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8-01-24 11:38王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中职

王炜

【摘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培养技能型、实用性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关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为此,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中职学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课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课程构建的现状进行剖析,发现问题,并最终就如何实现课程的优化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中职 工业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是惠城区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以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HCKT21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247-02

1.引言

对于中职学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而言,可以说是非常传统的一个专业,对于工业的生产和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眼睛”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专业,如何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实用人才至关重要,而这关键就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科学。

2.关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分析

2.1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

对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来说,课程尤为重要,其设置是否科学,实际的质量如何,实施是否具体,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对于人才质量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决定着所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特色,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另外,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想实现培养目标,要想保证培养的规格,课程是媒介,如果没有了课程,其它一切都是无法达到具体落实的。

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

“学科课程”的设计可以说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学科都是结合实际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科的性质,进行科学组织,都有自己的学习课时数和周期,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性强,系统性高,简约实用,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通用学科课程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逐渐成为了最为认可的一种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像德国、加拿大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等都开始推广这种教育模式,其本质在于培训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目前这种课程模式在中职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尚且处在概念层面,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依然在沿用,尤其是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中,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手段都没有完成到能力本位的转换。

2.2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在中职教育中,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总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实用型人才。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具备一定特殊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我国的化学工业改革不断深化,必须朝向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激烈,对于产品的关注更多是在质量层面;另外就是在就业岗位方面,像产品的检验,对于原料的分析,对于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以及環保监测等;在岗位职业能力层面,要根据检验行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可能从事的具体岗位为依托,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职业能力进行确定。

2.3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首先就是尽快建立并不断健全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人才的培养是第一要务,而且所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更为关键的是具备极强的职业能力,必须是直接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实用型人才。这样的话,就需要对中职教育未来的就业教育、终身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属性,培养知识储备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工业分析人才与检验人才。

虽然只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但是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就务必要依托化工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产品链进行,必须要围绕工业分析和检验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来进行,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能够与企业共同来完成的,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其次就是处理好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在课程的设置层面,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公共课的形式,可以是基础课的形式,可以是技术课的形式,也可以技能训练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但是无论选用的是哪一种课程形式,都必须仅仅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来进行。

对于公共课和职业的基础课程来说,应该是服务性质的课程,都是为职业技能的培养而服务的,因此必须是实用的,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重新组合与优化和调整。

职业技术课程更是必须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必须是紧随时代要求的,必须是能够对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最新的设备和最新的成果进行反应的,必须是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当然,由于学科性质突出,可以进行适当的分解,从而保证职业技术课程的职业性质。

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应该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要秉承“专业教育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秉承“基础实验操作训练和综合实验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秉承“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等。

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必须新颖,必须实用,最好是能够实现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课程的有机结合的。

第三,就是要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岸上学习,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实物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多向互动的教学方法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能够加强和工矿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定期展开科技咨询与服务等活动,逐渐实现消耗性的实习到创收性生产实习的转变。

第四,就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定岗实习机制。

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职业技术教育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特殊性的,因此对于设备,对于师资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要求,为此,一定要立足实际,不断加大力度,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培训活动中来。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这样的话,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贴合实际。

第五,就是做好评价机制的改革。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技能训练的主体,因此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促进其动机的产生,从而使其强烈的内驱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展开专业性的技能训练,而且能够实现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有机结合,给学生一定的动力,督促其不断实现技能的提升。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对中职学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也明確了课程的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难题,因此,笔者认为一定要转变思想,提升认识,在对课程给予更多重视的前提下,从多个层面努力,共同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从而为其积极效用的发挥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智勇.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张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的内容选择与重构[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年02期

[3]魏静姿.项目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年02期

[4]张冉.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年03期

[5]马良军.不同学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年02期

猜你喜欢
中职
中职历史课补充内容的实施探索
浅谈中职生的观察力培养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加强中职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发展前景探究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