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民和 800800)
对于青海地区而言,产业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众多的农牧民也有着饲养奶牛的习惯,可以说是畜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理念以及资金、技术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奶牛的样子在畜牧业中可以说一直是相对薄弱和滞后的产业。由此可见,关于青海奶牛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就是农民对于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并未得到有效调动
纵观目前当地的奶牛生产,可以说还是以养殖小区的方式为主,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一些资本相对雄厚的老板,农民很少进行奶牛养殖投资,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个就是奶牛投资对于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大,而见效慢,周期长,短时间内无法获取经济收益;还有一个就是饲养管理的成本比较高,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再就是产品的销售问题。因此,农牧民对于奶牛养殖的投资积极性并不高。
其次就是高产性能的奶牛少,改良工作整体进展缓慢
奶牛性能优良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是否具有高产性能,但是奶牛改良工作整体进程相对缓慢,高产奶牛的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总体所占比例还是相对较低的,这将严重制约到奶牛产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第三就是饲养管理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目前的奶牛饲养可以说还是散户饲养或者是小规模的饲养,无法实现大规模养殖,而标准化的养殖就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的话,奶牛生产性能就会受到严重制约,无法充分发挥其原有的生产潜能,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技术,如饲料的配合应用以及冷冻精液配种等,都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第四就是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待提升
农作物秸秆本应该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还是非常低的,再加上优质牧草越来越少,这样的话,奶牛产业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第五就是乳品加工企业少,市场占有率不高
目前在青海地区从事乳品加工的企业虽然有几十家,但是只有少数地形成了规模,而且实现了生产的正规化和标准化,总的来说,乳制品的开发工作相对滞后,能够生产的乳制品类型相对较少,无法有效占有市场。
对于青海地区来说,要想真正实现当地奶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就是做好加工企业的整合工作,实现品牌化发展
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仅仅要尽量出台一些利好的政策,同时以此为指导,切实做好企业的整合工作,将资金重点用于那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实现其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争取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下,实现品牌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占有市场。
其次就是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目前当地的奶牛还是以散养为主,尚且没有形成规模,对于产业的经营和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为此,一定要加快推进良种奶牛的发展进程,加快性别控制繁育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性别的应用实现对细管冻精的控制,这样可以实现奶牛母牛群规模的迅速扩大,效果更加理想。
第三就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高产种用公牛在当地是比较少见的,这样的话,纯种牛的纯种繁衍和培育就很难顺利进行,改良的效果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加快高产种用公牛的引入进程,更好满足育种的实际需求和改良的实际需要,通过新鲜血液的有效导入,实现奶牛个体产奶量和改良效果的全面提升。
第四就是加快奶牛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奶牛养殖的产业化是以养殖的专业化为基础的,如果实现了专业化,那么原本分散的家庭养殖就能够逐渐形成产业链,这样更加利于规模优势的发挥,更利于综合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立足实际,最好是能够尽快形成公司-农户-市场的合作模式,就是订单是基础,进而实现企业和奶户之间的利润均享,有效控制风险。
最后就是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的创新在于:建立奶牛养殖村,实现奶牛养殖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从而保证大家都能够及时得到最有效的技术支出、最为优质的服务以及设备等,实现养殖成本的降低;再一个就是统分结合,便于各种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进行设备的购置以及运输和技术服务的时候,最好是以养殖村为单位来进行,这样的话可以实现很多散户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积极优势等。
从上午的论述中,我们对于当地的奶牛养殖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发现了目前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一定要转变思想,提升认识,立足当地的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目前的难题与困境,全面实现当地奶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1]孟泽人,王福纯.辽宁个体奶牛业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奶牛,1992,(5):7-8.
[2]侯振中.影响奶牛业高效健康发展的几点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06,(11):54-55.
[3]许水明,章夏云,易旭平.对临川区奶牛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