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彤 于建军 李津瑶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环境分析是高校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人员应当很好地分析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行业等方面,了解政府及相应法律法规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了解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因素对学校所产生的作用。通过对行业环境信息分析,识别学校的优劣势,为学校寻找发展方向与机遇。
院校内部资源信息分析是战略管理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深入全面了解学校自身的资源信息才能更好地规划学校的发展。传统高校模仿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采用自身分析法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及发展机遇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深入分析,认识学校未来发展的机遇,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实际状况考虑形成有效可行的战略规划。
根据对外部宏观环境与内部资源环境的分析,开展针对性专题研究。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专题研究组织。以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为基础,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运用到高校战略管理中。研究者通过对已收集到的内外环境信息的系统性分析,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规划方案。战略需分别在学校、院系和职能三个层面分别设立,战略制定可采用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上下结合、战略小组等多种方法制定。战略规划的制定要求明确学校承担的使命与愿景,明确战略定位,从规划中展示该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品位。
对战略实施过程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进行实施进度与效果状况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与系统的理论,对高校战略管理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并根据战略规划的完成程度确定下一个发展方向与目标。重视战略评估的有效性,从完善自我评估与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两方面入手。自我评估最好在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战略规划的制定、现实状况与规划结果等进行客观真实评价,并提出纠正方案。
与传统高校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不同,院校研究视域下的环境分析是通过信息需求来确定变化的环境对象,而收集环境信息的方法则更具有选择性。在收集环境信息之前,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收集环境信息的范围,进一步减少无用信息的存在率。环境信息范围根据学校战略管理的信息而定,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确定环境对象之后,院校研究人员在战略管理初期一般采用不定期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随着战略管理的深入,逐步采用连续性的正式收集环境信息方式,为战略管理提供科学有效、充分系统的信息。研究人员对收集到的环境信息筛选出有助于战略管理开展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专题研究做充足准备。
与传统高校战略管理不同,院校研究视域下更加注重院校内部资源的分析。除更加了解外部环境信息外,还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从中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机会,为实现战略目标寻求最佳策略。首先,深入了解院校内部资源,要求预先根据战略需要确定院校内部资源范围,增强院校内部资源信息的可用性。对于不同方面的院校内部资源信息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可用数据与非数据两种形式表达。其次,对于已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从学校的组织结构、战略行动对策和发展机遇等方面分析出学校自身的优劣势、拓展发展机遇及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专题研究做准备。
与传统高校战略管理相比,院校研究视域下战略实施过程要求学术专家与管理层共同参与,进一步注重专题研究的开展。研究者需要将外部环境信息与内部资源信息相结合,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方法,起到管理咨询的作用。研究人员需就学校发展的优劣势、战略目标等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初步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与传统高校战略管理不同,院校研究视域下战略评估要求及时、准确,据现状调整战略规划,科学开展战略评估。战略评估环节关系到整个高校管理研究的成败。评估主要包括检查战略目标、措施及其相应条件分析;对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衡量,对比分析,找出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根据战略基础的检查和战略绩效的衡量,研究者重新审视战略规划,考察与现实状况的符合程度,决定是否及如何对战略规划做出调整。
我国高校战略研究概念虽提出较早,但高校关于此研究的开展却只是起步。部分地区高校实施战略管理比较注重借鉴工商企业与行政组织的战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校与企业的差异性以及不同高校办学理念和战略构想的差异。院校研究视域下高校战略管理研究要求以学术为本,以学校自身优劣势和发展状况为基础,在充分分析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前提下,开展彰显高校特色的战略管理研究,加强对环境对象信息与院校内部资源信息的分析整合,必将进一步促进战略实施,强化战略管理的中心内容,加速推进我国高校的战略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