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娅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设计史就开始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就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中相互影响着、发展着,不断地实现着它们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能量交换”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元素之间发生的物质、能量的交换;然而,作为设计史而言,“能量交换”则是指自然界提供给设计以物质基础,反过来,人又通过设计改造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物质之间的交换,也有精神层面上的交换,不仅有人与自然,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换。
“符号”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属人”的东西,自然界的物质本身无所谓“意义”的存在,但是当它与人发生一定关系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种具有意义表征的符号,就能为人所用,自然界的物质是设计的基础;相反,人类在掌握了这种符号的同时,又会利用符号去改造自然界。“牵牛花”是自然界的产物,当人们利用它来作为设计素材时,由此就发生了从自然到人的物质能量交换;而人们又通过对“花”的符号的运用来改造了自然界,使之为人类社会服务,这就实现了从人到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它们之间实现了双向的能量交换过程。
从符号的角度来讲,在设计史中,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主要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对设计的过程进行交流,对设计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及对设计的鉴赏的体现,人们可以通过符号的表意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交流、设计批评等,从而来指导设计实践的过程。这也就实现了在设计中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
大自然提供给了手机设计的材料,手机中的材料是在自然物质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手机的色彩也是由大自然中的自然色素经过人工配制形成的颜料,这就实现了从自然到人的物质能量交换。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界的物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担负着信息传递的功能,承载了社会的物质文化,它的产生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物质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这就实现了从人到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是指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的设计不仅要靠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基础,还要靠社会各部门提供的物质材料才能完成。比如手机的设计,一方面是自然原料的使用,更多的则是人造材料的使用。因此,设计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人类的认识是在人类不断地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基础;相反,一旦人类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观,以此来改变我们的自然界。这就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能量交换。
任何一个时期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思想总是表现出“多样”的状态,不同的审美理想、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促进了设计中的不断交流,表现为思想的相互同化或相互排斥。设计就是在这种思想的矛盾发展中进行的,它是设计自身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的设计经历了“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一系列思想的演变,这都是设计思想内部矛盾的发展,可以视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能量的交换。
设计史的纵向发展主要是指在设计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和本时期前、后设计的关联。比如,“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一定吸取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思想;而“当代主义”又是经过后现代主义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时间上的、纵向的能量交换。
设计史的横向发展主要是指同一个时期的设计之间的关联。比如同一个时期设计风格的影响、设计流派的影响等。同一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它们相互学习、借鉴,这就形成了设计历史中横向的能量交换过程。
总之,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发展,它们都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动态能量交换过程。
我们的设计史源远流长,人与自然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时而相互排斥、时而相互吸引,呈现出错中复杂的关系,与此同时,它们之间也在不断地实现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交换。由此看来,对于我们来讲,把设计史看成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理性的角度了解它,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