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安训 董鑫+王亚东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自治区科技工作者意识状况分析,借鉴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结合国际领先的科技工作者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全面创新,必须推动科技创新成为龙头,必须在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上下功夫,为知识产权保护保驾护航。最后对广西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意识、知识产权认知水平及意识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产生的行为结果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广西自治区政府或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的创新驱动战略有所借鉴和帮助。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in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drawing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for many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world's leading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leading innovation in all aspects must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leading fo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must work hard to protec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inally,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Guangxi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of behavior.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help the innovation drive strategy of Guangxi government or other units in the same industry.
关键词:科学意识;知识产权;创新战略
Key words: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nnov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5-0235-07
1 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战以后全球经济发展进入重新分工,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等国家凭借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在世界上获取高额利润,制定游戏规则在经济上飞速发展,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并统治世界经济长达半个多世纪。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纷纷加大科研经费和提升研发能力,在短短几十年间获得超速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增长奇迹。中国真正提出并高度重视通过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前期为了快速发展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想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实力,效果不是很明显,由于外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升到非常高的重视程度。国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由于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结合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创新上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像中车集团、中船重工、上海电气等国企的科技创新,同时也出现了三一重工、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民族品牌。但是总体上科技创新方面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是不争的事实,在国际上高科技核心知识产权方面影响力偏弱。目前我国GDP已经进入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是经济发展大多依赖资源消耗,科技含量不高,在世界分工中还处在下游,产品附加值偏低,长期来说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未来国家发展的趋势,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这也给我们未来经济增长指明了方向。由于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沿海地区有过相当长的高速增长期后,西部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潜力,在缺少技术、资金、管理等多方面要素条件下,怎么快速启动广西等西部地区发展也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
广西自治区由于历史上发展欠账较多,不论从政策、管理、人才、机制等各个方面明显不如北上广深等地區。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资源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万元GDP能耗居高不下,经济结构不合理,高端产业比例偏低,长期以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实践证明,从国际到国内,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带动其他方面比如管理、技术、人才等软实力的全面发展,反过来这些软实力的快速发展也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广西自治区在2016年9月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重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精神。为此,相继发布了关于创新驱动战略及实施的一系列文件。自治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1]广西科技工作者是有力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用什么方式调动科技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知识产权认知和驱动科技创新是下一步政府工作重点。因此,研究科技工作的科学意识水平和知识产权认知,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自治区知识资源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支撑。endprint
为此,笔者参与到自治区关于怎么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驱动科技创新的调研,根据自治区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与国内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自治区要想实现经济及全面发展,工业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要想工业发展首先得从知识产权上下功夫,要想在知识产权上实现突破必须提升科研工作者的产权意识,要想提升产权意识必须现有科学的意识。根据这一设想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一系列论证,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对古今中外学者及专家关于意识形态等相关概念及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发现了从十八世纪开始在西方法国学者就进行过相关研究,逐步从马克思到中国学者等经历了近300多年的研究,科学意识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前提,并且学者研究的结论也证明了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能驱动创新,通过创新能带动一个地区或国家获得超常的竞争优势。在实践层面从科技工作者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比如在年龄、性别、专业、职务、职称、学历、单位等多个变量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并通过Logistic模型進行了专业分析,发现了影响显著的内外部因素,比如政府通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激励,激发他们的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带动他们的科学意识的提升,从而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的目的。从宏观理论层面和微观实践层面都论证了科学意识驱动创新的假设,即从科学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到创新是一系列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
科技人员的科学意识状况又与其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状况,通过开展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状况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状况,对有关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有关对策及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比如造纸、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等技术创新一举使中国在世界史上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保持领先。由于农耕盛世时间太长错过了工业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导致中国从清末到现在仍然在工业上处于制造阶段,距离中国智造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我们的四大发明进行改革创新,造成坚船利炮,制成航海指南对我们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侵略,让我们在闭关锁国的政策面前交足了学费,随后在软实力上文化上进行奴化,在科技上依赖知识产权进行封锁,让中国在科学意识上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在技术上做底层配工。一台价值5000元的苹果手机中国只赚取20多元的血汗钱,就连签字笔芯刚刚被中国的山西省的一家企业攻破技术难关。我们只有认真剖析关于这方面理论,找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时代更加需要创新,李克强总理号召大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需要理论上有依据,也需要实践上能够实施和落地。因此,笔者从科学意识等概念方面学者有所研究结果进行梳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发达国家的实践及其总结的理论将是我们重点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1 科学意识与科学技术创新的关系
究竟在意识形态和科学意识的关系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1796年法国学者德斯蒂·德·托拉西首次提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由此产生了里程碑的影响。随着学界和理论界对此概念的引申和研究,意识形态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学科内涵,主要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教育 学等广大学科范畴。[2]在意识形态刚开始概念比较笼统,接下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做过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解释世界的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思想,然后用于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现实的个人”的需要。[3]这一研究结果把意识形态进一步明确到只有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解释世界,要改变世界必须满足现实社会中个人的需要,这也为我们研究现实社会中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只有研究好了科技工作者的个人需要,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马克思不仅在意识形态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同样在创新方面也有独到见解。在马克思看来,能动改造现实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其根本特征并不在于模仿现有的东西,而在于创造和超越现状。[4]实践出真知,但是反过来,没有科学的意识就不能来指导和推动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科学意识推动人类以科学的方式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意识决定人造物,科学意识是关于事物的结构、功能及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逻辑形态的理性知识及用以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认识。[5]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创新来自于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来自于意识形态。反之,科学技术创新又能促进科学意识的提升,科学意识又能完善意识形态的范畴。
2.2 科学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快速发展。八国联军总人数不超过几万人的部队依靠几门大炮和几千条洋枪就把清政府的主力骑兵僧格林沁的弓箭长矛打得一败涂地,直接导致了清末的加速灭亡。究其原因就是装备的差距,就是技术的落后,用农业时代的冷兵器去对抗先进的火炮,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末不同技术背景下的战争,结果不言而喻。知识产权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众说周知的现实,正是通过知识保护促进技术创新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外关于科技创新的研究较早,熊彼特(1912)首先提出“创新”一词,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6]简而言之,西方发达国家无非就是把我国的火药进行了改良,由放礼花通过技术改进变成洋枪洋炮。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高科技给他们带来的优势,他们就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比如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燃气轮机专利技术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拥有者美国通用公司GE的总裁说过,我们的核心技术不会卖给任何人,除非他们把整个GE全买了。西门子也同样拥有类似的技术,对于技术专利来说,他们的负责人说过我们不会卖给任何一方,除非他们从我们身上踏过去。充分说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中国近期刚成立了航空集团就是想突破航空发动机自主知识产权,否则中国永远只能是航空大国,但不是航空强国。创新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惟一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7]在国际竞争中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快速崛起的国家或企业比比皆是。金麟沫(1998)等通过对韩国科技创新的分析,指出一国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自主的科技和知识产权。[8]endprint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促进知识产权的价值。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谁就有先发优势。中国在高铁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促进了高铁时代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朝发夕至的千年梦想。对于实现一带一路,走出国门意义重大。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知识经济价值逐步体现。与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产权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燃剂。[9]
华为2006年实现5200亿元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正是由于华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打破西方垄断,加大科技利用才在世界舞台上立足脚跟,崭露头角。科技创新也逐步成为企业实现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曾繁华和杨明东(2009)将科技创新竞争力定义为科技研发竞争力、科技垄断竞争力和科技利用竞争力等三种能力形成的合力[10]。
创新不仅局限在技术创新方面,任何能通过新的形式转换并能创造价值都成为创新。马云创业团队创建的阿里巴巴,并没有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但是他通过互联网思维整合技术研究客户需求,把成千上万的客户通過电商平台互联互通,让全球几十亿网民足不出户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创造了就业,降低了购买成本,这就是创新。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皮特将创新定义为:以新的方式运用知识,使经济利益最大化。[11]
阿里巴巴在业内带来良好业绩的同时,也因为近30%的假货在世界上引起悍然大波,导致马云在国际上不断和法律部门打交道,也直接影响到阿里巴巴的品牌和信誉度,也一度使股价大幅下降,可见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列入人们的议事议程。目前关于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盗版的光碟,教授抄袭等严重侵犯了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成果。如果不加以保护,将极大打击了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必须加强立法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12]
3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怎样使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学意识主动地在科学和技术上创新,并能够很好地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科学活动上具有积极性,能够运用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带动社会文明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学者已经从认知能力视角、产权保护视角、创新视角、区域视角、不同人群视角、知识产权运用等视角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却缺少从科技创新主角——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方面去关注。缺乏量化研究科技工作者科学意识与知识产权认知的关系。
鉴于此,本文基于意识-认知-行为(认知行为理论)模式,尝试去分析广西科技工作者科学意识与其认知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进行数据分析,以期给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3.1 数据背景
广西自治区正在像其他地区一样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依赖资源发展的方式已经不能支撑自治区长足发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研究科技工作者目前的科学意识状况,有效解决他们在从事科技活动中的主要困难,提高他们从事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1.1 广西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2014年广西人均GDP为33090元,产业结构为15.4%、46.7%、37.9%,工业结构为38.7%,人口城镇化率为46.01%,工业化程度2.51,广西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据统计,每吨能源消费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6156(2011年为14640)元,每吨能源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为31467(2011年为24235)元,通过分析,广西自治区在节能降耗、能效提升及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传统的依赖能源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产业模式来支撑经济的长足发展越来越不合时宜。
3.1.2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据2015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2014年广西有科技机构847个,比2013年的825个多22个,其中科技部门属科研机构121个,比2013年的的120个少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属技术开发机构267个,比2013年的284个少17个;全日制高等院校属科研机构233个,比2013年的186多个少47个。2014年广西科技活动人员数万10.72人,比2013年的10.87万人少0.15万人。2014年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单位173个,比2013年的186个少13个;有R&D活动的单位数233个,比2013年的225个多8个。2014年广西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5.48万人,比2013年的5.37万人多0.11万人。2014年广西工业企业专利申请4840项,比2013年的4468项多372项;2014年广西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670项,比2013年的1889项多781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3.1.3 广西必须深挖工业的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拥有自治区重点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统计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创办的研发机构达到203家,规模工业企业研发人员达到2万余名,研发机构投资科研仪器设备达30多亿元。与其他地区相比,广西工业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具体问题如下:一是投入的创新经费不足,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近几年研发经费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124万元,比全国的195万元少71万元;二是专利申请产出偏低,与全国企业平均的1.19项与0.41项相比,少0.78项与0.26项;三是政府在科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企业平均享受的政策对研发费相加共计扣除4.34万元,比全国的7.75万元少3.41万元;充分说明广西自治区工业创新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从而也说明了工业创新有较大潜力空间。
3.2 具体数据
本次调查样本总量3000份,实际回收样本总量2986份,占99.53%;其中有效样本总量为2784份,占实际回收样本总量的93.24%。endprint
3.2.1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性别结构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男性科技工作者1499人,占53.84%;女性科技工作者1285人,占46.16%。这说明广西科技工作者科学意识状况调查的样本性别结构合理,能够反映广西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状况。
3.2.2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年龄结构
年龄在40岁以下科技工作者的占66.8%,40岁以上的占33.2%。
3.2.3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政治面貌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中共党员1300人,占46.80%;共青团员384人,占13.82%;民主党派91人,占3.28%;群众745人,占26.82%。
3.2.4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学历结构
此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技校/中专/高中学历215人,占7.75%;大专学历561人,占20.22%;大学本科学历1379人,占49.69%;硕士学历501人,占18.05%;博士学历119人,占4.29%。大专以下的广西科技工作者仍接近1/3的比重,这些科技工作者仍须努力提高其学历水平。(表3)
3.2.5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结构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理学511人,占17.48%;工学706人,占25.53%;农学457人,占16.53%;医学528人,占19.10%;管理学187人,占6.76%;社会科学45人,占1.63%;人文科学78人,占2.82%;其他253人,占9.15%。
3.2.6 广西科技工作者从事的专业方向结构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专业方向与专业方向基本一致,理学378人,占13.61%;工学672人,占24.19%;农学463人,占16.67%;医学530人,占19.08%;管理学236人,占8.50%;社会科学45人,占1.62%;人文科学69人,占2.48%;其他385人,占13.86%。
3.2.7 广西科技工作者从事的科技活动结构
科技工作者中,从事基础研究547人,占19.73%;从事应用560人,占20.20%;从事技术开发223人,占8.04%;从事技术推广429人,占15.48%;其它1013人,占36.54%。
3.2.8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结构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682人,占24.68%;卫生技术人员451人,占16.32%;科学研究人员50人,占5.43%;自然科学教学人员630人,占22.8%;农业科技推广人员330人,占11.94%;科技管理人员145人,占5.25%;其他375人,占13.57%。
3.2.9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职称结构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无职称人员557人,占20.03%;具有初级职称人员760人,占27.33%;具有中级职称人员929人,占33.41%;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418人,占15.03%;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17人,占4.21%。3.2.10 广西科技工作者月收入结构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395人,占14.22%;2000-3000元1184人,占42.64%;3000-5000元981人,占35.33%;5000-10000元209人,占7.49%;10000元以上10人,占0.32%。
3.2.11 广西科技工作者在单位中担任职务分布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无行政职务人员占40.86%,一般管理人员36.31占%,中层管理人员占20.12%,高层管理人员占2.70%。
3.2.12 工作單位的性质结构
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的性质结构中,党政机关占128人,占4.60%;事业单位1631人,占58.63%;国有企业324人,占11.65%;集体企业34人,占1.22%;民营企业513人,占18.44%;外资企业23人,占0.83%;其他129人,占4.64%。
3.3 变量设置
通过归纳分析,国内外学者在以往对知识产权认知、行为的研究表明,发现具体到个人本身科学素质方面(比如职称、学历、科学意识、单位性质等)对其在知识产权认知、行为方面存在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具体到个人如果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的越多,其体现的科学意识就越高,进而认知水平也越高,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另外科技工作者职务情况、收入情况、所在的单位性质也影响了其在知识产权认知、行为方面的表现。因此在考虑变量选择时,不仅把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指标考虑到,还得把科技工作者的单位性质、职称量也归类到研究变量中。具体的信息变量表,如表12所示。
本次研究基于从意识到认知到行为的一连串的认知行为理论模式,此次研究量化关系的方式主要涉及到的调查问卷内容。如表13所示,体现了这三个方面各个具体变量的描述性归纳。鉴于此次主要研究内容为分析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意识与知识产权认知、行为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以把意识、认知情况等分变量分析,并进行了汇总与等级评定。3为最高,2为高,1为低,0为最低。最终结果体现了科学意识与认知水平两个变量,具体情况表14所示。
3.4 模型分析
采用Logistic模型,因变量为ZQ1、ZQ2、ZQ3等三个行为结果;自变量选择性别、收入、年龄、职称、学历、意识 程度、单位性质、认知水平,其中多分类变量作为虚拟变,个变量的第一个水平作为参考依据。通过分析确定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ZQ1:把是否曾经有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作为因变量。如表15所示,数据分析显示年龄因素影响较小。集体、国有、事业等单位性质等对知识产权影响更为显著,如表16所示。
4 结论及建议
总体上分析认为广西自治区科技工作者性别结构合理,年龄梯队合理,高层次科技人才占比不高,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专业结构上以工科为主,社会、人文科学占比不大。科技开发人才比重偏低。科技工作者收入偏低,在单位中担任高级职务的比例过低。通过模型分析年龄因素对知识产权的行为结果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另外,在分析自治区科技工作者“是否曾经购买过盗版书籍或软件”这个具体问题上,自治区科技工作者认知水平却被剔除。据此可知认知水平对行为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同样表现不显著。通过结合表13中描述统计的情况,有78.9%的自治区科技工作者曾购买过盗版软件或书籍,从这方面说明了自治区科技工作者盗版购买情况比较严重。国内外学者以往关于盗版问题的研究结论显示,经济因素是个体产生购买行为的核心因素。通过对比发现影响科技工作者的盗版购买行为是外部因素(质量、价格),然而内部因素(科学意识和认知水平)却无法有效抑制这些行为。通过最后分析得出:关于某些自变量,尤其是学历、收入水平、单位性质等各个变量的不同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单位性质中的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正面影响较为显著。endprint
本文对广西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意识、知识产权认知水平及意识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行为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要想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通过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广西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意识和聪明才智,坚持正确的科学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依次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引领和带动制度、管理、文化、科技、人才等全面创新。实现“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
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政府层面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程度。首先,为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必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融合,为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13]其次,政府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为其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者,政府强化对科技领域的不正当竞争监管指导,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素质,为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从科技工作者本身来说需要打铁还得自身硬。首先,科技工作者需要加强科学领先意识,增强积极主动性。其次,要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再者,深入一线进行学习和指导科技创新工作。最后,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参见学术交流活动,从领导带头在创新意识、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合作渠道等方面来推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观念形态,把科学意识、个性意识、创新意识熔铸进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那么,中华民族再振雄风的日子不会远了。[14]
本文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测量指标上主要选择了三个维度,重点是对科学意识程度及认知水平。如果要增强测量的精度,通常会加大观测变量的宽度,在后续研究中将会考虑适当增加测量方面,使整个数据更加合理、客观的描述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意识和知识产权认知、行为方面的情况。在后续中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广西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参考文献:
[1]广西: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加快建設创新型广西[OL].中央政府,www.gov.cn2016-09-23.
[2]程松涛.意识形态观念学的历史进程[J].社会科学家,2013,5.
[3]中央编译局.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3-02.11:42,44.
[4]李淼.从意识形态批判上升到科学意识形态的构建——再论马克思意识形态论内涵[J].求实,2012,6.
[5]刘锋.科学意识决定人造物[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02).
[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12.
[7]王克群.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R].2010年9月30日.
[8]张凯,曲婷.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与经验借鉴研究——以湖南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6,03.
[9]田宏杰.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J].中国法学, 2003(03).
[10]曾繁华,等.技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机理与对策——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
[11]黄敬文.胡锦涛发表题为《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07:00 东方网-文汇报.
[12]新华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05月31日 16:59:34.
[13]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12).
[14]路薇.科学意识、个性意识、创新意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