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弗洛伊德教导我们定位潜伏记忆深处的伤害,将之筑成终身居住的小屋,反刍创伤带来的宿命挣扎,那么阿德勒便是将我们逐出伤痛之屋,逼我们勇于面对当下每一决定的严师。
——《被讨厌的勇气》
带一本陌生的书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秋日的阳光下沉浸在阅读中,这大概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之一。最近,我读了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
在心理动力学领域,有两位著名的大师,分别是弗洛伊德和阿德勒。
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和潜意识,他将人的活动都简化为性本能,认为这是与生俱来的。而阿德勒强调个体意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人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人格的。
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小镇,从小家庭富足但运气欠佳。不仅因身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幼年时还被车撞了两次,五岁时又差点死于肺炎,这使他变得既自卑又胆小。
虽然在父亲的鼓励下,阿德勒通过努力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但慢慢地,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办法防止死亡,所以将研究重心移转到了神经学和精神病学。
29岁那年,阿德勒认识了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并跟随他学习了九年。不过就跟所有的天才师徒组合一样,两人后来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分歧。
阿德勒觉得弗洛伊德将人的任何行为都归结于性本能衍生的结果,这是非常荒唐的。于是他连发三篇重要的论文,狠狠地批评了弗洛伊德的观点,然后自立门派,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一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展示的就是阿德勒自立门派后的心理学成果,它试图帮我们解开三个来自人生的束缚。
第一个束缚来自我们的过去。
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原因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童年的产物,过去的经历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比如,有的人不相信爱情,是因为在过去的感情经历中受过伤害;有的人性格孤僻,是因为从小父母就疏于和孩子沟通,或是出生于单亲家庭……
可是阿德勒却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围绕着目的在行动,过去的事情每个人都无法改变,当前的目的却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比如,当你与他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吵,甚至破口大骂时,你以为自己是被愤怒所支配,所以才会有过激行为。但实际上,你是先有了要震慑对方的目的,而愤怒的情绪,只是你达到这个目的所使用的手段。
二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在学习说话的艺术,学着如何讨好别人,会因别人的肯定而高兴,也会因别人的否定而沮丧。但最后常常发现,自己既不是别人喜欢的样子,也不是真实的自己。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课题,我怎么表达想法是我的课题,跟你没有关系;而你接不接受我的想法是你的课题,跟我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所以阿德勒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恪守自己的课题,过好自己的人生,那么人际关系就少了很多纠结与烦恼。
读到这一点时,我心有戚戚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和声音,为自己活着。
三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几个目标,也许是考上北大清华、常青藤,也许是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很多人认为只有实现了这些目标后,人生才算真正的开始,而现在的生活只是通往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站。
但阿德勒认为,这种想法是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时光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舞蹈,在舞蹈中,跳舞就是本身的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而不停舞动的每一个瞬间,就已经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四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阿德勒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把生命的选择权交给自己。因为当我们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由的,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就是我们自己。
而一旦我们获得了心理上的自由,就再也没有任何借口去抱怨、去逃避,所有的责任和结果都由自己去承担。也就是说,想要拥有自由就必须有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后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