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坚
看球赛,看魔术或者杂技表演,我们会为那些出色的人喝彩,鼓掌,这是对他们的肯定与支持。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为身边的人加油,鼓励,而对于自己,我们却常常表现得很吝啬。
或许,是我们天生内敛,或许是儒家思想告诉我们要谦逊低调,但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期待被认可的。
在工作中,我们期待付出的努力被别人看到,并獲得对方的支持肯定,但往往我们总是等不到。因而,我们会有些失落,埋怨,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对自己设定的人生梦想发出了质问。
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等着别人来说出那些鼓励认可的话呢?其实,当我们需要掌声的时候,我们完完全全可以自己给自己鼓掌。而自我激励并非是一种自倨自傲的表现,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增强自我期待的方法。
如果我们总是等待着别人的关注与支持,这就等同于把自己言行与思想都捆绑在了别人身上。而当我们未能得到别人赞赏时,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偏失,便会调整自己,这有时候,就会出现自乱阵脚的情况。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认识观有差别,你不可能事事做到令人满意,更不能要求,别人时时都关注你。而诸多名人事迹告诉我们,他人不认可的行为,未必是没有前途的事情。
只要你能肯定内心对自己未来形象的定位,那么你坚持着走自己的路,不时给自己一点掌声,你必将走出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又何必羞涩低调地去等待别人的认可?
你要过怎样的人生?你有何种梦想?你要做怎样的自己?这世上,没人能给出你真正想要的答案,除了你自己。以激励引导你的行动,这完全可以不必等待别人,时常自我激励就足够了。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若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若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
可见,这世上,最平常、最廉价、最可靠的激励来自于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行动的催化剂和兴奋剂,掌握了自我激励的方法,就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从小就期待着成为一个出色的物理学家,但是他从小就反应迟钝。看电影时,他的思路老是跟不上电影情节的发展,总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提问,弄得旁边的观众对其厌恶至极。
在科学问题上他也是如此。一次,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介绍量子论的新观点。大家都听懂了,可玻尔却没有听懂而提出疑问,年轻的科学家只好重新向他解释一遍。
尽管如此,玻尔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他总是在不断地激励自己。
他用勤学好问来弥补反应慢的缺点,对没弄懂的问题,没有理解的问题,他毫不掩饰,接二连三地提问,即便引得旁人讨厌,他也毫不在乎。
玻尔曾说:“我不怕在年轻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而这位“愚蠢”的科学家,后来成为了20世纪最一流的科学家之一。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来自于自我激励的力量。
身残志坚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也曾说:“当你感到激励自己的力量推动你去翱翔时,你是不应该爬行的。”
我们不该忽略自我激励的积极作用,只要适时适度地给自己鼓励,那么在向着成功前行的路上,我们必定会披荆斩棘,碾碎一切阻碍。
曾有位朋友的叔叔跟我讲了他创业时的一件真事。那是十几年前,他跟朋友合伙在南方开了一家皮鞋厂,刚开始效益不错,可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业绩一路下滑,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而这个时候,更糟糕的是,他的合伙人突然人间蒸发,所有的巨债全都背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这时,众多债权人纷纷上门威胁着要打官司。那位朋友的叔叔被逼得走投无路,几近绝望。
有一天,从公司出来,他神志模糊地溜达到火车站,望着铁轨上疾驰而来的火车,他很想纵身跳下去,一了百了。可这时,一个卖报的老伯拉住了他,问他要不要一份刚出的晚报?看老伯几十岁了,他便掏出身上所有零钱,买了那老伯几十份同一天的晚报。
当他无意地翻开报纸的一刻,突然被一条新闻所吸引。大意是某位人士买下一家即将倒闭的公司,通过重新经营整顿。这条报道深深吸引了他。
“他都能够挽回破产倒闭的命运,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应该也可以做得到!”从此,朋友叔叔的心底又燃起了斗志。他开始从“办得到”“干下去”的观点来重新考量现实。半年后,他的工厂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
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一个舞台,我们常常以为舞台之下坐满观众。一旦我们登上舞台,观众们就期盼着我们的出色演出,同时,我们也期盼着他们的掌声。
然而,这不过是我们内心的关注需求心理产生的臆断罢了,其实,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你自然会明白,这世上的每个人,都不会真正理解另一人的人生,更无法真切体会另一人的梦想。
实际上,坐在那人生舞台之下的,往往还是我们自己。这唯一的人生,这唯一的一次登台,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表演,为着心内的自我且歌且舞,所以,那个真正能为我们喝彩的,只有我们自己。
那么,为什么,不多给自己一点掌声呢?你将会看见,一个更激昂向上的自我,向着梦想前进。
(丁强摘自《活得明白的道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