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推动城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阳城县“一考两开三靠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8-01-25 11:20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阳城县全县图书

文 本刊记者

阳城县现有中小学校99所,在校学生37623人,教职工4241人。近年来,该县把教育装备管理和应用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主要抓手,通过三轮配备奠基础、三类管理立制度、四个平台抓应用、两项考核建常态,扎扎实实推进“一考两开三靠近”工作,拓宽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进程。

一、抓好三轮配备,教学设备基本实现可用够用

第一轮配备以市级教育“双百工程”为起点,逐步清理教学设施历史欠账。

2008年,晋城市政府实施了教育民生“双百工程”,阳城县积极争取市拨资金,县政府足额配套资金,累计投入500余万元,装备标准小学科学实验室48个,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53个;装备音体美器材78种18377件;配备直饮水设施32套;为23所初中配备国家标准体育测试器材26套。同时乡村两级自筹资金建设中小学理科实验室23个,为开全开足课程、开好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轮配备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契机,实现教育装备整体达标。

2012年,阳城县被确定为省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按照省教育厅计划资金分配安排,规划项目学校86所,国家财政和县级财政累计投入2495万元。共配备图书19.6万册,其中小学7.5万册,生均增加图书3册,达到生均27.9册;初中12.1万册,生均增加6册,达到生均40册,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生均藏书小学20册和初中30册的标准,建成二级以上图书馆14个。共配备仪器器材10大类876种51.3万件。共配备电脑投影一体机852套,实现了班班远程多媒体教学。同时该县又自筹资金260万元,为项目学校集中采购了仪器柜、图书架和器材架等配套设施2190件。自此,全县各中小学图书、实验器材整体达到了国家装备标准。

第三轮配备乘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东风,加快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步伐。

2014年起,阳城县利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中小学计算机教室79个,装机2579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机比达到8∶1,中学生机比达到12∶1,保证了校校有网络机房,班班按规定开设开足信息技术课。为中小学教师补充配备了教师用计算机2124台,实现了专任教师一人一机。全县69所规模较大学校接入了教育城域网,规模较小学校全部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全县所有学科教师和30%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研和学习,基本做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2016年,全县又投入300余万元,建设6套中心教学录播教室、19套教学点录播教室,建成了远程教学互动系统。

通过三轮配备,全县办学条件全部达标、教育信息化初步实现。2013年率先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2014年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

二、强化三类管理,健全教学设备应用内驱机制

为加强教育装备科学管理和高效应用,阳城县先后出台了十余项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教学设备“三靠近”领导组,做到了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功能室全天候开放、管理全方位保障。具体强化了以下三类管理:

第一类:规范实验教学

统一理科实验教学内容和程序。2011年,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目录,在全县首次统一了《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目录》。2014年,经过3年的实验教学反馈,全县重新规范了中小学理科实验内容目录,并要求实验目录必须在实验室或科学教室上墙公示,确保该做的实验一个也不能少。同时,通过广泛调研和讨论制定并下发了《中小学实验教学实施程序》,促进了实验教学的规范开展。

专用教室能用必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配备了音乐、美术、计算机等专用教室,部分学校还配备了书法、劳技、科技等专用教室。阳城县教育局要求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必须在专用教室上课,能用必用。为了确保要求落到实处,通过课表公示、远程监控、推门听课等督查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专用教室的功能。

小学科学实验室改为科学教室。2009年,全县规模较大的小学全部建成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为了用好科学实验室,开好科学实验课,规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管理,确保统一装备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能得到充分利用,县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规范全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管理的通知》,将小学“实验室”统一更名为“科学教室”,要求小学科学课必须安排在科学教室进行。

仪器出柜出库,功能室开门开放。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尝试开放实验提供各类便利。同时依据学期课程安排,结合教学实际,将常用的、不易破损的、无安全隐患的实验仪器、音乐和美术器材,搬进教室、理化实验室、音美专用教室,保证学有所长或学有余力的兴趣生就近使用。将多年沉睡的标本、挂图搬出来,放置或悬挂在楼道、校园等公共场所,让师生随时随地能够接触、观察和了解。凤城镇下孔完小两年来共投入10余万元用于教学设备的补充,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三靠近”专用墙柜,在楼道内设置了个性化的班级图书架,配设了坐凳,在教学楼楼梯口设置了科技角,陈列各种模型和标本,并配有文字说明,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阅读、观察、实验的机会和时间。

第二类:扩大图书阅读

开放图书馆(室)及阅览室,图书进教室、进走廊。2013年全县尝试推进图书进教室工作,2014年再次发文对图书进教室做了更具体、更明确、更细致的规定,要求图书及阅览室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开放,方便师生随时阅读;要求教室内图书至少每月更新一次,每次进入教室的图书册数要达到学生数的3—5倍,方便学生随时随处触手可读。如芹池中学、北留小学设置了年级流动书架、班级图书角和办公室书架,在教学楼走廊、楼角建立流动图书馆、漂书台、漂书袋,为教师、学生阅读提供方便。阳城三小将校长推荐书目向学生、家长公布,建立“亲子阅读记录卡”,内容包括书名、阅读时间、阅读页数、好词佳句、阅读收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建立图书剔旧增新机制,保证图书质量。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图书馆(室)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藏书供师生阅读,而且要有师生喜欢的“有用书”。2013年起,要求学校每年按中学生均20元、小学生均10元购置图书。2016年,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图书管理使用的通知》,建立了图书剔旧增新长效机制,要求学校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总量的1%,把预算图书作为学校年度预算审核的必要条件,新增图书由教师和学生参与选书,坚决不购盗版书。2016年全县完成剔旧增新30022册,共投入51万元。

第三类:整合信息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全县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县教育局建立了课堂教学信息化运用机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常规评价细则》等细则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方面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要求。建立了信息化装备开放机制,要求中小学网络计算机教室要全天候开放,鼓励开展基于网络计算机条件的学科课程教学。演礼中学、阳城三小在楼道、大厅、教室和宿舍摆放联通互联网的计算机、触摸一体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方便师生、方便教学。建立了信息化办公机制,出台了《阳城县教育局公文网络流转制度》,依托现有网络平台,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为了切实解决制约设施设备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阳城县教育局注重加大细节管理,提出在实验教学中,对于火柴、棉线、酒精、灯泡、干电池、蜡烛、白醋等易耗品,要求仪器管理员按学期集中采购,确保够用。对于洋葱切片等临时用品,要求教师提前一天申请后由管理员临时采购,确保可用。图书阅读中,强调无论是图书采购还是进教室的书目,师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选择,让师生能读、想读、会读,确保有用。信息技术应用中,强调学校必须为教师配备U盘、光盘、刻录机等,要注意到教室内插座线的长度、甚至鼠标垫等,确保实用。通过解决好管的细节,保证用的效益。

三、拓展四个应用平台,助力课改深化和育人模式创新

科学管理是手段,广泛应用才是目的。近年来,阳城县在拟订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时,专门从推动设施设备应用的角度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和比赛,借以促进教学装备的广泛应用,借以推进课改深化和育人模式创新。

坚持课堂应用主渠道。在实验教学方面,县教育局提出“演示实验开出率达95%,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的目标,实行课程表公示制度。阳城三中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三开”,即开齐每一学科实验内容、开足每一学科实验课时、开好每一个实验。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设施设备“能用必用、可用尽用”,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常态。东冶中学、河北中心学校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创设探究情境、开展教学评价,使之成为改革教学方式的“加速器”。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全县各学校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和地域师资优势,不断创新课程内容。芹池中心学校推行综合实践“菜单式”课程,打破年级班级限制,开设了农作物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平菇栽培等“农”味十足的特色课程。在教学研究方面,整合运用录播教室、阳城教研网等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研讨,有效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阳城五中、实验小学组织全校教师在录播教室进行授课、说课、研课、评课,并且利用录播系统、微信教研圈等进行同步校际教研。

广泛组建学生兴趣小组。“三靠近”为开展学生兴趣小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力保障了“每人至少参与一个社团”目标的实现。阳城四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的足球、文学、视听、围棋等学生兴趣小组,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驾岭中心学校主动联系南京“一方力量”公益组织,为其援建了一个高标准的美术教室,并且组建了美术兴趣小组,采用中央美院学生到校支教和日常视频指导教学的形式,让山里的孩子接受到了最优质的美术教育。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全县学校每年都开展田径运动会、足球运动会、篮球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科技节、主题读书活动、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各学校也结合“三靠近”,各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验小学、阳城二小等连续举办了阅读能力水平竞赛、口头作文比赛、主题作文比赛、英语口语故事比赛、现场书法比赛等活动,且初具特色。

抓好各项应用竞赛。2012年,阳城县通过举办中小学电子白板比赛,促进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应用。从2013年起,全县每年举办小学科学教师或中学理化生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从2014年至今,在历届全国教育信息化比赛和小学教师电脑软件比赛中,全县中小学教师学生参与度广,作品水准高,获得了多项奖励。2017年,在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初高中理化生教师和小学科学教师共101人参加了县级比赛。

四、严格两项考核,引领教学设备管理及应用进入新常态

在狠抓教育装备管理和促进普及应用的过程中,县教育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了考核的导向作用。

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县教育局建立了“三靠近”考核机制,要求每学期校长及分管领导听实验课分别不少于5节和10节,检查实验设施及仪器设备管理和应用不少于2次;要求“三靠近”必须按规定完成图书仪器开出率、学生参与率。考评成绩记入学校年度测评和校长绩效考核。学校内部也建立了“三靠近”考核机制,列为教师绩效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次营中心学校规定,未完成“三靠近”管理和使用的师生,在期末专项表彰奖励时“一票否决”。

不断创新考核督查模式。在抓好专项督查、突击抽查和年度检查等常规考核督查的基础上,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创新了考核督查模式。全县中小学的功能室全部安装了网络监控,并联入县教育局监控平台,实现了全天候网络监管。通过实时监控、回放监控等技术手段,有效促进了中小学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等学科在专用教室或场地上课,功能室和专用教室全天候对教师开放,功能室管理员工作时间必须在功能室或专用教室坐班。

“三靠近”工作实施几年来,全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的资源利用率、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学业成绩明显提高。2017年全县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均分9.32分,及格率96.2%;信息技术考试均分9.12分,及格率95%,均居晋城市第一。近两年中,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赵晋玲获全国教师信息化比赛一等奖,第二小学教师赵爱琴获全国“蓝宝石”杯课堂教学竞赛特等奖,阳城二中教师董李鹏获全国微课制作大赛二等奖。在山西省第十八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奖赛中,全县有13件作品获奖。在山西省第十二届自制教具活动中,全县有 2名教师获奖。在全国高中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全县有78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此外,有113名学生在晋城市市级运动会上获奖,有106人次在晋城市市级及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推进“三靠近”工作,促进教育装备管理和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阳城教育人将继续坚持立足实际、立足学生、立足教学,继续促进教育装备应用与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育人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的深度融合,为阳城教育大步迈向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阳城县全县图书
阳城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经验浅谈
山西阳城县赛村 开发桑蚕新品 农桑迸发活力
图书推荐
阳城县:“一一四四”开展“以案促改三服务”活动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班里有个图书角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常怀关爱心 山里帮穷娃:记阳城县董封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建国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