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涛 杨 雨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昆明大学城诈骗案件现状
2012年6月以来,大学城师生被骗1700多人,损失740多万。几年来发生的高校诈骗案件都是在重演这六个类型。一是冒充。指冒充政府有关部门,如警察、法官、银行、医保中心等要对个人款项如何处理……二是中奖,即告知学生需要交相关费用就能领取,不领取就违约……三是网购,即以客服名义说重新汇款、定单如何需要退款、批发客户需要退定,以网购机票方面最多;四是兼职推销,好多学生帮淘宝刷单想得返利被骗,有的损失几万元;五是补贴,陌生电话告知什么政策,要发家电补贴、购车补贴、生孩子的补贴……交费就可领取;六是借,以香港大学等来找同学,手机等丢失为借口,向同学借手机、钱、电脑等拿着就走掉了;电话自称是老师、领导等,以借钱打到卡上要去送礼骗钱;盗用好友QQ,以好友身份借钱、借卡打钱等。还有其他如论文投稿、培训、盗刷等案件。
(二)昆明某大学诈骗案件现状
近期对昆明大学城某高校2016年1月至4月学生所遭受诈骗情况进行统计,其数据显示,网购被骗13人,刷单被骗6人,QQ被骗7人,兼职面试被骗6人,冒充老师诈骗4人,电话诈骗3人,此外还涉及中奖、代购、代理、充值、投稿、游戏币、支付宝、冒充要拘捕等诈骗方式。案件中呈现出涉案金额较大,受骗的女生所占比例远高于男生的特征。在2016年1月—2016年4月,被骗的金额从100元到133460元不等,涉案总金额高达346850元。其中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的有38人,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有6人,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有6人,10万元以上的1人。可见大学生受骗金额大多集中在0-5000元之间,这正是大学生一学期的生活费,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每个月都找父母拿生活费,所以会要求父母将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拿给自己,父母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管理一学期的生活费。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被骗学生总人数50人,男生15人,女生35人。
(一)诈骗犯罪心理分析
1.从认知方面,诈骗犯思维敏捷、反应较快,善于抓住如开学、毕业季等时间节点,研习教育相关政策,善于想象和联想,具备某些方面的知识经验,对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心理状态十分熟悉。他们通过研究能模拟出被害者的现实情境,然后基于现实情境一步一步对受害者实施诈骗,使受害者步入圈套。
2.从行为方面,诈骗犯罪分子及其狡诈。他们熟知大学生心理状态,主要利用大学生对某些社会角色的崇敬心理,虚荣心、同情心、急于求成的心理,利用他们的疏忽大意进行诈骗[1]。他们善于观察获知受害人的心理弱点,投其所好,采取各种方法,达到自己犯罪的目的。
3.从诈骗的心理历程来看,犯罪分子对人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人性拿捏地非常准确,他们相信不论多么拙劣的骗局,一定会有人上当受骗。然而他们对上当受骗后的被害人心理是完全漠视,他们对于被骗者受害后的痛苦无动于衷,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二)受害人心理分析
1.“灾害自我例外”心理。尽管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不停地刊登和播出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学校也举办各种防诈骗讲座,但很多学生都不关注,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诈骗离自己很远,总觉得自己不会被骗。诈骗的产生,与被害人的防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诈骗犯罪都是因为防范意识欠缺而具有被害倾向。
2.沉没成本效应。为什么有的人一次又一次受骗,就是因为人们不愿意之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打水漂,于是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常常考虑过去的成本和收益。然而,理性的决策思考是应该考虑及时止损,考虑当前的成本和收益。
3.侥幸心理。每个人多少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但是哪有那么多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收到类似助学金、贷款、中奖等诈骗消息时,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轻易相信对方,以致被骗[2]。
通过上文分析,网购、QQ、打工兼职等都潜含着安全隐患,大学生受骗案件均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同学们需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被诈骗。
(一)树立防骗意识。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还是要多个心眼,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不会有凭空掉馅饼的事情。在保持善良的同时,也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意识。防骗意识的弦要始终绷紧于大脑中,对涉及财务、私人信息的任何事情都保持警惕心,很多人都认为骗子不会骗到自己身上来,而骗子正是抓住这种心理才一次又一次得逞。
(二)学校要大力拓展防范诈骗宣传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渠道[3]。高校要利用线上线下的活动的实施以巩固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充分运用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园网、两微一端等媒体,通过班会、现场会、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防诈骗主题活动,针对女生受骗比例高的问题,学校应通过女生协会等社团,举办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普遍了解高校诈骗的形式、手段、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4]。
(三)校地合作。学校保卫处联合当地派出所,邀请驻校民警在特殊节点时期到校开展安全防骗讲座,民警将遇到的惨痛的案例、一般怎么发生、发生后如何处理等一系列步骤讲诉给学生听,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宣传到,同时在各学生公寓门口、内部也张贴防盗、防骗宣传资料及属地派出所的联系方式,促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财物安全。
(四)学习“十字”、“五不”防诈骗技巧。“十字”即当遇到诈骗的时候,做到冷静、核实、两问、删除、虚拟。冷静即时刻保持冷静;核实即仔细核实信息;两问即有意识的问清楚对方能被找到吗?事情敢公开吗?删除即及时删除垃圾信息;虚拟即自己设想一个情景,问问自己这个可能吗?“五不”即凡遇陌生来电、短信,无论任何机关、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索要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回拨陌生人电话。
(五)遵纪守法。刷单等兼职本就是违法活动,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以为这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只需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电脑,就可以足不出户赚点生活费。但是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很多大学生就因此被骗。所以大学生要筑牢遵纪守法意识,绝不触碰法律的红线,绝不做任何违背法律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