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沟剪纸的艺术风格与吉祥文化寓意

2018-01-25 01:46:59张景明大连大学东北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22
关键词:吉祥寓意剪纸

张景明(大连大学 东北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每一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其独具特点的艺术风格,包括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图案、技法和创作者的情感、认知、审美、构思、传达等方面的内容。就是说可以分为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艺术创作者的风格。在西方还形成了“艺术风格学”,如瑞士学者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的《艺术风格学》,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融为一体,论述了欧洲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历史嬗变。南沟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作为陕县剪纸的申报主体入选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又是一种民间美术遗产,探讨南沟剪纸的艺术风格也应该从创作者本身、剪纸作品自身以及遗产性质去梳理和总结。

一、南沟剪纸的艺术风格

2016年6月,在对南沟剪纸的调研中,发现张贴的对联上有对剪纸艺术风格进行客观的描述,如“民间艺术,农耕文化”“剪红剪黑,剪古剪今”“黑红花图成手中,今古文明跃纸上”“边染边唱任氏独创,边剪边唱南沟绝方”“颂神州和谐,歌华夏盛世”。这些对联内容,在总结南沟剪纸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也将南沟剪纸的男人创作、黑色和染色剪纸、边剪边唱等特征予以总结。

1、创作者具有淳朴的创作情感,是中原地区典型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对剪纸情有独钟,形成创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南沟剪纸创作的传承谱系看,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属于朴素的农业生产者,就是这个普通的群体,在两百多年的剪纸传承中,剪出一幅幅精致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物候、美好传说、动人故事、风俗习惯、新人新事等,寄予对吉祥、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迎祥纳福的心理愿望。中原民俗文化活动是南沟剪纸艺人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这不仅促进了一代又一代剪纸艺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把优秀的中原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实质融入到剪纸艺人的创作情感中,并通过剪纸本身来传播和延续中原文化的精髓。反之亦然,剪纸艺人对艺术的认知、审美、构思、传达以及作品的内容、形式、寓意等,都丰富了中原的民俗文化内涵。如在走访省级传承人任孟仓老艺人时说:“黑色好看,贴在白纸上对比着好看。”这就是一位民间艺人眼中对黑色剪纸的看法,表现出淳朴的审美观,而这种审美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来,直接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之中。

剪纸作品在构思和传达上,以中原地区传统的动物、植物、人物、器物、文字、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还有自然风光、新人新事、颂德伟人等题材,表达了创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思想情感。可以说南沟剪纸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反映了豫西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最能代表当地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表现南沟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任孟仓所说:“剪纸能助人修身养性”,一句话道出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南沟剪纸协会会长任更厚说:“传承和发扬剪纸艺术是富家强村之梦,也是我们的中国梦。”因此,南沟剪纸在长期的传承和创新中,在传统基础上以“发展中寻求发展”的理念为主导,逐渐形成大胆、诚信、憨厚、质朴、求新的艺术风格。中央美术学院薄松年教授对南沟剪纸考察后曾说:“豫西剪纸是与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密切相关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确实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的宝库。”

2、南沟剪纸的作品,形式多样,技法精练,题材广泛,色彩斑斓,内容丰富,意趣深厚,风格厚拙,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南沟剪纸技法是以阴剪为主,具有厚重凝练的特点,整体图案显得紧凑、饱满和严密,主次分明,层次感强,线条虚实结合,体现出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构图上,纹样饱满而寓意深刻,线条细腻匀称,题材多为花鸟鱼虫。创作过程认真细致,技法自然流畅,所表现的剪纸内容优雅、生动,剪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寓意,体现出南沟人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色彩的追求上,以传统的黑色剪纸、染色剪纸为主,还有红色剪纸、金色剪纸、蓝色剪纸、绿色剪纸等,色彩呈现斑斓,对比明显。在用途上,多为窗花、门帘花、顶棚花、炕沿花、灯笼花、绣花底样等。另外,由于南沟地处豫西地区,这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汇集地,使剪纸既有粗犷豪迈、质朴夸张、厚重凝练的北方特点,又有构图细腻、精剪细染、艳丽雅致的南方特征。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郭沫若在《剪纸选胜》一书中的题词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任何艺术作品的设计首先来源于创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南沟剪纸也不例外,因其地处层层深山、片片果园之中,是天然的原生态植物园,为剪纸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作品中的图案好多都是自然界最具灵气的生物,透露出天然的厚重与淳朴,充分体现了南沟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从作品的题材、内容、色彩以及艺术风格看,丝毫感觉不到低沉凄凉的情调,都是包含着乐观和自信、幸福和祥瑞、平安和富贵、长寿和美满的吉祥寓意,表达了南沟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信念。

3、南沟剪纸作为陕县剪纸的主体入选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独立的主体入选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原生性、本真性、活态性特点,经过世代相传由老祖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现代意义上的仅供人们欣赏的剪纸艺术品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也就具备了民间美术遗产的艺术和文化特征。在实用美观方面,南沟剪纸首先是为了满足当地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然后才具有审美的观念。南沟村在中国生态文化区的划分中属于旱地农业生态文化区,地处黄土高原,人们在这种自然生态环境中逐步认识到比较平坦的黄土塬上怎样来适应生活,于是就发明了地坑院式的建筑,具体到院中的窑洞居住形式,无论是窗户、门上,还是室内的墙壁、顶棚上,都要张贴剪纸,是以实用为第一目的。室内外各个地方贴上剪纸后,又具有美化环境的功用,为了取悦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开始注重审美价值,以此来反映南沟人的生活和生产情景。在历史传承方面,南沟剪纸最早出现的确切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主要以家族活态传承的形式延续下来,在“传男不传女”思想的影响下迄今已有八代。

从作品本身看,黑色剪纸、染色剪纸、团花题材以及边剪边唱的形式和民俗文化意象等,从开始出现一直传承至今,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在原生本真性方面,南沟剪纸无论是技法、题材、内容、色彩,还是所反映的民俗文化,都是从老祖宗那里一脉相承而来,但每一阶段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又有所创新,总体上说原生态地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在民族民间方面,南沟剪纸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反映了豫西汉族传统的农耕文化,如农耕、纺织等剪纸反映的勤劳致富观,尽孝图、孝行天下、天伦之乐、幸福之家剪纸寓意的百善孝为先观,远亲不如近邻剪纸象征的邻里关系观,百寿图、老寿星剪纸表现的长寿观等,都是这个地区民间所具有的真实情景,突出了当地的民间性。在传播交流方面,南沟剪纸本身兼有北方粗犷和南方纤细的剪纸特征,这是二者交融的结果,充分说明剪纸艺术的开放性。南沟剪纸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如对色彩的追求,从起初的黑色剪纸到多色剪纸,就是受到其他地区的剪纸色彩的影响,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色彩认知的需要。如今的剪纸更是通过媒体宣传、参加博览会和大赛、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传播出去,成为三门峡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区域结构方面,南沟地处豫西地区,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地方,是古代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从而孕育了南沟剪纸的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功能,如在岁时节庆、人生礼俗、交际交往、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具体的表现,还有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传承技艺等。这些物质与精神要素构成了南沟剪纸的结构性。

南沟剪纸能够遵循民间美术的创作和发展规律,由其实用性而引发了其他的文化特征,重点表现出积极、向上、肯定和美好的题材,通过把握使用者、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审美、构思、传达等精神风貌。在南沟剪纸的创作中,由于地域条件、传统文化、传承思想的影响,先后形成了男人创作群体、黑色和染色剪纸、边剪边唱、团花格局、居住与剪纸的融合及民俗文化功能等特点,还有从创作者自身、作品本身、遗产文化特征等方面构成的艺术风格,都充分运用剪纸的形式体现当地艺人的审美意识、创作情趣和艺术格调。艺术人类学在研究艺术之时,通过艺术形式、艺术类型、艺术结构、艺术工艺流程、艺术场景描述等,来说明艺术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或者研究艺术创作者和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如形式、情感、审美、激情等,这也是艺术人类学依靠田野民族志个案来解决的问题。所以,南沟剪纸不仅仅是采用常见的表号、比拟、联想、象征等手段去表现,更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形式的体验、积累而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反应,从中寓意吉祥文化的深刻含义。

二、南沟剪纸的吉祥文化寓意

人类学流派中的解释人类学、象征人类学等,主张文化是一种符号,通过符号来解释或阐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文化的解释》中指出:“我所采纳的文化概念本质上属于符号学的文化概念,以下的论说文试图表明它的效用。我与马克斯·韦伯一样,认为人是悬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1]5就是说,文化概念等同于符号学概念,以符号来解释文化意义。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Robeet Laydon)在《艺术人类学》中写道:“为了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我们必须理解他所使用的象征符号。人们观察到的艺术品是对一种文化的有形的表现,因此,是依据该文化的视觉表征习惯建构和表达的一种精神。”[2]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以及创作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象征符号,通过这种文化符号反映民间人们的吉祥、富贵、平安等文化寓意以及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心理愿望。

从文化人类学的象征、解释理论看,南沟剪纸是一种吉祥的艺术符号,吉祥观念本是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的心理需求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从窗花、供花、喜花、礼花、炕围花、顶棚花、灯笼花、服饰花、鞋花等看,吉祥如意的观念和内容,深深地融入剪纸的题材中。这种求福纳吉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所感悟到那种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求和对生命的礼赞。

1.民俗行为中的剪纸吉祥内涵

民俗行为是主体者为了迎合各种习俗而采取的行为举动和特殊习惯的总称,其中有部分民俗行为具有某种吉祥的象征意义,就是说人们在一定的时空中为满足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采取的带有民俗性的行为举动,如结婚、丧葬、生产、生活、岁时、庆典等,有些民俗行为反映出吉祥的内容,都是以民间美术品作为媒介。南沟剪纸在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一些诸如结婚、秋收、节日等民俗行为中,往往表达了人们的吉祥观念和心理状态。

在南沟村常见一种剪纸的题材为“太子耍莲”,内容为一个白白胖胖的男童坐在莲花丛中,挥舞双手戏弄莲花,这种题材用来作为结婚礼仪的一种媒介,意思就是结婚后,希望能早日生个像太子一样的大富大贵的男孩。在访谈中得知,南沟人准备结婚的一个环节就是女方家请亲朋好友帮忙,缝制新婚被子作为嫁妆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缝被子的时候,在被子里装一张“太子耍莲”剪纸。据当地人讲,太子象征男人,莲花象征女人,二者的组合来象征男女嬉耍、男欢女爱。在往被子里装剪纸时,一定要娘家母亲亲自看着,等剪好作品后装在被子里缝好才放心,主要是怕其他人使坏。这种风俗有一段来历,从前有一位名字叫老根来的人,生了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姑娘,在娘家和嫂子不和,经常闹别扭。姑娘结婚时,其嫂子乘别人不注意,就剪了一个戳有很多窟窿的怪物剪纸放在被子里。姑娘成婚后,日子过得并不顺利,女婿成天找事,磕磕碰碰实在过不下去。但那时又不兴离婚,姑娘就不想活了,把娘家陪的东西全部摔碎砸坏,并拿起被子用双手撕成一条条碎片,无意中看见被子里掉出的被戳了好多窟窿的怪物剪纸,于是就明白了日子过得不好的原因,就把那床被子点火烧了。晚上,媳妇就把发现被子里装怪物剪纸的事告诉了女婿,他才恍然大悟。以后小两口再没有找过别扭,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所以,在新婚被子里装“太子耍莲”剪纸,就是一种结婚习俗中的吉祥行为。

南沟村还流行“小鳖神”的说法,传说这是地里生长的一种非常奇特的蚯蚓,头上长有两个犄角,当地人称之为“小鳖神”。据说这种神物,爬在谁家就有吃不尽的粮食,白天躲在粮囤里,一到晚上便到主人的地里,用两只犄角耕田种庄稼,天亮就会把收获的粮食放到粮囤里。这样,主人粮囤的粮食吃多少,小鳖神就会补多少,永远用不完和吃不尽。但这种小鳖神平常不会爬到普通人家中,为了使粮食够吃,不再挨饿,夏收后的农民们用红纸剪一个小鳖神放在粮囤上,希望得到这种神物的保佑,使粮囤里的粮食永远是满满的。张贴小鳖神剪纸在这里又是生产和生活习俗的一种吉祥行为。

在岁时节庆习俗中,南沟村每到春节来临,都要在居室的窗户、门、顶棚等地方张贴剪纸,题材多为喜庆、平安、富贵等内容,如“春回大地”“春满人间”“竹报平安”等,寓意新的一年中家庭幸福、五谷丰登、延年益寿、财源滚滚。在正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在大门上张贴用金色纸剪成的牛图案,俗称“金牛”,还在门楣上贴药葫芦图案的剪纸,传说这天正是太上老君下凡给人间散发金丹的日子,这种张贴“金牛”、药葫芦剪纸的行为,来保佑人们一年四季的风调雨顺、平安无事。

格尔茨认为:“我所坚持的文化概念既不是多所指的,也不是模棱两可的,而是指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1]103南沟民俗行为中的剪纸,就是传达人们在结婚、生产和生活、节庆等活动中的吉祥文化信息,从中了解人生中所经历的知识和对人生态度的追求,并使之一直延续下去。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Gustave Levi-Strauss)在《野性的思维》中说:“符号作为形象是一种具体的实体,但由于它具有的指示能力而与概念相像:无论概念还是符号都不仅与本身有关,每一个都能用其他东西替换。”,“利用这些单元来拟制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扮演着观念与事实之间的综合者的角色,从而把事实变成记号。”[3]就是说,在形象和概念之间有一个媒介物——符号,有时这种符号可以把事实变成一种记号。如南沟民俗行为中的“太子耍莲”“金牛”等表示吉祥、喜庆的剪纸图案,表达了人们祈盼美满婚姻、四季平安的愿望,主体者使用这种题材的剪纸,并达到预先期望的目的,便成为其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永久记号。

2.南沟剪纸题材中的吉祥寓意

从南沟剪纸题材的分类看,包括了动物、植物、人物、器物、文字、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符号等内容,具体有狮子、虎、象、马、牛、羊、猴、兔、狗、猪、猫、龙、凤、喜鹊、鸳鸯、蝙蝠、鹤、鸭、鸡、孔雀、鸟、鱼、鼠、蛇、蝴蝶、牡丹、莲花、南瓜、桃、梅花、竹子、兰、菊、松、石榴、瓶、罐、盆、盘、碗、花篮、铜钱、十字架、孩童、娃娃抱鱼、神话故事人物、仕女、戏剧人物、老寿星、现代人物、观音菩萨、蒙古族舞蹈人物、尽孝图、幸福之家、天伦之乐、纺织、耕地、孝行天下、囍、福、寿、对联、诗词、吉祥语、警语、标语等。这些题材都是作为剪纸的象征符号,具有一定的吉祥文化寓意。在剪纸的色彩上,南沟村民一直追求老祖宗留下来的崇尚黑色的习俗,还有独特的红、黄、绿染色和大众喜欢的红色,也是当地人们认同的吉祥色。如南沟剪纸中的挂笺,也称作挂钱、吊笺、门笺,古时称门彩、斋牒,相传由唐宋时期“剪春幡”的民俗演变而来。挂笺的色彩大致有四种,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象征:红色,象征喜庆吉利;黄色,象征财源滚滚;绿色,象征春回大地;蓝色,表示丧事时限已过三年,仍缅怀故人。除了最后一种色彩有怀念故人的意思外,其他的都是吉祥的色彩。

在动物题材的剪纸中,每一类图案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鸳鸯,象征男女爱情的吉祥禽鸟,其造型小巧玲珑,形象优美,翎毛艳丽,出双入对,便成了男女相爱、互托终身、白头偕老、婚姻美满、爱情忠贞的吉祥物,结婚喜花中最为常见。鲤鱼,象征人丁兴旺,剪纸中出现鱼的形象往往有多种含义,如出现“鱼戏莲”的画面,暗喻男女情爱、早得贵子。鲤鱼的“鲤”字与“利”字谐音,剪童子抱大鲤鱼的形象,是指财源茂盛、事业有成。此外,“鱼”字又与“余”字同音,剪纸窗花中的“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富贵有余”,反映出人们追求生活富裕的心愿。喜鹊,又称“报喜鸟”,民谚说“喜鹊叫,贵客到”。在剪纸喜花中表现内容有“喜鹊登梅”“喜从天降”“双喜临门”“喜气洋洋”等,寓意喜事连连、喜庆吉祥。剪纸中的蝴蝶象征着春光明媚、良辰美景,由于“蝶”字与“耋”字谐音,剪“猫戏蝴蝶”贴在老年人居室的窗户上,有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之意。鸡与“吉”字谐音,寓意大吉大利。剪纸图案中的公鸡与古乐器、鱼的组合,寓意“吉庆有余”;昂首打鸣的雄鸡,寓意“召唤功名”;端午节在门上或窗上贴公鸡,称“鸡食五毒”;妇女生男孩后,向娘家报喜时要剪一只红公鸡,或送活公鸡,表示增添男丁。蝙蝠由于“蝠”字与“福”字谐音,有祝福、福气之意。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期望一年里五谷丰登、福寿双全。也有在门楣或影壁墙上贴五只蝙蝠图案的剪纸,象征“五福临门”。古人认为蝙蝠从天而降是老天爷的恩赐,是好运气和幸福到来的一种象征物。麒麟是一种虚幻的动物,传说麒为雄,麟为雌。据说麒麟的形象是麋身、鱼鳞、牛尾,足为偶蹄,头上长独角。古人视麒麟为“仁兽”“瑞兽”,赞美“含仁怀义”,被视为主持正义的象征。在民俗中,把麒麟视为送子的瑞兽。狮子之所以在中国受宠,应该说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佛门视狮子为“护法神兽”。由于狮子的“狮”字与“赐”字谐音而备受群众的偏爱,在剪纸中常有“狮子赐子”“狮子滚绣球”“狮子降福”等图案,意为早生贵子、吉庆平安。

剪纸中的植物图案,也具有吉祥文化的寓意。莲花在喜花中经常出现,比喻男女新人成双成对,男欢女爱,夫妻恩爱。莲花多子,又含祝愿新人多子多福之意。“莲”字与“连”字谐音,莲花别名荷花,“荷”字与“和”字、“合”字谐音,又有“和睦相爱”“百年好合”的寓意。传说桃木为五木之精,能压伏邪恶,仙桃食之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桃子象征健康长寿,剪纸图案中的蝙蝠与桃子的组合,寓意“多福多寿”;猴子抱桃,寓意“金猴献寿”;桂花与桃子组合,象征“贵寿无极”。牡丹自身的雍容华贵是美丽富有和国盛民强的象征,称其为“花中之王”。剪纸窗花中表现牡丹的图案很多,牡丹与海棠花并开,寓意“富入庭堂”;牡丹与长春花组合,象征“富贵长春”;牡丹与桃子相配,象征“富贵长寿”;牡丹与鲤鱼组合,寓意“富贵有余”。石榴被民间誉为吉祥之果,“榴”字与“留”字谐音,“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福,是对新婚夫妇早日“结果”的美好祝愿;石榴花象征日子过得“火火红红”,石榴与仙桃、佛手组合,被誉为“三多吉祥果”,所谓三多,就是“多子、多福、多寿”。

人物图案在南沟剪纸中比较盛行,常以神话、古代和现代人物形象出现。神话传说有刘海戏金蟾、白蛇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老寿星、和合二仙等,古代人物多以戏剧故事的形式出现,有仕女、荷莲心、柜中缘、老子出关、关羽、岳飞、良母教子、游子吟等,现代人物有家庭人物、农耕纺织人物、奥运冠军以及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领袖人物。刘海戏金蟾,以活泼可爱的男童形象,手拿穿铜钱的绶带嬉戏一只三条腿的蟾蜍,意为向人间广布钱财,反映了人们祈求财源兴旺的心理愿望。白蛇传、天女散花、荷莲心、柜中缘等,又是人们追求婚姻美满、幸福生活的象征。良母教子、游子吟、家庭人物等,寓意对家庭伦理观念的期望。老寿星、和合二仙等,寓意长寿百年、家庭和睦、友情长久。关羽、岳飞等,象征着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拜,渴求做圣贤有德之人。奥运冠军人物,歌颂他们爱国主义的精神,希望能像冠军一样为国争光。现代领袖人物,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国民的富强而鞠躬尽瘁,象征着人们能像领袖一样忧国忧民、体恤民情。

器物图案一般与植物、人物组合出现,有瓶、罐、盆、盘、碗、花篮、铜钱、十字架等,以瓶为题材的较多。瓶、罐多与牡丹组合,象征平安富贵;有的瓶的表面装饰有仕女采花、葡萄纹等,也有平安吉祥之意。盆与“囍”字、牡丹组合,以花卉、铜钱装饰,为结婚时使用,意为新婚后的生活能积累到钱财,日子过得大富大贵。盘的内壁装饰有“太子耍莲”的图案,寓意早生贵子。盒与莲花组合,与“和”字和“合”字谐音,象征着和谐美好、和合圆满。文字题材的剪纸,以单个的吉祥字、吉祥语、诗词等出现,吉祥的字和语句常与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组合。如“囍”与鸳鸯、喜鹊、莲花等组合,象征着新婚美满、早生贵子;“寿”字与桃、松、猴、蝴蝶等组合,寓意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福”与牡丹、蝴蝶、桃、猴等组合,表示富贵平安、福气长久之意;“吉祥如意”与如意花、象、鸡、猴、中国结等组合,采用谐音和象征的手法,点明文字的主题。诗词多见毛泽东的作品,如《长征》《沁园春·雪》等,来抒发创作者的情怀和对伟人的缅怀。

南沟村的民俗行为中的剪纸和本身的图案,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符号,传达出一定的吉祥文化寓意,可以说是南沟剪纸吉祥文化象征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的统一体,通过表层的剪纸符号和民俗行为来反映深层的吉祥文化,为行为主体传递文化信息产生不同的功能,来表现人们淳朴的观念和实现事实的心理愿望,寓意人们的爱情观、幸福观、美好观、团圆观、吉祥观、长寿观等,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南沟民俗行为的吉祥剪纸和剪纸的吉祥图案,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更加直观、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吉祥寓意剪纸
美好寓意品芝麻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4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48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6:48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盛放的寓意
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2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万年吉祥
心声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08
模仿老鹰的乌鸦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