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嘟嘟脸最近迷上了妈妈给他买的《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这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还捧着书边走边看呢。
“嘿嘿,嘿嘿……”嘟嘟脸忍不住笑出了声。
“笑什么呢?”语文通爷爷正巧碰上嘟嘟脸,好奇地问。
“为一件小事,列那和雄猫蒂贝尔又互相扯皮起来。”说到这儿,嘟嘟脸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语文通爷爷,为什么把毫无原则、毫无必要的争论、推诿称为‘扯皮’呢?”
“这个俗语还真有说头。其实,扯皮这个词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旧时制鼓的一个行业用语。”
“那您快给我讲讲吧。”嘟嘟脸把书合上,一脸期待地看着语文通爷爷。
“好的,就冲你这个求知劲头,我也得给你讲哟。”语文通爷爷见路边有一排公共椅子,示意嘟嘟脸一起过去坐。
“鼓,在古代被视为审器,用途广泛。”语文通爷爷坐在椅子上,讲道,“音乐、戏曲、社火、报时、作战、各种庆典都离不开它。由于用途不同,鼓可谓多种多样,形形色色。以大小分,有大鼓、中鼓、小鼓;以功能分,有乐鼓、更鼓、战鼓等。鼓的品类虽多,除少数民族的铜鼓、木鼓外,都离不开框架和皮张。框多用木、竹和铜制作,鼓皮多用兽皮和蛇皮,其中以牛、猪、羊皮为最佳。不管什么鼓,以声音嘹亮或浑厚为上品。旧时制鼓时,鼓结实与否在框架上,鼓响不响在皮张上。意思是说,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响,须用好的皮张。除此之外,有一道工序尤为重要,那就是钉鼓皮。一般大鼓、中鼓的鼓皮较大,要有多个助手参与才能完成。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让助手用力往下拽,以便师傅钉钉。钉是一种特制的大盖钉,既能钉牢鼓皮,又作装饰之用。每钉一钉,师傅都要喊一声‘扯’,提醒助手扯紧皮张,增强张力,防止皮张松弛。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因助手们扯的是皮,所以,这道工序被称为扯皮、钉钉。”
听到这里,嘟嘟脸做了一个扯皮的动作,说:“这咋就和毫无意义的争论、推诿挂上了钩呢?”
语文通爷爷摇摇头道:“无从查考。”
“嘿嘿,这一挂钩,想想,还真是妙不可言呢!”嘟嘟脸说着,从长椅上站起,朝语文通爷爷摆摆手,兴冲冲地跑开了。
望着嘟嘟脸的背影,语文通爷爷呵呵笑道:“准是给乖乖兔和哈哈熊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