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方洞畜牧兽医站,四川泸县 646100)
中国作为畜禽养殖与畜禽产品消耗大国,畜禽养殖技术创新成果突出,但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无害化产物的资源再利用,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欧美国家,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比中国早,病死畜禽产物资源再利用,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上下游建立紧密的产业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经历人们意识的提高,从小作坊到工厂化作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变革,如今发达国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已形成庞大的产业,在疫情防治、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中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已有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都有相应条款规定。但中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真正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和全民关注,是从2013年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发生以后,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意见,第一次提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并对体系建设进行明确阐述,其中“支持研究型、高效、环保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装备,能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这样的支持,为中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接着农业部相应出台“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各省、市、县相应出台地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注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迅速,显现着发展活力。但在发展过程中,需逐步规范,才能确保持续性,形成产业,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积极和卓有成效的贡献。
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在实际调查中人们的意识,经济好的地区好于经济差的地区,规模养殖户好于散养户,有的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认识不够,既不自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也不上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导致病死畜禽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存在流向餐桌的风险。
保险公司赔付工作与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没有有效衔接,部分保险公司在对病死畜禽的赔付工作上,没有做到严格按照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集中无害化处理手续进行赔款,养殖户理赔后对病死畜禽不闻不问,导致参保病死畜禽,未做到百分百集中无害化处理。
由于集中收运机制不健全,没有接入GPS定位和电子化信息管理,从接到报案到将病死畜禽收集运走,中间等待时间长,耗费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和养殖户大量时间,不利于监督工作的开展,在养殖户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主要是油脂提取用于工业类,在资源再利用方面经济价值小,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拉横幅、写标语、农村广播、微信宣传等方式,让广大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将集中无害化处理相关要求纳入村(居)民公约,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对无害处理的认识,确保食品安全。
保险联动让养殖户减少损失,减轻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所有参保病死畜禽必须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无害化集中处理手续方可理赔,让保险联动工作真正落实。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保障食产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将病死畜禽收集运走。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收运机制,合理调度安排收运车辆,杜绝出现病死畜禽迟收、漏收现象。
在收运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处理厂内全方位安装无死角的摄像头并接入互联网,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既方便企业自身管理,更有效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水平。加快建立畜禽养殖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养殖场(户)基本信息、监管责任人信息、防疫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可追溯和动态化监管。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政府部门在理顺监管关系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病死畜禽无害化事业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打破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还只是提炼工业油脂单一化利用格局,努力资源再利用,拓宽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资源再利用的渠道,既受惠于无害化处理企业和畜禽养殖行业,又能形成可利用、可循环的产业链,使该行业有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