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嵩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自1987年《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出台以后,我国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政策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质量的提升。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管理工作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运动队在校级文化交流活动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水平运动员自身的精湛技艺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体育艺术的魅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相关联赛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啦啦队、球迷协会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也可以让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渗透至校园文化之中。
普通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在扩大生源、推动就业及提升学校层次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活动的高曝光率与媒体的接入,让大学之间的体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一些具有广泛学生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下,体育竞赛成绩也可以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故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也可以发挥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的作用。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事关学校体育建设工作的成效。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可以在强化体育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发挥出增强学校体育氛围的作用。在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也可以发挥出提升学生体育参与度、促进高校体育活动的普及的作用。
生源因素是现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突出问题。现阶段高等院校的运动员招收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招收各省市的退役运动员;二是招收一些未入选专业队的体校运动员;三是招收一些具有体育基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学生生源方面,未入选专业体校的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专业体育训练的强化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普通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面对的突出问题。
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队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教练员自身的训练水平问题;二是训练理论研究问题。根据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运动队的教练人员多以本校体育教师、退役教练员和兼职教练员为主。他们仅仅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一些基本的训练项目。在训练工作实施过程中,一些教练员也存在着固守传统训练方法的问题。在理论深度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理论钻研优势高于专业竞技领域的教练员,但是在重视竞技训练,忽视理论研究的训练环境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无法对自身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效发挥[2]。
文化课程学习时间与体育训练时间相冲突的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对建设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高校并没有开设体育专业,学生在进入校园以后,既需要根据本专业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又要完成高强度的训练任务。一些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升,在过于注重课业学习的情况下,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表现出来的训练精力不足的问题会给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带来不利的影响。可以说,运动员难以兼顾学业与训练的问题会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失去自身的存在意义。
高水平运动队内部管理机制问题也是运动员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高校高水平运动对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运动员长效管理机制的缺失;二是运动队经费管理机制的缺失。前文中论述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问题。运动员管理长效机制的缺失,会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思想懈怠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资金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会为腐败问题的出现埋下伏笔。
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高校运动员的人均经费在4000-5000元之间。但是就普通高校实际情况而言,很多高校都面对着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与运动队的资金筹措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现阶段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经费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赞助商的资金支持,二是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专项拨款。赞助商的经费投入与体育赛事的赛事部署有关,赞助商经费投入所表现出来的缺乏稳定性的问题会给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带来不利的影响。教育经费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