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丹 吴昊 吴丹琦
【摘要】俄汉两国民族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在修辞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民族修辞意识和修辞态度。
【关键词】修辞 民族性 文化传统
【基金项目】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种文化语境下中俄民间童话美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RWZ201602)。
【中图分类号】H35;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23-02
1.俄汉文学修辞文化背景差异
1.1文化观差异
文化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来包含了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受到文化的影响。以农耕作为主要的经济方式促成了中国人以家族为群体的生存和生产方式。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了容忍谦让的民族性格。谦语、敬语在中国文化中大量涌现,同时也导致人们对事物差别的敏感度不断增强。喜欢处于中心位置,喜欢前呼后拥,不喜欢流动性的生存方式,宁可“行贾坐尚,不如开荒一倾”,在这种农耕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喜欢固守家园,保守而缺乏冒险精神,俄罗斯则气候寒冷一半以上的国土处于冻土地带,国民数量非常少,不适合农业劳作,但拥有广阔的森林和草场,俄罗斯民族喜欢放牧和打猎,只有少数地区采用粗放型农耕的生活方式,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培养了俄罗斯民族的坚韧的性格,俄罗斯人团结善良,崇尚自然,开朗乐观,善于交友,在俄罗斯,朋友之间从不随便用谦词,因为他们认为谦词表示疏远。恶劣的自然条件也造就了俄罗斯人的冒险精神和进取的个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俄汉两国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审美心理,折射强烈的文化差异,两个民族在使用各自语言的审美心理和方式就是修辞,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体现了以文化观为背景的世界观,俄汉文学则是作者借助语言媒介展现两国不同的客观现实,俄汉不同的民族价值,生存方式,命运理解以及文化体验都体现在修辞行动中,无论是信息的整合、词语的选择、句子的构建、语段的设置都体现着这种文化观的差异和影响。
1.2修辞观差异
中国文学宣扬中庸,推崇共性,忌讳标新立异。表现在修辞上讲究规则,以模仿和仿造为先。虽然涉及部分的组合结构,但对话语的理解比较少,对修辞过程和语境内部构成还没有从修辞原理上进行说明。汉语的修辞更多地是关注作品的体验中,重在对具体修辞手段的体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的贝就代表金钱。这样词和词的搭配,形成了词与句子的格式,所以索绪尔认为汉语是属于“不可论证”的语言。无法进行分析和解读,这种语言特点也导致了修辞学的突出与俄语修辞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不相同,俄罗斯人崇尚自由,对世界充满渴望,所以俄语属于屈折性语言,不仅语序灵活表达精细,而且由于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俄罗斯的修辞,以“破旧”、“立新”为核心。“破旧”就是对规范的偏离,“立新”则强调对个性的张扬,俄罗斯人反对中庸主张与众不同,所以俄罗斯民族的修辞观不仅重视词语的合理搭配,而且注重结构的安排以及对方心理的有效性,迎合对方追求效果。
2.俄汉文学修辞方式差异
2.1审美观差异
汉民族提倡中庸,审美观以“中和”为特点,固定的文体以词语的和谐统一,注重文体的审美体验和修饰效果。讲究韵律,我国文体众多,而且划分细致造成“文无定势,体质变通的特点,特别是八十年代经济改革时期,人们修养审美心理的失衡,传统的修辞观被激进式的集体狂欢所取代。俄罗斯人往往具有普济救世的心态,崇尚坦诚,所以俄罗斯民族的审美观是反对中庸,不喜欢精雕细刻的语言,强调情态和个性的充分展现。汉俄两国的审美观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
2.2时空观的差异
俄汉两国不同民族语言表象也各有特点,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也深刻地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俄罗斯人善于分析性思维,更加关注构成整体的个体部分,而中国人大多善于综合性思维,关注整体大于部分,所以汉语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顺序上都迥然各异,体现出鲜明的时空观上的差异,并且不同的宗教文化也使得汉俄两国在审美观上大相迳庭,中国人注重天命,聽天由命,这就让中国人很务实,认同现实,安分守己,善于用幻想来掩盖残酷的事实。
修辞是由交际双方共同参与文化为背景,语言为媒介的社交过程,在构建修辞的过程中语言的组成调查以及功能的实现,在社会和心理多种因素的激励下进行的,所以修辞学充满了人文性和社会性,修辞也是一种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人生观、审美观和民族特点。
参考文献:
[1]包惠东.文化语境与文化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4.
[2]张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吕丹( 1981—) ,女,达斡尔族,黑龙江人,讲师,硕士,从事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