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采中行得更远

2018-01-25 04:28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言辞文采意象

□ 周 烨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言辞对于表达效果的重要性。富有文采的言辞,令阅读者初读眼前一亮,再读意驰神荡,三读心向往之。然而,现在铺天盖地的文章,多的是抢人眼球的“标题党”,却鲜有经得起读者反复吟诵揣摩的好句子、好文章。个中原因很多,其中言辞贫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确确实实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要表达,却因为语言素养不够,文化积淀不深,找不到好的容器来盛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选择的所有示例都是语言素养比较高且具备一定写作基础的成熟优作,比较分析的目的只是怀着至真至善至美之憧憬,从言辞表达的角度辨析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叙述平淡的问题,主张“追求有灵魂的细节描述”

高中生基本上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因此也会刻意在文章中描述细节。遗憾的是,很多细节读来无味,即便是描述得不错,也只是停留于事实本身的旁枝末节或者细微动作,并不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印象。所谓追求“有灵魂”的细节描述,无须冗长琐碎,就是撷取有感觉的瞬间,用美感鲜明的细节点燃感触!

以两篇学生记叙文习作选段为例作比较:

例1:刚上初中时,我体质很差,一千米成绩离及格线差很远。几次测试都没有通过,原因是我坚持不到最后就停止了奔跑。那是冬日的一节体育课,又是一次测试,我下决心要通过它。哨声一响我冲了出去。我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跟着前面的人,我握紧了拳,用指心的痛让自己不要松懈。可慢慢地,生理极限还是来了,腿上的酸胀感让我的每一步变得沉重,意识在消散,我有些无能为力地看着前面的人,愈行愈远。太阳在我身后,将我的影子拉长,蹒跚的身影显得无助。可我还有一丝理智,我回头看了看自己跑过的路,我知道这次我必须跑完,想到这,我的步履不再蹒跚,拐过一个弯道,将那可怜的影子甩在身后,我开始了冲刺……(以“跑步”为主题)

例2:我曾经为了准备长跑考试而在无数个冬天的早晨晨跑。我习惯穿得很少,习惯推开家门,大地依旧是一副醒不来的样子。我总是沿着一条长长的河跑,冰冷的风吹过来,浓浓的夜色也袭过来,我不在乎,跨过一道一道干枯的树枝投在地上狰狞的倒影,长长的鹅卵石的小路上重复着沉沉的脚步和粗粗的呼吸。那风,终究是越来越温和,夜色也渐渐退去,小路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最多的就是穿着背心晨跑的大爷,喊着号子呼呼地喘着气。有的埋着头,匆匆跑过我的身边,有的则会抬起头来,带着笑意打量我那么一眼。跑得累了,我停了下来,拐到桥上,已经是一幅车来车往的景象了。路的尽头,半轮朝阳已经挂在天边了。它总是那么准时地奔赴着我们的约定,我们都一路跑来,满脸通红,浑身冒着热气。我无比欣喜地走在冬天初生的朝阳下,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回家中。

我们走在路上,都曾忽然发觉身边一片黑暗,寒意包围着你。只要你相信,地平线下面,会有一个老朋友,也正穿越黑暗奔赴而来,只为了你们每日早晨不变的约定。

黑夜再长,天总会亮。(以“跑步”为主题)

例1写得不错,但是和例2一比较,高下立现。例2描写“我”从黑夜跑向朝阳升起,感悟“黑夜再长,天总会亮”,其中“冷风”“夜色”“半轮朝阳”都是有灵魂的细节,既是对现实的真实再现,又超越了现实,从而达到了对无限内容的最大包含,阅读者读到的不仅仅是此情此景,更有自己历经黑暗的种种体验。运用这样具备审美效果的感性细节,表述对人生理性的领悟,就是在细节中注入了灵魂,升腾出了诗意。

二、针对表意直白的问题,主张“追求有意蕴的修辞运用”

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也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他说的虽然是诗,不过在于写文章,也是可以借鉴的。不少人写的文章,言辞直白,讲道理的话仿佛拍着别人的肩膀大声吆喝,讲故事的话仿佛电影海报上蹩脚的故事梗概,什么都这么直接地一语道出,缺少审美的距离。

以两篇学生议论文习作选段为例作比较:

例3:古往今来,勇于挑战的人不在少数: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神创论,李贽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挑战了传统儒学,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挑战了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挑战的行为,或推动了某一学科的发展,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于寓于他们身上的挑战精神,几乎人人都怀着景仰之情,那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敢为人先的斗士呢?归其根本,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怯懦使然,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成为那第一千零一个挑战的人。(以“挑战”为主题)

例4:是啊,一个人读过经典就更能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和方向,一个人读过足够多的经典,他的胸怀就能博大起来,他的目光会和秋水一样深沉,激烈起来又如同黄河水涨一样排山倒海,不可遏抑。所以我要感谢那些经典的作者们,这里面尤其是陀翁、鲁迅、沈从文和路遥。陀翁让我感受到饱受苦难折磨的人们内心的痛苦与欢乐,他的目光从地狱穿过人间望向天堂;鲁迅是第一个点燃我心头火焰的人,我感谢他笔下文字给我的启迪与痛苦,我就像那个茫茫然走在路上就要坠下深渊的行人,突然间听到了一串焦急关切的喊叫,仿佛第一次醒来而看清四周的荒凉和冷漠;沈从文笔下的人是那么的朴实和善良,面对挫折和苦痛,他们的态度让我明白善良也是一种力量。我最要感谢的是路遥,他唤醒了我血液里流淌的东西,这种朴实真挚,认真生活的态度将是激励我前行的力量,虽然最后我也只能和少平一样做个普通人,人生结局很简单,但也掩盖不了人生的丰富滋味。(以“阅读经典”为主题)

例3的说理不能说不充沛,甚至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气势不可谓小,但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读来总让人觉得过于直白没有意蕴,难入人心。而例4一系列丰富的比喻修辞极富表现力,同时比喻中又巧妙引用作家作品的典故,这种具有丰厚意蕴的文辞质感,富含文化历史的厚重感,又饱蘸充沛可感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在文字里看到了人类相同的容颜,感怀良深。

三、针对意象陈旧的问题,主张“追求有创意的个性表达”

尤其是散文写作中,不可避免要有意象的创设,一个具备语文素养的高中生,会在语文课堂上以及课后阅读中,学会意象的表达,这也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倾向。凡是在作文中尝试运用意象的习作,我们应该予以鼓励和嘉奖,这是一种高标准的文学追求的起始。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固有的一些意象,而要鼓励学生增加文学阅读,尝试创作,学习对已有的意象进行加工,甚至大胆创造新的意象,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注入其中,创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表达,这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必须要走的道路。

以一则学生习作、一则作家作品选段为例作比较:

例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是最美丽的,它宛如梅花暗香浮动;就像蒲公英飘过大地时留下的金色花田;如蜕变后的蝴蝶,翩跹于生命的花丛;如滚滚前进的江河,越过崇山峻岭,终于到达浩瀚的蔚蓝的海洋。(以“痛苦”为主题)

例6:那圣洁如马蹄莲或野百合一样的花,对疼痛的感觉如此锐敏,以至整个世界的痛苦都由她独自承受着。在某夜,恰好有一滴星光落入她的花瓣,她就撕裂了自己。一半循着那滴星光划出的道路上升,成为人类精神的又一颗星辰;而另一半留在地面,忍受蝼蚁的噬咬,以及蛇行于地面的萎靡而且腥咸的风。(作家筱敏《山峦》的一个片段)

例5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娴熟运用了文学表达的技巧,作为学生习作已经值得表扬。但是,“宝剑”“梅花”“蒲公英”“蝴蝶”等意象的运用,总让人觉得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语言再美也毫无惊艳之感。所谓“新意”,就是作者自己的生命再创造再理解,是作者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的标识,给阅读者带来新鲜的认识和生命的活力。例6以“花”为意象并不足为奇,但是作者赋予自己对这一意象的再创造,描写花瓣在一滴星光落入之后撕裂自己的状态,这样奇特的状态是我们在阅读经验中绝无仅有的,但细细读来又是入情入理的,花瓣撕裂后一半上升为星辰,隐喻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纯洁高标的精神追求,一半留在地面忍受蝼蚁的噬咬,隐喻现实中不可调和的痛苦挣扎。这样优美的文辞,独特的意象,含蓄深刻的意蕴,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令人一读再读,再读上瘾。

我们提倡通过细节的描写、修辞的运用、意象的创新来锤炼语言,追求言辞雅正的底蕴以及灵动的活力,并非只把写文章的注意力停留于语言形式的要求,我们要牢记“辞以意为主”,意在辞先。“意”是源头,任何刻意卖弄言辞的行为,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会更令人不以为然!《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虽然孔子此言在于论述君子为人的标准,但是用于我们对于语言文采的把握也是适用的:言辞不能过于质朴、缺乏文采,但是一味追求文采,也会流于虚伪和浮夸,只有将质朴的内涵和文采翩翩的言辞配合恰当,才能够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行之甚远”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言辞文采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意象、形神
我不想感动对方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古柏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