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在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心理教育内容及目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不同点就在于,它必须融入于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背景中去认识、去探究;既需要幼儿园的内部条件支持,也需要幼儿园之外的条件支持。家园合作在对幼儿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
误区之一:家园合作仅仅指家长了解一下幼儿当天在幼儿园的学习、起居及表现,然后督促孩子做一些必做的功课,或对幼儿园说明孩子的“特殊”情况,提请教师注意。
误区二:家园合作只理解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而不包括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幼儿园的教育如果缺乏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家园合作的内容包括:家长必须深刻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目标,保证自身教育与之同步并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合作和支持。社会环境的支持也必将为幼儿园进行心理教育活动提供便利;文明的社会氛围会激发孩子对美的渴望,整洁的社会场所会使孩子感到舒适愉快并形成爱整洁的习惯。所以“家庭——社会——幼儿园”的三者结合,是幼儿心理教育成功与否的前提。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的正面影响
培养幼儿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家庭的第一责任,同时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纠正幼儿其他不良习惯能否成功的标志。不少家长对孩子的饮食都较为迁就,一种是按照孩子的要求组织口味,另一种是完全不考虑幼儿的饮食平衡完全按照大人的意愿供食。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进入幼儿园后,这种不适应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睡眠习惯亦是如此。一些家长喜欢与孩子同床睡觉,而且常常摟着睡,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不适应”就变成了对集体生活的本能的逃避。在幼儿的早期交往中,家庭成员是第一群体,这个群体对孩子心理的形成,对其获得知识发展只能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刺激。正是在这种刺激中,孩子的语言和思维也形成了。
于是,家园结合的规则要求家长:
1.正确对待幼儿园时的某些异常表现,不能用“再闹,就送你上幼儿园”等话吓唬孩子,以免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恐惧心理;
2.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要求为准则,适当变更家庭原有的某些习惯;
3.如实地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不掩饰优点,不隐瞒缺点;
4.跟教师站在同一立场,少计较自己孩子的得失,与教师共同商量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良方。
三、实现家园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步,是完成家园合作的前提
幼儿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并且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不抓住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心理素质教育就存在危机。另外,对幼儿的教育来说,脱离家庭而由教师独立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各种形式:
1.建立家园联系栏。按教育目标,每周向家长宣传保育、教育的知识及教育学习情况。
2.建立微信群,定期召开家长会及座谈会。实时和家长保持线上线下联系,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经常诚恳地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设家长开放日。每月一次请家长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共度节日等,加深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及家园之间的情感。
4.家园双向评估。每学期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家长要填写幼儿在家各方面表现的问卷,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幼儿的表现。
成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求知欲增强了,好奇好问现象增多了。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等不断探索的活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会了观察、分析、描述、思考,学会了如何推理、判断、实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提高。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以上的这些收获都是家园合作的产物。
健康的心理教育与良好的品质的形成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家园合作是心理教育之路的重点课题,我们应该呼唤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教育氛围,才能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才能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