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建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讲究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性,在课堂上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的课堂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发言与讨论,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激发。
一、师生关系的创新
1.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在传统的中国师生关系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成为人们思想深处的一种意识,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现代师生关系的转变不失为一创新。教师要放低身子,放下架子,由内而外地做到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不仅是外表的平等,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平等。
2.教师要做一名伯乐。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一名伯乐,首先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要过硬,教师自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意识,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实现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之后,还要做的是能够真正地发现学生的长处与闪光点,通过深入地融入学生集体中去,与学生深入的沟通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给予应有的鼓励与支持,时刻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诉求,通过对于学生长处以及闪光点的鼓励,让学生逐步积累自信,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爱”充满课堂。只有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可以的,不如再好好想想!”如果是不愿意回答的学生,老师们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你小声地说给我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是嘛,说得多好!”有了教师暖暖的爱意的鼓励,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创”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知识的了解,支持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因势利导,逐步引导同学们学习新的知识。还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3.从教材中获取灵感、知识。教师要能够从教材中取得教学灵感,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材让动手、探索、讨论充满学习过程,如填数字游戏、数字猜谜等。学生都是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既独立研究又互相协作,动手动脑动口,情感和谐,学习自主。课堂教学中不时迸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材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逐步培养出学生探究的欲望。
信息社會与市场经济时代,使当今的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思维敏捷、记忆特强。与教材相关的一些拓展知识,教师未必全面了解或记忆犹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成果。中学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仅仅通过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中学生课余时间较为丰富,同时课余时间学生受到的束缚较少,学生较为自由,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鉴于这种情况,针对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在课余时间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利用形式,可以多举办一些课余数学活动竞赛等,着眼于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授的过程,更是学生自己感悟的过程,因此在针对中学生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中学生思考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通过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感悟数学道理,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感悟的过程离不开对数学活动的积极参与与探索,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活动的举办取得应有的效果与意义。(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第三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