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张 奇
(1.辽宁理工学院科技处,辽宁 锦州 121013;2.辽宁理工学院信息工程系,辽宁 锦州 121013)
改革开放40年来,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新常态下,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对于辽宁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初,有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营经济持怀疑态度,但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未危及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反而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常态后,全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辽宁经济增长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2005年全省GDP增速为12.3%,到2015年则跌至3%,2016年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此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民营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17年末,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总量为317.8万户,注册资本(金)达到了9.4万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7.1%和14.9%,其中内资私营企业69.6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21.9%,注册资本(金)49778.2亿元,占全省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的52.95%,个体工商户总量超过230.5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72.52%,[2]可见,在较为严峻的形势下,民营经济依然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对全省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否能解决好人们的就业问题,既是牵涉到经济的发展,也牵涉到政治的稳定。改革开放40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下,辽宁省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商品,便利了人们生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产生出了大量的岗位需要,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据《辽宁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共实现城镇就业1982.6万人,民营经济共实现城镇就业728.8万人,占辽宁城镇就业总人数的67.32%。[3]尽管压力较大,民营经济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就业岗位,依然是辽宁省内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民营经济的直接目标是获取经济利益,它天然的具有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面,这就使得它们内在的承认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市场经济对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类主体的基本要求,而民营经济在创办的时候起就自然的满足了这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深刻的改变了计划体制下国有和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因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将十分有利于改变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现象。
在新常态下,要实现辽宁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旧有观念。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总体要求,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还应做好相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向社会宣传那些贡献大、主动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前,辽宁民营企业总体处于“新常态”和“辽宁经济振兴”的复苏时期,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大量的民营企业经济下滑、效益下降,减产、停产、破产的企业明显增多。因此,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破除各类障碍,推进平等准入是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措施。各市、地、区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对待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一视同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下看似无门却无法进入的“玻璃门”现象,打破政策落实不彻底造成的表面看起来可以进入,然而一旦进入则头破血流的“弹簧门”现象。加快制定与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中没有明确标注不可以进入的领域,都应该允许民营经济平等的进入。
一是立法层面,在与国家基本法精神一致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出台辽宁省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确保民营企业能以平等主体身份参与经济社会生活。二是司法层面,各市(区)司法机关应坚持“司法为民”、“平等一致”原则,对于进入到司法程序的各类案件,一视同仁,平等的审理各类案件,审理的结果不能因所有制性质差别而有所区别。三是执法层面,各市(区)执法人员应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克服执法过程中歧视民营经济的现象。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并且保障监督渠道的畅通,对于一些执法人员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执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处分。
一是明晰产权结构。从资金来源看,以家族内部成员出资为主,此种出资方式的优点在于很快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极易导致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产权不清晰。因此,必须要明晰企业的产权,不仅要明晰家族内部成员的产权关系,还要明晰企业家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在竞争加剧的新常态下,企业家应树立人才意识,广泛培养家族内部成员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剔除旧有的家族观念,以开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培养家族成员之外的员工,重点培养那些能力优秀、道德素质高的员工,不因其是否具有亲缘关系而有所偏颇。三是加强规章建设。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辽宁民营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家族管理、家长决策的人治思维定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制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无疑,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管理科学性的重要途径,但中小企业不可盲目跟风,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