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现实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

2018-01-25 06:29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关键词:单向异化本质

温 韬 徐 菁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德宏 678400;2.中共芒市委党校,云南 德宏 678400)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现实人”的理论

众所周知,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思想,开创性地建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特色的马克思哲学。后人追随马克思的脚步,以其思想为基础,结合人类的历史实践,延续并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深刻地揭示了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史观、实践的观点、矛盾分析法等鲜明的旗帜区分于传统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既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又反对将精神、意识等近乎虚无的东西置于世界的始基。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理论,揭示的是人、物以及人所创造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自始至终都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费尔巴哈虽然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终归只将人的本质置于形而上学的话语体系中来讨论,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却没有以实践和历史的观点将人的本质置于现实的社会中来探讨。因此,费尔巴哈的“人”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人,他的人本学不过是一种关于“类”的形而上学理论。而马克思主义人学,不仅将人的本质视作个体的抽象概念,更将人置于现实社会中,视作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受到现实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支配,人对自然、社会同样有着认知和物质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能够充分体现这种关于人总体性的观点。区别于传统西方理性主义人学形而上学式的思辨和逻辑,也区别于非理性主义人学将意志、精神、存在等非物质的东西作为讨论人本质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人学强调,人的本质必须在人的社会中讨论,也必须摈弃主客二元对立的观点,用总体性原则来指导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人在马克思主义中,不再单纯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理性逻辑中的符号,也不是拥有固定属性的人。而是在现实中,可以为经验所观察、认识,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的以主体劳动实践为特征的社会人。

既然人的本质依赖于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又包罗万象,人与人无时无刻不与他人发生着联系,那就意味着人的本质也绝非是静止和孤立的。那么对于人和人类的发展方向就绝不能是单向度的,人和人类的发展路径也绝不可能拥有固有的模式。

二、克服异化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关注人和社会的问题,从人的本质可以看出,人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人的主体性实践构建出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由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劳动实践其实就是自我建构和实现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意味着人的劳动实践也就是人的类本质活动应当是自由的、自觉的,但是由于某些不合理的制度和生产关系,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变得不自由、不自觉了,而变成了一种“非满足劳动需要,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一种需要手段”。异化的劳动揭示人类本质的异化,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劳动的实现以物(产品)的形式呈现;人与人的关系,被代替为物与物的关系;人劳动实践的目的不再是自我的构建与完善,而是特定的、对象化的物。因此,在这样的生产关系中,人必然是要寻求自由和解放的。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类对自身的优越感也与日俱增,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然而,在这些看似美好的现实中,人的异化却没有停止。当人们在为自己占有物数量增加和业绩提高而欢呼的时候,当人们在社会中实现那被物化、被对象化了的目标而获得地位或战胜对手的时候,“幽灵般的对象性”游荡在现代人的工作之中,人劳动实践的主体性地位依然被对象化的物所占据。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社会中,被异化的人感到的是空虚和压抑。卢卡奇认为人为了要实现自由和解放,就必须要克服异化,必须从总体性上来认识人类。卢卡奇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中的历史倾向推到了逻辑顶端,并指明了“实践的革命方向”,卢卡奇认为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人都必须置于一个相互联系,各要素均统一的社会总体中来认识,单纯的知识经验堆积是不能形成总体的,必须由具有总体性的人发挥主体性构建起总体。由此可见,在现实中卢卡奇的总体性是历史的和主客统一的,其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认为“一旦主体作为自我生产和自我保持连续性的社会化人类时,那么一切物化和异化就会自然消解。”

马尔库塞将现代人的异化进一步用“单向度的人”来加以阐释。他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人们以生存为目的,以永恒化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单向度的追求目标,对技术理性崇拜却缺少反思,技术理性在社会中无处不在,社会的一切运动变化均受其左右,是为单向度的社会,而人们单纯地以物质财富和安逸的生活状态作为追求,个人依附于物和关系而存在,主体性渐渐被淡忘,是为单向度的人。

社会人构建起的技术理性力求建立起整体统一的社会,驱逐异己思想,同化异己力量。人们以看似理性、看似合理的方法对个人进行非理性、非合理地社会控制,人的理性实践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丧失了主体性而变成了非理性实践,在单向度的社会中,个人与公共的界限变得模糊,各要素的对立变为一体,不同抉择变为同一。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否定和批判的存在地位被剥夺了,在这种单向度的社会与单向度的人之中,反思与创造尚且属于稀罕物,实现个人的超越性(Transzendenz)或者说实现个体人或人的类意义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打破单向度,实现人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自由和解放便成为了被技术理性禁锢着的人们的当务之急。

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将超越性赋予很高的地位,本体论上是一种近乎世界本质的存在,现实层面上是人存在的表达途径。其中海德格尔认为:“超越就是最本质的存在,超越表示主体的本质,表示主观性的基本结构,超越构成自我。”①萨特则认为:“人经常超越自己,当人在投出自己、把自己消融于自己之外的时候,他就造成了自己的存在。”②

可以看出,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对超越性的描述是以现象学方法为基础,其描述是抽象的,对超越性的论证是形而上的,如此单纯的精神自在之物是虚无缥缈,难以认识的。因此,要想对超越性进行透彻的认识还应当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人主体性实践的层面来理解。尽管存在主义哲学家们的观点有缺陷,但依然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超越性论证的借鉴。

马尔库塞和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认为,在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人的自由应当是终极追求的目标,它不仅仅是是非异化人的特征,更是人本体本质存在的前提。人的需求需要辨析,人的追求动机不应由非主体因素所刺激产生,而必须源自于人自身自发、自愿的行动。因此,人要想实现超越性就必须首先在现实中实现人的多向度,进而实现自由与解放。

人的类自由必然首先由个体人的自由开始,而多向度的实践彰显着人在现实中主体性的发挥,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运用理性进行否定之否定,不断革新认识也就变得理所当然。所以的人的全面发展便成为了个人实现自由与解放的必由之路,而个人实现自由与解放也与人的类本质实现自由息息相关。从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角度来看,由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不仅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的本质蕴含在社会关系当中,其中更兼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所以,人的类本质要实现自由,不仅仅要由个人的自由与觉醒作为推动,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在各类关系中酝酿出关于人类命运、人类存在意义的自由意识。这种意识首先是社会的,因为只有社会才能定义人类,这种意识需要在社会中达成共识;其次这种意识是人类的,因为它涉及人类的自然生存和生活的终极追求。

人是现实中的人,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是人整体性的直接表现,其各要素的和谐是人实现自由与解放的先决条件。因此,自洽的人不应当被现实和社会关系所羁绊,在精神尺度上沦为单向度。

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个人和人类都拥有着需求,在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这种需求异化为对自然的征服欲和对物狭隘追求,并将劳动实践产品作为确认自身的标准。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阐述道:“以人的主体性和对自然的征服欲与统治权为主旨的文化启蒙精神只可走向反面。”当人们运用理性改造自然,获得发展之后,理性的膨胀限定人们的眼界,人在继续认识、发展的时候,理性变得一家独大,人类企图以理性为绝对标准来丈量世界,过分的自信令人变得盲目和单向度,个人和人类的发展掉入了理性的泥淖。按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含蓄说法,人类生活在“神话—启蒙—神话”的西西弗斯式的循环之中。

在理性的泥淖中,现实生活层面的人的生存状态是被异化的,人的需求被局限为对象化的物,因此可以理解为人被自身创造出来的东西所禁锢,失去了自由。实现人自由解放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异化,消除异化在于人在精神层面消除单向度。所以,追求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多向度便成为了人的根本需求。

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合类性的和谐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最早由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正式提出,主要包含现实人在社会关系总和中的全面发展;个人在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在之后的著作中提到的人与社会全面契合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马克思认为,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所以个人在认识、能力、实践方面的全面发展就变得势在必行。

卢卡奇以总体性的观点来考查人类社会与个人,人的交往和实践都是相互联系的,并被人的主体性统御。而实现人实践的主体性是人克服异化,实现自由与解放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个人能够驾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总体性中做出清醒的认识和恰如其分的决断。这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异化和物化表现的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方面局限性的体现,个人宁愿失去主体性而依附于物、关系,成为异化的人以获得社会关系各要素的认可,这本身就是人全面发展欠缺的体现。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克服异化的内在要求。

人本质实现的前提是实现自由,是打破单向度实现多向度。在思想上,肯定与否定并存,批判与继承兼有,既有扬弃又有超越。单向度的社会并不是看似有序,其实并不是自由与解放的,人的视线被局限在一定的角度,人的认识被限定在某一领域,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认识是缺失的,取而代之的是填鸭式的信息灌输。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在追求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人类的解放首先源自于个体的觉醒和个体的解放,而个体的发展是否属于自发地合类性发展便是为实现人类解放所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了。人类社会是多元而复杂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的合类性发展必然带有全面性,即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

弗洛姆以精神分析法得出人类“生存两歧”的困境,这其实就是具有普遍性的人性的异化。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与脆弱,为了生存,人们将自身与自身以外的东西对立起来,牺牲自我的主体性来填平自身与世界的沟壑以克服孤独,自愿投身于制度、异化的生产关系和与人本质分离的种种客观标准即逃避自由。异化了的人性令人们将自身的生存依靠变为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或者物质,而不是应然的自己。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主义的体现,人或者人类是我们一切实践活动的靶向,马克思寻求的人的解放其实也就是精神的解放,是达成个体、社会、人类关系的最终和谐,人类本质的实现与人本性的复归,是人类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的化解,最终将人作为目的而存在从而使得在各个维度上实现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注 释:

①[德]海德格尔.论根据的本质[A].海德格尔选集(上)[C].上海:三联书店,1996:169.

②[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A].存在主义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69.

猜你喜欢
单向异化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童年的本质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