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健
摘要: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合理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不仅是教师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更是课改向教师们提出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谈谈如何挖掘哲学生活化课程资源。
关键词:哲学 生活化 资源
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材料,是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探索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道理,并且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指导生活。这一点,运用在哲学的教学上效果明显,而本文以某位老师的一节哲学课为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怎样让哲学生活化,从而挖掘到课程资源。
一、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为教学资源,激发思维活力
现在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但有些案例离学生的真实生活距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往往因为觉得“与我无关”、“与我无益”而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会排斥、反感。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学生能体验到的案例融入到哲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如为了说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课本用了“2003年太阳风袭击地球对日本、美国、中国的影响”等案例,这些案例从时间和内容上都离学生很远,既不是学生所能感觉到的,也不是学生所经历的,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而这位教师就全部舍弃这些材料,根据本地的实际选取《梧州水系》的视频,播放了梧州的地形、河流的构成、发洪水的历程及后果等,让同學们思考(1)梧州为什么自古多发洪水?(2)洪水对梧州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从中归纳出联系是什么,联系有什么特点。从而把握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选取的这一情景有三大好处:首先,选择的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紧密相连,从小在梧州长大的学生对“水”是比较熟悉的,这就让他们有了直观的感受。所以选取这一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又能使学生用已具备生活知识来联系学习新的知识;其次,选择这样的情境能引发一些与自己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再次,选择这样情境还可以实现预期希望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丰富思维资料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一定的思维资料,哲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联系已有经验,包括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活经验既是学生所知道的,又是亲身体验所获得的,这就让他们往往能够参与,同时也乐于参与,而枯燥的哲学理论一旦生活化,就会立刻显得直观、生动和有用,从而吸引学生。
比如,在讲联系的条件时,就让学生“猜猜铁环、木船、竹梯之间的关系”,这问题一抛出来,整个课堂就热闹起来,因为学生一听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事物,都兴趣十足,迫不及待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效果呢?首先,选取的问题仿照了央视“综艺大观”中的“猜猜看”,充满了趣味性,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其次,选取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去推导或猜测得到可能的联系,从而愿意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以学生想知道的内容创设生活问题,挖掘课堂资源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出问题,从而为课堂资源的获取做准备。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往往会贯穿整节课的始末,教师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问题的提出不应只是对理论知识本身,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内部自然产生,是学生也想知道的问题。而要引出有效的问题,就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平时也会思考的一些问题,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出层次递进、难度适宜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的,更多的应由学生提出。
如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的整体构思上就是运用梧州洪水为线索设置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以学生想知道的内容创设问题。首先,为学生介绍家乡一景梧州鸳鸯江,指出梧州人对水既爱又恨,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既爱又恨呢?”通过设疑导入了本课。其次,放映梧州历年洪水的情况。学生心中自然又会产生疑问:“梧州为什么自古多发洪水”,紧接着播放视频《梧州水系》,让同学们在了解梧州的地形、河流的构成、发洪水的历程及后果等后思考杭州多发洪水的原因,从而归纳出联系是什么?它的普遍性表现为什么?最后,让同学们猜一猜铁环、木船、竹梯之间的联系,在同学们猜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后,趁热打铁提出“让它们产生联系的条件是什么呢”,从而得出联系的条件性。这几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根据创设的生活情景,估计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或是学生可能会思考的问题而提出的。正好切合学生的实际,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四、以生活化的作业为指引,检验拓展知识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而生活化的作业则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首先,它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在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感觉哲学是生活化的、是有用的。其次,生活化的作业使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检验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同时也增加新的经验和疑问。最后,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更是培养了学生信息获得及分析的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
如在这一课中,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为梧州防洪出谋划策。”让学生用所学的哲学原理来看待世界和自己,用于分析自己的实际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做到让哲学回归生活,促使学生能够从哲学的高度,去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进而珍惜生活并创造更好的生活。
结语:
总而言之,哲学的教学要充分开发并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生活资源,使教学内容复杂化简单,深奥化通俗,抽象化具体,枯燥化生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