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实践探析

2018-01-24 19:52戴佳颖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
浙江档案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居民医疗

戴佳颖/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唐 玲 叶 栋/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

当前全国各省市已逐步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传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居民只能在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居民改变居住地时需要在新居住地重新建立档案;所采集的健康信息数据十分有限,居民门诊住院信息、公共卫生数据、体检数据、慢病管理数据等都没有纳入进来,这些信息分散保存在各个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中,没有实现整合与集中管理,档案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不断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要求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共建互通,推进为民、便民、利民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新时期做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要将居民个人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健康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集合共享,建立起以居民个人为核心、以健康大数据为依托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体系,真正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健康信息共享。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日益深化,宁波市建立了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并搭建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跨业务条线、跨地域层面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成为全市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形成了大数据体系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下面笔者谈一谈宁波市的工作实践,并分析工作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做好居民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借鉴。

1 工作实践分析

1.1 建设基础设施保障

建设初期,宁波市卫生部门成立了“一中心两所”,即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大数据研究所和医疗大数据研究所作为机构保障,并以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作为研究经费保障。同时建立了统一的医疗卫生专网按照一单位一网络、统一出口、承载多个业务应用的基本原则,统一建设高效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三级网络。还全面建成宁波市公众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完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等相关信息系统,使其符合健康档案共享要求;并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和社区卫生管理平台,通过应用3G全科电脑等新技术,大大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1.2 打造智慧健康信息平台

智慧健康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健康档案协作平台,用于集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系统,通过“一方采集、多方共享”实现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和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卫生信息交换平台将原先分布在医疗机构、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内的关于区域内居民的健康信息交换整合到本平台中的卫生信息数据中心;而健康档案协作平台强调“以人为中心”,在基础人口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模式,依托市区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存储和管理健康档案的核心数据集以及主索引记录,在发起调阅申请时利用索引进行定位,建立数据路由并依托应用系统,最终完成数据调阅。智慧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紧密结合了公共卫生和临床诊治的要求,不但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子系统的诊疗提醒扩展以及区域医疗影像的共享交换,而且突破了传统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将电子健康档案与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紧密融合,实现业务的协同。

1.3 建设基于Hadoop架构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

将健康档案数据整合起来进来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利用Hadoop的HDFS文件系统实现基础的数据存储框架,通过HBase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基于Hive实现分布式数据仓库和面向数据的交互式查询;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以健康档案为中心、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进行设计;居民标准化健康档案采用时序多维空间解构模型,根据个人、公卫、医疗等3个维度开展数据转化整理工作,通过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反映所需关注的健康信息,将可实现基于大数据的面向医疗机构和公众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利用。

1.4 建立居民身份唯一性识别机制

建立居民身份唯一性识别机制,能够满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唯一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利用市民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磁卡/新农合卡);对于非医保人员则使用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并以此卡号作为界定其身份的唯一电子编码。同时建立居民个人唯一索引表,从公安部门建立的人口信息库中获取居民基本信息、从医保系统获取参保人基本信息、从社保卡中心获取市民基本信息、从各医院的住院履历库中获取非参保人基本信息和身份证号,先期建立主索引基本信息,再逐步建立应用功能,对个人唯一索引表中的若干字段进行逻辑关系上的比对,尽可能将社保卡号、身份证号、就诊卡号重复指向的某一个居民在逻辑上进行关联,以提高诊疗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效性。另外在数据中心端建立辅助整理档案号的功能,通过比对居民信息完成任意两个档案号之间的相似程度判断。系统会将比对结果完全一致的两个档案号进行自动归并,如比对结果相似程度在一定区间,则将这两个档案号选出由人工判断,从而实现居民身份的唯一性识别。

1.5 建立多层次保护级的安全机制

电子健康档案包含了大量居民个人隐私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切实保障档案安全。在工作初期,宁波市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从人员安排、管理模式、设施设备、数据整合以及防护备份功能等多个方面推进系统安全建设。针对各级平台各类数据在整合交换过程会出现的质量匹配不一致等问题,对数据质量涉及接口参数和健康档案记录数据进行校验;通过底层无代理病毒防护、虚拟防火墙访问控制、入侵检测防护、实现对病毒的实时防护;通过完整性审计、日志审计等系统审计保护级功能和备份管理,全方位保障电子健康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工作成效探讨

2.1 为居民提供便捷信息服务

目前居民普遍需要易取得的、可持续的、可用性强的、统一的健康信息来源,使他们能长期有效地参与自身健康管理。大数据体系下的电子健康档案,将使连续、动态地了解居民健康信息成为可能,居民可以通过门户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查阅本人的健康档案信息,了解自己各阶段的健康状况和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完整情况,从而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主动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达到预防为主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2 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就医院而言,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台调阅到患者健康档案信息,从而了解其历次诊疗信息,在为患者诊治时还可获得重复检验/检查提示等;在进行远程会诊时,会诊专家可以调阅到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这样将有效减少过去由于信息不通造成的院际重复检查、重复用药等问题,直接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并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居民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解决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同时在大数据框架下,利用电子健康档案能更大范围、更快速地累积同一病例的大样本资料,较之于以往医院、医生“单打独斗”的方式更为高效,从而有效改进医疗措施、提高治疗质量。

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言,可以及时获得各个医院录入的疾病数据,通过将本机构系统采集的健康数据与医院系统、社区系统进行共享及整合,减少或避免数据重复输入的情况,从而及时开展工作,更好地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办利用传染病发病信息,能够在应急状态下完成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建设慢病协同应用平台,实现对糖尿病、心脑血管、肿瘤、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协同管理。另外,该系统还能采集人口死亡信息,并将其作为健康档案数据的一部分,实现对死亡情况和死亡原因等详细与全面的描述,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就妇幼保健部门而言,以往妇幼保健业务数据管理十分分散,存在保健与临床信息无法统一、围产保健个案跟踪数据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全面的个案数据管理。大数据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实现了妇幼保健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了出生信息、妇幼、计免信息之间的协同,由此妇幼保健部门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服务。在这其中,健康管理所可利用妇女体检信息开展女性常见疾病防治工作;孕产妇保健信息可用于筛查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出生信息可以为免疫规划、儿童保健等工作提供服务,如新生儿数据可在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系统中共享,确保计划免疫应接种人数的真实性和计划免疫接种率数据的可靠性。

2.3 为其他领域提供高效服务

公安部门可将本部门的数据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进行对接,对区域内居民的唯一编号进行有效标识,此举并有助于案件的调查侦破;民政部门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快速定位全市范围内的高龄、残疾等特殊人群,并及时为他们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必要的救助;保险部门可与保监会、保险机构等合作,利用电子健康档案推出医疗商保快赔业务,待条件成熟后推进商保直赔和财产保险快赔业务等;药监部门可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掌握区域内药品流通和使用情况,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向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俊,许美芳,章笠中,李兰娟等.区域内共享互操作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及其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3):215-216.

[2]刘宁,李钰铭,焦俊博,王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更新机制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9):35-38.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居民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