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语从句是历年来的高考热点,也是高中教学语法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人教版教材也用了4个单元学习定语从句,并且用2个单元复习。在高三的一轮二轮复习中,也会谈及定语从句。本文结合二语习得的i+1理论,探讨如何对不同阶段定语从句学习的重难点进行精准定位。
关键词:i+1理论;定语从句;不同阶段;重难点
一、 问题的提出
在众多的语法项目中,定语从句是最为重要的语法项目之一,既是高考热点,又是教学的重难点。掌握好定语从句,学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高中英语(NSEFC)中,Module 1的Units 4—5安排定语从句(Ⅰ)、(Ⅱ),Module 2的Unit 1为定语从句(Ⅲ),而Unit 5是定语从句(Ⅳ),系统地介绍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介词加关系代词(prep.+which/whom)和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Module 7的Unit 4和Unit 5分别复习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高中教材占用篇幅最多的一个语法点之一。按理来说,花这么多篇幅这么长时间学习定语从句,学生应该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透彻。但是,在对学生掌握定语从句进行考查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运用定语从句。有的不能准确使用关系词,有的不能写出结构正确的定语从句,还有的把定语从句生搬硬套不符合语境等。那么,怎么才能帮助学生攻克定语从句这个难关?怎么才能让学生在写作时写出高质量的定语从句?本文将结合i+1理论,探讨如何精准定位不同阶段的定语从句教学目标,攻克难点。
二、 理论基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设。其中输入假设的重要内容是可理解性输入,这几乎包含了整个输入假设,即:“i+1”模式。“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代表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的差距。克拉申认为语言信息的输入既不能等同于其现有水平即“i”,也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因此,可理解输入的有效输入只能够是大于“i”小于“i+1”的水平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又不能等同于其现有水平即“i”。所以有效的可理解输入只能够是大于“i”小于“i+1”的水平。
三、 理论启示
教师必须遵循i+1理论,确定“i”的内容与“1”的程度。根据i+1理论,教师必须准确定位学生的已有水平,即理论中的“i”。同时,我们不妨把实际教学目标定为“o”。这个目标o不能低于i,也不能远远大于i。o只能是略高于i,也就是o和i之间存在着i 基于上述理论和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不同阶段定语从句的教学定位,如下: 第一,高一时讲定语从句,要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定语的基本用法,包括正确使用不同的关系词;“介词+关系词”结构中如何确定介词和关系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和使用等。 第二,高二复习定语从句,要帮助学生整理考点、易错点和难点,包括正确使用不同的关系词;“介词+关系词”中如何确定介词和关系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指代前面整个句子时的使用;先行词(抽象名词)+关系副词(where)+定语从句;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含“代词/最高级/数词等+介词+which/whom”結构的定语从句;定语从句与并列句的转换等。 第三,高三讲定语从句,要注重突破,结合考试题型,帮助学生把定语从句运用到长难句分析、阅读、写作等方面。(具体例子见本文“四、 教学案例”部分) 四、 教学案例 在高三讲定语从句时,教师最好先进行调研,学生对定语从句的掌握到底到达怎样的一个层次,是还停留在该用哪个连接词都没有搞清楚的阶段,还是基本掌握了要点但是不会运用到写作中,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比如,当教师发现在复习定语从句时,学生们基本要点都掌握了,但是在写作中不怎么会使用定语从句,那么,他可以把教学目标o定位为“如何把定语从句运用到写作中”。教学步骤如下: 1. 复习:用适当的关系词填空。 2. 用定语从句合并句子。 3. 用定语从句改写段落。 4. 根据中文提示,在已有的范文中补充完整的定语从句。 5. 作业:完成一篇至少包含一个定语从句的作文。 这样一节课,通过准确定位当时学生对定语从句的掌握情况,确定“如何把定语从句运用到写作中”为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 结语 通过i+1对教学的启示,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把定语从句这个语法的重点和难点分解到各个阶段,让学生把含糊的语法理清了。当他们后来遇到这个语法点时,有80%~90%的学生不再犯错误了,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玲.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 [2]欧阳妍华.“1+1”英语口语课堂模式初探[J].英语新世纪,2012,(03):22-25. [3]石永霞.探究式学习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黄云霞,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华罗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