和谐,从而大大提高了视觉效果。再如通过特置的门窗,将远处的景物引入,就像镶了画框的风景画,这种手法被称作“对景”。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上述提到的三远法,还有疏密相间、曲折有致、藏不遗漏等其他构图形式与空间处理对中国魅力景观区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启示。

2.2 天人合一,形神交融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有“天人合一”的共同内涵且历史悠久。在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不仅是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更是一种指导方法,它既能导引人们的生存发展,又能保证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几年前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些诺贝尔获奖者联名写信告全人类,大致内容是说人类想要获救,必须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中吸取经验,主要就是针对生态环境遭到人类不理性的过度索取,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平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那么对于中国魅力景观区设计来说,如何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坏境,我们可以从中国山水画中得到启示:中国山水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品以山、水、植物、建筑物作为主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没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18世纪著名理论家钱伯斯曾说过中国的造园家是画家和哲学家的结合体,并不像其他的国家随便一个建筑师都可以造园。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都是基于中国传统自然观—天人合一,山水就是构成主体,其它各物质构成全部都来源于人类的需要,通过对大自然合理的艺术加工创作出魅力景观区,如《诗经小雅·斯干》中描写的周代宫殿建筑“如跌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晕斯飞。”让人自然而然地将鸟类造型与传统古建筑联系在一起,让“翼角起翘”的巨大屋顶在视觉的空间顿时变得轻盈灵活,既能呈现青山绿水、烟花树雨的 “曲线”之美,又能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所以,将山水画天人合一与形神交融的自然观与现代魅力景观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观相结合,对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空间非常重要。

2.3 色彩语言

中国山水画的设色基本方法是“随类赋彩”、“以色貌色”,简言之即创作时根据不同种类的物体而赋予概括性的颜色,虽然“随类赋彩”是依据类别而表现色彩,但这种表现并非照搬物体本色,可以根据文人的情感进行意象的色彩处理,当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幻来分类。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水色:春绿、夏碧、秋清、冬黑。” 不难理解这里的水的颜色并不是水本来的颜色,而是根据水色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画家主观将物体本身的色彩和自身情感相融合,具象与抽象结合,更好的表现出其艺术效果。中国景观设计与中国山水画在色彩的表现手法上是相通的,都离不开自然和画家的生活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如北方的皇家园林大多采用黄色、红色、绿色等,黄色象征富贵,红色象征权利,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感觉通过这几种颜色的搭配表现出来。相反江南园林所表现出的是平淡素雅,色彩配置主要以青色、白色、灰色为主,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白墙青砖。

3 结语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景观设计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两者的起源与发展均受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独特的自然观、环境观、创作方法和设计理念。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三远论以及色彩表现等方面的艺术精髓,赋予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更多的启示和更高的设计追求,现代的景观设计师已经认识到没有主题和文化底蕴的景观是没有生命的,充其量只能是一些花草树木等元素堆砌而成毫无美感的景物,不能称之为景观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融合。当然,不论是中国山水画艺术还是景观设计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猜你喜欢
山水画景观设计园林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