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昱 寰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什么是歌曲演唱中的字正,我们先要了解它的概念,所谓字正就是要把字的音咬准,对汉子发音要求做到准确无误,演唱前先去读歌词,如何去读就如何去演唱。
什么是歌曲演唱中的腔圆,我们先要了解它的概念,所谓腔圆是指,歌者自身的管道,也就指是否有腔体,让气息滚动,发出的声音是否圆润。要做到字正腔圆就要先多读、多听、多想,多感受、多实践、在前人基础上去演唱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曲家黄自江苏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并出国在著名学府进行深造后回国任教并搞创作。黄自一生创作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广为流传,比如《玫瑰三愿》、《南乡子》、《长恨歌》、《点绛唇》、《思乡》等。其中《玫瑰三愿》是黄自著名的艺术歌曲之一。
《玫瑰三愿》这部作品至今都在传唱的一首艺术歌曲。歌曲篇幅较小,总共两页谱子,前半段歌词为“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不难发现前半段两句一样,重复演唱为了强调他此刻内心的独白,作者内心波澜起伏已不能平静,高潮部分的歌词浪漫、抒情、感人,如“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叫我留住芳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实独白,这首作品曲式分析为两段体结构的作品,后半部分,在热情激动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演唱者要激动的将这三句一句你一句高,有起伏的演唱出来,最后一句希望自己红颜不要凋谢,旋律进入低音区,表达自己真切,真诚的渴望。
这首作品不好咬字,想要达到字正腔圆,首先要求演唱者多读歌词,将中文每个字的发音都要做到标准,逐字逐字的去推敲,再词与词之间连读,句与句之间推敲,断与断之间研究,才能算是完成了第一部分。其次是要演唱者演唱五线谱或者简谱,将作品每个音符准确演唱,做到词和调完美结合。最后一步很关键,唱歌如说话,将字和音符完美结合,才能做到字正腔圆,歌者需要找到自己的腔体去演唱,但都要从气息,着力点出发,先找到后咽壁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每个字和气息的着力点,要稳稳的拽住,在气息着力点的基础上,嘴巴摆口型去演唱,这样就避免了拽下巴,也避免了喉咙使劲,声音也圆润有张力。
词曲作者分别是杨展业先生和奚其明先生。奚其明先生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创作上是我国一级作曲家,创作过大量著名的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这部作品为两段式结构,第一段歌词为远方吹来一阵秋风,赶走了熟悉的树叶,从此再没有温存的绿荫,哦,听不见,哦,听不见,林中的宁静宁静。前半段通过秋风、枫叶、宁静等词,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绘了一番秋天枫叶的景象,枫叶从绿色变成了黄色,慢慢飘落下来,枫叶的一生就这样转瞬即逝,作者虽然写的是枫叶,不难发现,作者此时正在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枫叶的一生,来感叹自己这走了大半辈子的人生,秋天不仅是黄色暖暖丰收的象征,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高潮部分,噢,我童年的梧桐树,噢,我心中的梧桐树,噢,我青春的梧桐树,噢,我心中梧桐树,哦,哦,我心中的梧桐树,两句小字二组高音部分,慢慢降到小字一组低音部分,作者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第一段歌词就结束了,第二段歌词延续了第一段相同的曲调,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第二段歌词,远方吹来一阵秋风,托起了满树的果实,只等到播种时节来临,噢,遍地是,噢,遍地是,生命的回忆,回忆如果说第一段歌词是作者在缅怀悲痛,可能还有些激进的想法时,第二段的歌词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慢慢舒畅,他敞开心扉借物抒情的告诉我们,这世间还有那么多值得回忆思考的人和物,还告诉我们生命是不断轮回,我的离去是为了新的生命降临。高潮部分噢,我童年的梧桐树,噢,我心中的梧桐树,噢,我青春的梧桐树,噢,我心中的梧桐树,哦,哦,我心中的梧桐树。同样的歌词旋律再次响起,从小字二组到小字一组,慢慢进入平稳的尾声,给人无限的回味。
声音的训练绝非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每天一定要坚持按照读字、词,到句和段,然后将音符唱准,最后将二者结合起来,配上气息和后咽壁位置的结合,会使歌者在音乐上有更深的造诣,平时的修炼和修养也是很必要的,多实践,多交流,多考究。
歌唱需要演唱者有日积月累的决心和毅力,在这漫长的道路上慢慢摸索,唱歌就犹如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去演唱,在演唱中文歌曲时,我们应该多接触一些中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歌剧,试着挑战自己,有了量的积累就有了质的飞跃,才能唱好中国歌曲,才能让自己在舞台上更自信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