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评论员
用清洁能源替代相对低效且与环境不友好的旧能源,愿望是美好的,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能源替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里提出,今年的煤改气任务是300万户。300万户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冬天用气高峰期,每天用气量要增加1亿立方米。巧合的是,上个冬天国内日均天然气供应缺口高的时候超过了1亿立方米。
可以预见,这个冬天天然气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如果国外气源不能有效保证,国内冬季天然气缺口很有可能会超过去年,因为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的增量总共不超过70亿立方米。
许多人想不明白,明明上上个冬天国内天然气供应还绰绰有余,何以一年的功夫就紧张空前了?明明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煤改气,何以让一些人挨冷受冻怨声载道?
原因就是没有遵循能源替代的客观规律。
不仅仅是天然气,我国新能源发展也有这种倾向。
我国近年来特别重视低碳能源的发展,在风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上居世界首位,但不够合理的补贴政策使新能源发展态势不理想,许多企业为骗得补贴蜂拥而上,使其利用率极其低下。对新能源上网的硬性规定也影响了电力行业(包括火电、水电和核电)的正常高效运行,使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弃能。
用清洁能源替代煤这种相对低效且与环境不友好的旧能源,让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消减、退出愿望是美好的,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能源结构替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总体渐变的过程就保证了供销相对平衡的持续、各个复杂产业链的衍接配套,保持了社会稳定、尽量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损失。
目前全球正处于石油时代,近中期仍将保持油、气、煤和非化石能源四分天下的格局。本世纪后期才可能进入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并举、多种新能源高度发展并起主导作用的“后石油时代”。这甚至有可能不包括中国。因为我国在能源发展上有明显的特殊性,整体上仍处在能源的煤炭时代,可能直到本世纪30年代初还难以说进入了石油时代。这与我国资源禀赋的(相对)多煤少油贫气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也受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性和能源基础建设滞后的制约。
在我国现实的条件下,欲使短期内完成从煤炭时代到石油时代后期的跃进有很大的困难,也不现实,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调因时制宜,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