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恨未战死沙场

2018-01-24 00:07刘岳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李大钊北京

刘岳

她用生命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的壮丽“春秋”。

清朝末年,湖南长沙县清泰乡(现名开慧镇)出了两个秀才。一位是枫树湾(现名飘峰村)的缪芸可,一位是板仓冲的杨昌济。缪芸可大女儿叫缪伯英,女婿叫何孟雄;杨昌济小女儿叫杨开慧,女婿叫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何孟雄、缪伯英夫妻位列其中,而缪伯英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凭什么女生不能剪短发

1899年10月21日,缪家老大降生了,缪芸可喜得千金,非常高兴,他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叫“玉桃”,学名缪伯英。缪伯英话不多,性格坚毅,天不怕地不怕,像个男孩子,妹妹仲英、弟弟立三不管她叫姐姐,却叫她“桃哥”。

辛亥革命后,缪芸可辞去湖南省教育司教育科主任,东渡日本学习现代教育。半年后归国,在家乡创办小学、女子职业学校。受开明家庭的熏陶,缪伯英与男孩子一样入学读书。1916年7月,缪伯英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3年前从欧洲留学归来的杨昌济此时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全家从乡下的板仓冲迁到了长沙。在乡下时,缪伯英和杨开慧就是好姐妹,小两岁的杨开慧也管缪伯英叫“桃哥”。到了长沙,两个人来往就更多了。

1919年7月,缪伯英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用今天的话,她就是当年湖南的高考状元哩。

刚到北京的缪伯英,感觉什么都新鲜: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皇家气派的园林、悠长的胡同、流派众多的思潮……最让她开心的是,她又见到了杨开慧。原来,一年前,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迁到了北京。

当时的北京,新思潮交汇激荡,形成了“中西学术争艳、古今百家齐鸣”的气象。求知若渴的缪伯英,很快就融入了滚滚的反封建新思潮洪流之中。

当时,新派女学生认为留长发就是封建意识,缪伯英等女高师的学生纷纷剪掉一头长长的秀发,留起齐耳短发。女高师当局觉得这些新派女学生是在挑战学校的权威,哪儿还符合妇道操守?

于是,校方在图书馆前贴出告示:“今日我校学生多剪发齐眉,有伤风化,有悖妇德,应与禁止。责令擅自剪发者复蓄,未剪发者不得效仿。如敢固违,定以校纪处罚,令家长接回不得再入本校。” 还要求学生的保证人、监护人和家长督促执行。但是,缪伯英、张挹兰、许羡苏和体育系的甘睿昌4名女生,死不遵命。她们觉得:皇帝都没了,男人的长辫子都剪了,凭什么女生不能剪短发?

缪芸可对女儿的举动不仅没有谴责,还给校方回了一封信,“我有心灵能识古,年逾古稀亦知新”,以示支持女儿的行动。许羡苏是鲁迅的同乡,鲁迅是她的保人。为了这事儿,鲁迅几次找女师校长疏通无果,就退了女师的聘书,还写了一篇《头发的故事》的短文,借守旧的N君的话,加以讽刺。“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在社会上的一片抗议声中,最后,这件事情只好不了了之。今天我们看到的为数不多的缪伯英照片,多是一头短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成为第一位女党员

早在湖南时,缪伯英就知晓李大钊的大名,李大钊《大哀篇》等文章她几乎都能背下来。在北京大学,缪伯英终于见到了李大钊。先生原来如此年轻、如此朴素,“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根本不是夫子老者模样。

“青年呵!只要把你的心放在坦白清明的境界,尽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澈大千的黑暗,就是有时困于魔境,或竟作了牺牲,也必有良好的效果,发生出来。只要你的光明永不灭绝,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

努力呵!猛进呵!我们亲爱的青年!”

听完先生的演讲,缪伯英找到李大钊,十分激动地说:“您讲得真好,我不是北大学生,您能收我做学生吗?”李大钊见缪伯英十分诚挚,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在李大釗的引导下,缪伯英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学生。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缪伯英参加了会议,她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位女团员。

1920年,在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的建议下,李大钊、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黄凌霜、陈德荣、袁明熊、张伯根、陈友琴等9人,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刚刚诞生的北京共产党小组内部,黄凌霜等4名无政府主义者,在组织纪律、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与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发生意见分歧,宣布退出。为了充实党组织的力量,11月,北京共产党小组就从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吸收何孟雄、高君宇、邓中夏、缪伯英、范鸿劼、李梅羹等人为党员,一时共产党小组党员达到11人,并决定北京共产党小组命名为北京共产党支部,李大钊任书记。21岁的缪伯英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李大钊等原本希望发展天津的刘清扬成为妇女中的北京共产党小组成员,但刘清扬发现名单上有张国焘,就拒绝了。原来五四运动快结束的时候,张国焘向刘清扬提出恋爱要求被拒。她怕张国焘再纠缠。1921年1月,刘清扬到法国参加了旅法“共产党小组”,入党时间比缪伯英晚了3个月。

景山东侧有几条细长的小胡同,老百姓形象地唤作老虎洞胡同。叫着叫着就简化了,西边的叫西老胡同,中间的叫中老胡同,北京大学的许多女学生就住在这一带。

1921年10月9日,是个星期天又是重阳节,有着共同理想和信仰的何孟雄、缪伯英喜结连理,在中老胡同5号举行结婚典礼。从这天起,他们家就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同志们经常在他们家里开会活动。

1922年秋的一天,陈独秀从上海秘密来到北京,住进了中老胡同5号,准备赴苏俄出席共产国际“四大”。晚上,陈独秀对何孟雄说:“去年你出席少共国际‘二大,听说介绍信和‘致国际少年共产党大会书,是你夫人缝在衣服夹缝里的,连看守都没搜出来?”endprint

闻听此言,何孟雄看了一眼妻子缪伯英,不好意思地说:“是伯英缝的。不过我没去成俄国,在滿洲里被捕了。”陈独秀摆摆手说道:“这不怨你,是特务关谦密报的。你不是还由此得了个‘江囚的笔名吗?不说这事了。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否?”

何孟雄、缪伯英夫妇赶紧问:“先生,什么事这么神秘呀?” 陈独秀哈哈一笑说道:“请伯英也把文件给我缝在衣服里行吗?”原来如此。两口子赶紧答应,缪伯英穿针走线,巧妙地将文件缝在陈独秀衣服内层,从外边一点都看不出来。

1924年5月,担任中华铁路总工会干事的张国焘被湖北督军萧耀南抓走,为了保命,张国焘向京师警察厅出卖了党的组织,供出李大钊等45人的名单。得到这个消息后,中共北方区委安排李大钊离京到河北昌黎五峰山暂避,不久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五大”。缪伯英也由何孟雄护送,告别了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长沙。

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

回到长沙后,受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徐特立的邀请,缪伯英担任了女师附小的主事(也就是校长)。在党内,她兼任中共湘区区委委员和妇委书记,同时参与省女界联合会的领导工作,秘密联络机关就设在女师附小。

回到家乡后,缪伯英立即投入革命工作。她与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一起,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湖南省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与徐特立领导长沙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查禁日货;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坚决谴责西山会议派的分裂行径……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何孟雄从北京调任中共汉口市委组织部部长,缪伯英也被党派到武汉,公开身份是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训育主任,实际上是协助中共湖北省委妇委主任蔡畅开展妇女工作。

1927年秋,受党组织派遣,缪伯英与丈夫何孟雄一起秘密来到上海。何孟雄化名刘元和,表面上是韩昌书店的店员,在党内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缪伯英化名廖慕群,在华夏中学当物理老师,实际担任上海沪东区妇委会主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一片白色恐怖,环境十分恶劣。缪伯英、何孟雄先在成都路小菜市场附近安家,但他们不能在一个地方久住。

这天,两口子大“吵”起来。何孟雄“满脸怒气”冲出家门,就见缪伯英指着何孟雄大声喊道:“你今天离开这个家,就别回来!没良心的东西!”何孟雄头也不回地走了。“怒气未消”的缪伯英返回屋里,边哭边收拾东西,带上一双儿女——重九、小英,也离开了。不久,他们一家在法租界汉壁礼路1225号“新家”又团聚了。除了经常搬家,缪伯英、何孟雄也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思想准备。缪伯英多次叮咛担任秘密交通工作的缪位荣(缪伯英族兄,同时兼管家务、带孩子):“我们如果有两个晚上没有回来,你就搬家,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为了开展秘密工作,缪伯英除了教书,还要到工厂做女工的工作,时常天未亮出门,夜深才归,回到家也不能立刻就睡,还要照顾年幼的一双儿女。1929年10月下旬,积劳成疾的缪伯英染上了伤寒,被送进黄浦区汉口路515号德国人开办的宝隆医院25号病房。

缪伯英的病越来越重,医生也回天无术。生命垂危之际,缪伯英与丈夫何孟雄诀别:“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我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兄,你要坚决与敌斗争,直到胜利!你若续娶,要能善待重九、小英两孩,使其健康成长,以继我志。”年仅30岁的缪伯英,告别了她未竟的事业,抛下一双儿女走了。

缪伯英去世后,她的灵柩暂厝上海扬州会馆。1931年2月7日,化名陈方的何孟雄,在上海龙华监狱被国民党秘密枪杀。缪伯英遗体由于无人认领,扬州会馆迁址后,下落不明。重九、小英两个孩子,在龙华监狱关了一年多后,被送进了孤儿院。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时,两个孩子也失散在战火中,至今杳无音信。

缪伯英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0个春秋,但她用生命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的壮丽“春秋”。

摘编自人民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大钊北京
李大钊《青春》
论李大钊的建党精神
李大钊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的河
真正的老师:青年毛泽东与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