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莉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舆论引导,是“一定政党、组织、群体、个人针对特定社会舆情,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设置议题并进行议题互动,引导公众达成社会共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活动”①。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时就提出“‘自由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它也是‘制造舆论’”。②舆论引导往往反映并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欲求,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③然而,随着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发展,进行舆论引导的门槛越来越低,影响和改变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成本越来越低。积极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已经是当务之急。舆论引导,并非价值中立的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就意味着舆论引导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意见引导”层面,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把握舆论引导。
当今社会确实存在着一种舆论应该“非政治化”的观点。历史上人们对于舆论褒贬不一,在舆论引导中充斥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复杂的意见纷争,多元的社会思潮,多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并非价值中立的舆论引导行为,必然有其意识形态属性。而在当下中国,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捍卫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有人认为,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使我国舆论引导成为“政治教化的手段”“统治的工具”,不能“与国际‘接轨’”。这种否定以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进行舆论引导的观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由人们凭主观意志决定或由研究者随意选择,而是由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当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所依据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容商榷,基于此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舆论引导必须占主导权。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中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灭,群体的思想变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个人会轻易地认同群体所提供的意见、想法和信念,并盲目地模仿群体中的其他人尤其是领导者的品格、特质以及行为和态度,以其价值规范作为塑造自己行为准则的依据。在这个心理转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占领舆论引导权,就能够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新形势下,突出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应时代的重要体现。
在舆论传播呈现信息的裂变式发展状况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也随之呈现出裂变式的多样化。面对相似或相近的社会问题,来自不同原生家庭、有着不同生长背景以及不同的社会经历的人,所呈现出的舆论发声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另外,“一触即发”的信息传播模式,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在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教育过程中权威性的同时,对还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来说还意味堙没其观念。青年学生也适逢乐于自我表达以及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年龄段,他们的思想动态都能在其舆论发声中里找到注脚。因此,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积极开展舆论引导。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舆论引导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在于实践,而真实的社会事件的传播以及公共事件的舆论发酵是真实的实践平台,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识别失实的传播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的舆论引导工作能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有效回应社会思想动态。刻板严肃的理论、统一单向的理论灌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系学生对于舆论世界的所思所想,及时挖掘素材,引导学生的思想舆论。
创新思想引导方式,深化认识舆论类别。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要深化对舆论类别的认识,准确把握舆论所处的阶段,分类开展引导。一是舆论处于酝酿阶段时要提前介入。在舆论爆发前教育者应及时阐释事情始末,防止被歪曲和异化,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形成好的舆论方向。二是舆论处于发展阶段,要着力化解矛盾。利用网络展现正确的观点和意见,教师要在课堂上分析各种观点形成的原因和合理成分,化解矛盾,再次表达正确的意见;三是舆论进入爆发阶段,要着力澄清误解。当人们对发生的事情表达明确的倾向性言论,形成破坏性导向时,教育者要疏导对立情绪,展开对话,展开讨论,分析人们脱离舆论正常轨道的原因,并对正确认识的合理性进行阐述,从而澄清各种误解,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注 释:
①刘春波.舆论引导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38(6):3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8.
③新华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