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信大家都有听过:“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两句话是来自诗人李颀的唐诗《古从军行》的开头前两句。其实在这首诗中,它又隐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初中数学问题,那就是轴对称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将军饮马”问题;轴对称
现很多人都把这个问题叫做“将军饮马问题”,大体意思就是:一位将军本来在山峰A处,但是他的马渴了,要将马骑到河边去喝水再回到营地B,那么要怎样走才能使得所走的路程最短?请画出,并说明理由。
分析:过点A作河岸的垂线,垂足为D,在垂线AD上截取A′D=AD,连接A′B,此时与河岸就有个交点C,那么这个点C就是将军去饮马的地方。
图1证明:如图1,如果将军在河边的另外任意点C′饮马,
所走的路程就是AC′+C′B,
因为A′C′+C′B>A′B=AC+BC,
所以在C点外任意一点饮马,所走的路程都要远些。
一、 拓展延伸
【例1】已知点P,Q是△ABC的边AB,AC上的两个定点,请同学们在BC上找一点R,使得△PQR的周长最短。
解:尺规作图,如图2:
二、 三角形中的运用
【例2】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
分析:要求EM+CM的最小值,需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EM,CM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连接BE,与AD交于点M。则BE就是EM+CM的最小值。取CE中点F,连接DF。∵等边△ABC的边长为6,AE=2,
∴CE=AC-AE=6-2=4,∴CF=EF=AE=2,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
∴DF是△BCE的中位线,∴BE=2DF,BE∥DF,又∵E为AF的中点,
∴M为AD的中点,∴ME是△ADF的中位线,∴DF=2ME,
∴BE=2DF=4ME,∴BM=BE-ME=4ME-ME=3ME,∴BE=43BM。
在直角△BDM中,BD=12BC=3,DM=12AD=332,∴BM=BD2+DM2=327,
∴BE=43×327=27。∵EM+CM=BE,∴EM+CM的最小值为27。
三、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运用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有两个点坐标分别为A(2,-3),B(4,-1)。
(1)现要在x轴上找一个点P,使得与点A、点B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
(2)若C(a,0),D(a+3,0)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且与A,B组成四边形ABDC,当周长最短时,a=;
(3)不同于(2),现另两个动点M,N,如果点M在x轴上,点N在y轴上运动,那么要使四边形ABMN的周长最短,则点M的坐标为;点N的坐标为。
分析:(1)此小题是找对称点的问题,只需找两个其中的一个即可,求解析式入手,注意点坐标的表示及符号问题;
(2)此题明显就是平移的结合,只需平移点A或点B,平移3个单位,画出图形,再找其中一个点的对称,就转化到第一小题了,有点难度,考察目的比较明显,学生不易解决;
(3)这是一道双动点的题目,但是可能比第二小步来的简单且易懂;如何把三边转化到同一条线段上,借助三点共线来解题是关键。找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同理找点B′,再将A′,B′连接起来,A′B′为定长,故四边形ABMN周长最小值即可转化为线段B′M,MN,A′N三边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加于证明即可,再借助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或借助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题。
四、 代数应用
——利用图像解决相关代数最值问题:
【例4】已知代数式x2+4+(x-1)2+4,且满足0≤x≤1,则它的最小值为。
分析:通过前面的题型及分析知道可构造图形入手,结合线上一点到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值问题即最短路线问题;刚好本题有两个根号,里面又是两个平方和,可考虑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所以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只需转化就变成简单的题目,画出图形后更为直接明了。
图3现构造图形如图3所示:
在直线AB上取线段AB=1,分别过点A、点B作AB的垂线,并截取AC=BD=2,
∵CA⊥AB于A,DB⊥AB于B。
那么PC+PD=x2+4+(x-1)2+4,所求x2+4+(x-1)2+4的最小值就是求PC+PD的最小值。就把代數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而且是简单的几何问题。
现只需找点C或点D的对称点就可以了,现提供点C的对称点方法:
过点C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C′D,则C′D为所求作的最小值。现过点C′作C′E⊥DB,交DB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AB=1,DE=2+2=4,接下来就只要借助勾股定理求边即可。
作者简介:
蔡耀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东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