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黄祥平 李海超
摘要:本文以三峡大学物理学专业为基础,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如何应对基础学科发展的困难,建议地方高校结合各专业特色进行发展,加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方面服务于学校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于特色行业发展。
Abstract: In this letter, we focus on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sciences, trying to find an efficient way out of their dilemma. Taking Physics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CTGU)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propose to develop the basic sciences for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n new situation and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and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would be useful for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 industries.
关键词:地方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Key words: provincial university;basic sciences;tale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5-0214-03
0 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校竞争的核心,更是国家未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家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三峡大学作为湖北省属重点高校,强调“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特色探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的问题。三峡大学物理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在学科建设取得了成绩和发展的同时,物理学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困境,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随着专业化的深入,与物理相关的应用型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逐渐分离出来并独立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纯粹的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在应用型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已经不太适应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不仅物理专业如此,数学、化学和生物等专业也面临同样的困难。
二是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和扎实的数理科学基础。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以及高校定位的不同,地方高校在生源素质上有了较大的下滑,学生本身的素质与专业要求不匹配。
三是高中教育的改革影响了高校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高中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从“3+2”、“3+X”到如今的很多省份施行“3+3”科目选考。改革过程中,很多学生鉴于课程难度以及现实分数的性价比等原因不选择物理作为考试科目。此外课程内容变化较大,部分内容如光学和热学等属于选修内容,客观上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降低。
四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与重点高校不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偏重于应用型,办学思路的差异影响了基础学科在学校的地位。因此导致学科专业在招生方面面临困境。以三峡大学为例,近年来物理学科的招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学校合并带来的影响,原有的培养基础教育性人才功能渐渐消失,服务于地方教育教学的功能弱化,新的特色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导致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明确。
为了适应形式的变化,地方高校基础学科专业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汉语言文学等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1-6]。三峽大学物理学专业曾一度开设了诸多应用方向,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改革大部分是不成功的。鉴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基础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大学的培养目标转向“厚基础,强能力,应用型”方向,墨守以前的人才培养理念肯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方向。
其二,基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盲目,必须结合现有的学科基础和自身特色来进行。
1 地方综合性高校基础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学科的发展,不得不认识到基础学科专业在招生就业方面相较于新专业、应用型专业存在弱势现象。但基础专业在高等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于工科高校的学科发展,对于国家战略创新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7]。如果只将基础性人才培养的重任全部寄希望于重点高校,一方面不利于基础学科的全面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地方综合性高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基础性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学科布局和建设。
基础性学科对于地方高校的重要性,首先要从观念上确定基础学科的地位,基础学科不仅对工科专业起着基础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基础学科本身在高校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学科的发展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水平。作为综合性高校,如果没有强大的基础学科,其作用仅仅与优秀的职业技术学校相当。其次,基础学科的价值体现更为长远,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基础学科的建设费时费力且见效较慢,但其对于高校的底蕴建设意义深远,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举足轻重。最后,基础学科发展有利于综合性高校的学科布局,近年来,地方高校合并后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客观上推进了各学科的融合,基础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可以相互促进,有利于推进各学科协同发展。
二是有利于培养服务于地方的高素质人才。endprint
从地方高校的布局来说,近年各个省份通过合并整合,基本只有一到两所综合性高校。故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除服务于行业外,还应服务于地方科技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各地对人才的要求水涨船高,不仅要求培养的人才具备一定的技能,同时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性能力。基础学科对于全面培养人才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基础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因此在地方高校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是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如果只局限于培养技术工人,这与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绝对是有冲突的。地方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应该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具有创新的动力、掌握创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基础学科诸如数学、物理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丰富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基础学科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对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地方高校提升基础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和措施
业已指出地方高校的基础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注意到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所高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墨守成规,不加改变适应新形势,基础学科必然走向没落。反之,如果不假思索地随意改革,又会导致专业建设走弯路,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下滑。如何做好改革,根据国内外高校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要结合本专业特色,定位准确,根据专业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基础学科应该培养具有学科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能胜任创新型工作,能够通过深造加入国际国内的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工作。其二结合地方特色,找准方向,根据地方特色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合理安排实习实践,合理推荐学生创业就业。
从国内外高校物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基于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是各个高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走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比如中国科技大学的量子通信方向、华中师范大学的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方向等等。从这些学校的发展不难看出:正是基于学科特色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才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绩。三峡大学物理学现有的特色学科方向有:磁性材料物理、粒子物理和高能核物理、光学和无线电物理以及天体物理。建设有磁电子协同创新中心、光电行业的湖北省产业创新团队等。这些学科在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科研经费等方面在省内同级别院校中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诚然,该校物理学专业在实力上与名校有一些差距,但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做出了积极地探索。如部分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加入了教师的科研团队攻读硕士,实现本硕连续培养;部分学生通过创新培养,申请了免试攻读国内重点高校硕士的机会等等。与此同时,物理学专业也在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与上海V3學院签订合作协议,在光学软件设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积极的尝试为物理学进行应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确立的基础学科改革思路,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探索根据学科特色的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科特色为中心,一方面探索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科学研究水平的学生,能够适应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研究岗位。另一方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下,建设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方案,调整实践内容和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培养产业型工程师。
②积极尝试课程内容改革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鉴于高中所学知识体系的变化,在授课内容和体系方面应该加以调整,另外根据特色加入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模块,不再墨守全国上下通用的基础专业培养方案。再次,授课教师要注意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培养,既需要有扎实理论功底的教师,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行业背景的教师。授课方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优势,加强教学教研改革。
③地方高校的基础专业要积极争取学校政策的支持。学校要在生源质量,培养经费,培养人才的出口方面予以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基础学科所面临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困境,如何做好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特别具有意义的问题。从三峡大学近年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来看,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专业建设,加强适应于现代研究的创新研究性人才培养和适应于地方、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今后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思路。也只有在思路明确,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的情况下,才能使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从而形成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地方高校的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兴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87-89.
[2]肖循.地方高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78-280.
[3]衷明华,严赞开,任乃林,林曼斌.地方高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02):185-186.
[4]郭芳,许俊强,李军.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26-28.
[5]刘红梅,于奕峰,荣杰.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J].化工高等教育,2004(2):59-61.
[6]潘国英,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3):118-121.
[7]余远富,刘超,贡福海.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5):25-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