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台
——以烟囱为例探威海英租时期建筑与胶东半岛传统建筑之渊源

2018-01-25 13:45孙源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年5期
关键词:威海市烟囱屋顶

孙源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

1 概述

1.1 历史背景概述

威海市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东、北、南三面濒临黄海。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直至1930年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市区,1940年收回刘公岛。

在强租威海期间,英国将威海作为英国皇家海军训练基地及休养地,兴建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建筑。时至今日,仍有很多英租时期建设的建筑存在于威海市区,其中相当一部分时隔近百年仍发挥着建设时的功能和作用,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1.2 英租时期建筑概述

威海市区和刘公岛上目前保存有68处集中的英租时期建筑遗产,其中共有228栋建筑。

从建筑用途来看,英租时期建筑遗产能够分为官方建筑(行政建筑与公共建筑)、军事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等五类建筑。现存质量较高的为英国殖民政府建设的官方建筑、军事建筑和宗教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有华勇营大楼(官方)、刘公岛巡查官邸(官方)、宽仁院教堂(宗教)、海星学校(宗教)、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司令部(军事)、英海军刘公岛基地司令部(军事)、四眼楼(住宅)、六角楼(住宅)、泰茂洋行(商业)等等。

从建筑类型来看,大部分建筑为“外廊式建筑”,是经典的西方建筑形式。但在建造过程中仍然保留和学习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构件与建造方式。

1.3 胶东半岛传统建筑概述

胶东半岛的传统建筑为红砖砌筑的单层四合院式建筑,厢房多为平屋顶,它与正房的红瓦构成了胶东民居的代表性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胶东半岛现存有风格独特的海草房,它同样是胶东沿海地区的传统建筑之一,房屋为砖石结构砌筑,屋顶由渔网、海草等材质铺设,造型美观、功能完善。

2 相关概念浅析——何为“福台”?

本文所提到的“福台”,特指胶东半岛人民对于建筑屋顶常见的烟囱的一种俗称。在威海市分布的英租时期建筑中,大部分建筑都因结构和功能需要布置有壁炉、灶台等各具中西特色的设施,因此屋顶大都分布有烟囱。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近乎所有现存的英祖时期建筑(如宽仁院、华勇营大楼、英国驻威海领事馆、威尔金森别墅、副华务司署、刘公岛演武厅等)中建造的烟囱,上半部分均采用了中式的传统宝葫芦顶和四角攒尖顶作为装饰,造型精美独特,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

3 对比分析

3.1 相似点分析

无论是历时久远的胶东半岛传统建筑,还是建设年代较近的胶东半岛乡村建筑,烟囱的顶部大部分都采用砖石、瓦片等材料,砌筑了类似于屋顶形状(三角形)的建筑构件。

英租时期建设的建筑与此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些建筑在修建时将这种特殊的构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延伸。大部分该时期建设的建筑,烟囱的上半部分均采用了尺寸极小(与现实屋顶比例相差极大)的屋顶状构筑物,形成与传统民居烟囱顶部三角形构造极为相似的形态。

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地方言中用“福台”一词代表建筑的烟囱,它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地民居内都会设置灶台,作为当地人民烹饪三餐的主要餐厨空间,具有很强的代表家庭和未来等重要寓意的场所。跟灶台配套的烟囱顶部均会设置类似于屋顶形态的简易构件,用于烟囱防风。

英租时期建设的建筑存在“福台”这种极有特色的建筑构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地习俗的影响,并且出于费用的宽裕、对建筑质量的高要求对这一习俗进行了发展和演进。

3.2 相异点解读

(1)在装饰风格方面,胶东传统建筑的烟囱较为朴素,不设置没有实际用途的装饰构件,仅在保存其基本防风功能。英租时期建设的建筑中,烟囱构件得到了发展和细化。这一历史时期,大部分建筑烟囱上部均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攒尖顶”、“宝葫芦顶”等屋顶构造样式,致敬和沿袭“福台”这一传统建筑构件。同时,烟囱的底部也常出现精美的浮雕式贴砖,工艺精致考究。

(2)在其对应的建筑结构方面,这一时期建造的建筑总体上使用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外廊式西方建筑风格,内部布局也与胶东传统民居完全不同。就烟囱(“福台”)这一构件而言,胶东民居的烟囱是灶台构造的一部分,而英租时期建筑的烟囱则是客厅壁炉构造的重要部分。二者的功能存在这样的区别,同时二者在形态上虽然有明显的沿袭和发展关系,但英租时期建筑显然基于当时历史时期的建造技术、资金状况和审美判断,产生了风格独特,历史特征明显的烟囱构件。

4 文化意义解读

近代,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在英租界内,文化冲突并融合。充满胶东特色的构件“福台”在西式建筑中广泛出现,是近代外来的建筑形式对传统民俗和传统建筑形式的尊重和学习。

同样的融合也发生在上海、武汉、天津乃至香港等最先接受西方文化与建筑风格冲击的城市当中。观察这些风格融合(或者说折中)让我们对中国建筑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当然,“福台”并不是英租时期建筑接受西方影响的唯一体现,墙体的砌筑方式、门窗所用的中国式棂格、屋顶上铺设的中式屋瓦、山墙中使用的博缝板和悬鱼等等。

5 总结与启示

当我们当代的建筑师大刀阔斧地使用现代建筑的语汇去描绘我们的城市时,不知能否思考一下我们的建筑、城市的根基何在?是否应当对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建筑传统有所敬畏?是否应当存有传承文化和珍视遗产的意识?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的老师就在我们身边的城市中间,开放怀抱接受着新的文化,又脚踏实地坚守着文化的烙印。

[1]李卓然. 威海市英租时期建筑遗产价值体系初探[D].山东建筑大学,2013

[2]咸帅. 威海近代历史建筑再生式保护与更新[D].青岛理工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威海市烟囱屋顶
看不见的“烟囱”
借“光”生财的屋顶
威海市核电供热供水一体化系统与效益分析
是“生”不是“牛”
屋顶屋
My perspective on going global and acting local
屋顶的雪(外四首)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温情五月 行孝感恩: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感恩教育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