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滨州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很多家庭购入了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这对建筑楼层中的配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气安装施工技术作为智能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调控整体电力的关键点,它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智能建筑的科学化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传统建筑中的电气安装施工技术多是在借助电磁设备的条件下进行调控,操作复杂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而智能化建筑中的配电系统采用光纤电缆这一高速化的电力载体,通过监测和调控设备的运行过程提升电气安装施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在整个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行业技术人员应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业要求进行操作,只有在系统本身的科技化和从业人员的高度专业化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建立合理且科学的电气安装施工系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不会涉及弱电方面的问题,但是又需要安装技术的稳定性。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被淘汰,智能化建筑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在进行电气安装技术操作时保证高质量的操作手法。但是就事实情况来看,现阶段的智能化建筑存在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施工技术相对落后、施工团队管理不足以及施工过程的环节紧扣性不强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从自身和实际出发,不断进行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对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实际操作之前,设计人员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工作。因此,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来说,应在充分考虑实际资金和可操作性等因素后,才可以设置出合理、完善,且具有极高工作效率的方案,并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绘制的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使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法可依[1]。当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合、技术问题难以落实以及图纸表达不清楚等问题时,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沟通交流,以寻求最快且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以保障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的顺利进行。
安装电气管线时,往往会由于外界环境和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建筑物表面和内部变潮湿,部分区域环境较差,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此类问题,如加强对导线、电气设备的保护工作,在铺设线路时尽量不要经过建筑的基础结构。为减少穿线工作浪费的工作时间,需要在设置电线管接头时减少接头的数量。为避免管头的部位发生裂痕,要将线管结实地绑在一起。此外,线管需要用锁扣固定,这还需要从业人员了解金属软管的特性,以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以广东省茂名市的茂名汇龙广场一期工程为例,其位于茂南大道北侧大岭小区DL-08地块,建筑面积为120 487.3m2,工程投资总金额为21 789.52万元。
4.2.1 弹线定位
为在一定时间内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要求施工图纸标注清晰,使施工人员明确各施工结构的尺寸与位置。为保证操作的精确性,需要按照提前确定好的干线设置布置主线,在进行具体弹线布置时,需要按照桥架线路的中心线操作,确定桥架线路的具体位置,避免对后期建筑工程的实施产生影响。
4.2.2 安装金属膨胀螺栓
在弹线定位工作完成后,为保障结构的稳定性,还需要安装金属膨胀螺栓。在实际工作时,应在充分考虑桥架的重量和先前弹线的位置后才能进行安装。需要注意的是,安装金属膨胀螺栓前还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建筑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行业规定,否则一律不能用于实际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
4.2.3 安装支架和吊架
在完成弹线定位工作和金属膨胀螺栓安装工作后,需要立刻进行支架和吊架的安装,以此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安装时,需要杜绝由于人为因素、外界天气和温度等引起的倾斜和开裂现象,以避免对建筑使用的稳定性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此外,在安装一些具有坡度的建筑物时,要尽可能选择同一坡度的吊架和支架,目的是避免出现不利于安装或者安装后牢固程度不够的问题。
4.2.4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的实施是为了避免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漏电伤人的意外事故,这就要求在进行防雷接地施工工艺时,要保证金属支架和金属构件与地面相接,包括绝缘材料(若绝缘层受损,后果不堪设想)。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接地线→接地干线→引下线暗敷→避雷带或均压环→避雷针。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水平的蓬勃发展,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逐渐在建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的应用却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从而无法保证监测方法和维护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因此,注重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对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将有助于电气安装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尤其是智能建筑发展方面,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