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婷婷 何忠霞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性心理教育课程,课程对象是大学生群体,通过课程提升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1]。随着团体辅导的逐渐开展,对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提高环境适应性、调节学习状态及预防并治疗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都具有良好的作用[1]。
目前学术界对团体的定义较多,这里引E·W·伯吉斯的团体定义:多个互动的具有固定人格的个人合集,又叫做团体咨询。团体辅导主要是以小组辅导为中心,以具体的社会活动为载体,通过体验方式达到治疗团体成员的目的。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多以团体心理活动为主,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心理辅导方式,主要通过团员之间的交流,使个人在活动中学习、观察、体验,认识自我,并提高团体生活习惯。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促进良好的心理与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2]。
团体辅导按团队人数可分为大团体和小团体两种方式(大团体大于20人,小于20人为小团体),团队指导员会依据各自队员的问题设计团体辅导方式,并实施。其中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基本是采用大团体的方式进行,老师为团体指导员,所有学生为团体辅导成员。
大学生团体辅导的主要课程除了个人认知、自我情绪管理、恋爱心理学、人际交往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和挫折应对等必修课程之外,授课指导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开展心理辅导,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建设学生的良好心理成长过程。
大学这个阶段,处于学生身份的转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特征较强,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较突出[3];自我意识地发展和不断成熟,他们不容易接受他人与“自我”有差异的想法和行为,容易愤怒和烦躁、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容易产生攀比、怀疑等心理。此外他们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为宿舍成员,他们会因为地域、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矛盾的产生;他们之间个性差异较明显,但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这些都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执[4]。此外大学生还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他们期望得到肯定与赞扬,想要被别人接受,如果这些心理期待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失落、自卑、沮丧等一些的消极的情绪。因此为了大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和消除心理矛盾、构建健康的心理等,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团体辅导与单独辅导相比,团体辅导是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在团队互相学习,合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比较独特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辅导效果[5]。
团体辅导不仅仅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它也同样适用于心理课程教育。把团体辅导和心理课程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最佳途径。
团体辅导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落后的补充,它使教学方法单一的缺陷也得到了有效弥补。团体辅导中有很多技术手段和方法,如心理投射测验、游戏教学、音乐质量、行为训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干涉等等,具有丰富性、活动性和体验性强的多种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如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感体验、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5],面临如此大的社会压力,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理性的认识压力和对待压力,比如:面临压力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旅游、去做另外一件事等,总之要把压力合理的转化;或者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自身面临的压力就会小很多,甚至消失。自身心理适应较差的人,他们一般只能看到事情悲观失望的一方面,而看不到另外一方面,可以选择和同龄的人一起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自身的感受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辅导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作为团体的指导者,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在团体中找到自身问题、探索自我,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