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世界美术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审美取向以及对事物认知的结果,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地理、情感理解,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独具特色的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中国悠久的艺术发展历史中,经过各朝历代文人匠士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前有吴道子、张择端、范宽等,后有潘天寿、黄宾虹等。中国画的千年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入人心。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在内容上与创作上以其特有的自然性和象征性绘画要素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意识与审美,体现了古代人对 “人——自然——社会”的认识。中国画始于古代象形字,端倪于秦汉,气格于魏晋时期,丰满于隋唐,盛于两宋,续于元明清。从整个国画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中国画在具有自身装饰性的基础上,还具备更深层次的文化性而区别于其他世界美术绘画。中国画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性与装饰性艺术语言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内容和广博的文化体系而得到高度重视。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化产品设计中,是将中国画更深层次的文化潜移默化与现代文化纪念产品相“融合”,从而增强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的人文感和厚重感,同时也有利于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理念的延伸与发展。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喧嚣与浮躁的生活使得人们极需要情感化的关怀。在后工业时代的设计领域里,功能性产品设计只能满足消费者基础需求,无法达到消费者精神与心灵的慰藉。人们更多地需求有生命力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富有文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身需求,特别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需求。在以功能性为主的文化产品设计的今天,文化产品设计在概念上是以赏用结合为主的产品设计,但是由于西方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使得我国文化纪念品设计上盲目地崇洋,过多注重体现在“实用主义”上的需求,同时大量的西方文化符号介入使文化产品很难本土化。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寻找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又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来弥补我国文化产品设计在设计上的不足。
中国当代文化产品在满足本身功能性基础上,应致力于艺术与实用的结合,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与产品融合,创造出富含东方价值观并能引导人们心灵活动的设计,通过对蕴含中国画绘画语言表达的现代文化产品设计,使人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中得到内心的满足。通过国画艺术在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寻求切入点,使国画艺术得到更深层次的传承与化用。
现代文化产品设计师应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深刻的哲学思想,“神”与“灵”的形式,生动的笔墨方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构图,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等要素巧妙地运用在文化产品上,从而赋予文化产品更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在中国画中,“意境”是不可缺少的,是中国画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画中的意境讲究“情景交融”而到“气韵生动”:情,为艺术情感,景,是指物象本身。这里指艺术家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等精神层面内容凝练到作品之中。中国画意境表现“以形写神”,在对真实物象形体的观察揣摩中,了解物象的神韵特征,以画家真实情感流露表现出具有“气韵生动”的作品,使作品到达出神入化的意境表现,来引起观赏者与画家之间的精神交流。
“意象”是意境表达的方式之一,这里主要在“意”与“象”两个方面,在整个绘画创作构建“意境”表现里,没有“情”是不行的,而“情”的表达又离不开“象”的应物。在“应物象形”中的“象外之意”自然而然就会以“立象”来形成中国画的外在美,达到“重意不重形”的外在美来实现“意境”的构建。文化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则,中国画意境手法的运用在文化产品设计中,使文化产品具有了更深的显性表达与隐性传承,构建具有内涵文化、观赏价值的文化产品。具有中国画“意境”的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中国千年文化的见证。
中国画艺术在传统绘画理论中讲究“经营位置”,是指国画绘画中构图方法,要以“整体谋篇布局”来体现画的整体效果。这里主要以在国画构图中,要讲究疏密结合留白的运用,“经营位置”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寓意在布局。
在绘画构图中,“应物”的“虚实、疏密有致”是赋予中国画具有生命力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之一。如果画面偏“虚”,则给人以空乏无力轻飘之感;画面偏“实”,则给人以凝重、死气沉沉之感;处理得当则给人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神秘美之感。如果画面偏“疏”,则会给人以画面过于空旷之感;如果偏“密”,则会给人以难以喘气之感。所以中国画中构图应以“疏密有致”才能使画面富有节奏和灵气之感,使画面“虚实、疏密有致”才能更好地使画面富有生气。中国著名画家黄宾虹说过:“看画不但要看画的实处,并且要看画的空白处。”这种空白处就是指“留白”。在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形式在构图形式美中也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指在绘画中,艺术家为了达到“遗貌取神”的精神效果,在画面中心为了表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思想而对物象的取舍进行“藏境”。留白所蕴含的就是“藏境”,达到意犹未尽的意境,增加了联想的延续。“留白”作用主要是提供对物象联想形象的空缺,突出画面主体和整体形式美的需求。
在文化产品造型设计上,可借鉴国画“经营位置”的艺术手法,以文化产品设计的整体与局部结合来寻求设计规律,来实现造型的可行性。在文化产品设计上,在考虑文化性本身的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文化纪念品造型设计要做到整体、局部的虚实性,做到主、宾间的相互配合,完善造型统一;其次,在文化纪念品造型设计要做到整体、局部的疏密性,合理安排整体与局部的位置关系,增加整体造型的灵性;最后,适当地舍去无关紧要的内容,增加“留白”效果,使文化产品给消费者以联想的延续之感和整体性是美的需求。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艺术的独特之处。《中国画论辑要》的《笔墨论》对笔墨进行了重点的描述,可以得出,中国画独特韵味之一就是源于笔墨所遵循的原则。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恽南田在《 香馆画禅》中说道:“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遗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这些说明了中国画笔墨是以“物我交融”为基础来体现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在笔法的运用上,要遵循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这一笔墨功夫准则,这一准则像一标尺,衡量国画的优劣。在用笔上,以不同的笔墨线条对不同物象加以描绘,每根线条在运用上也以不同的粗细、顿挫、急缓和轻重应用在纸面上形成了中国画的意蕴美感。文化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则,在文化纪念品设计上,通过产品画面情调千变万化,笔墨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搭配,以弧线与曲线的组合,构成了恬静优美并具有诗情画意的作品。
中国画彩是水墨为主,画面的墨色以黑、白、灰为主要形式,兼有色彩。中国画的色彩意蕴主要体现在“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上,是指画家在绘画创作中不同对象的理解上,结合自身文化底蕴而施以不同色彩,使中国画在色彩上达到了画家主观思想和客观对象的统一。文化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则,在文化产品设计中,可以以“随类赋彩”达到文化产品的文化意蕴。从艺术角度上,内在文化内涵与审美体现是传统艺术一直追寻的,传统美学以变化的均衡,达到整体的均衡,是哲学理论相对原理的理解,也是艺术构成中的形式美体现,在文化产品设计中,要求从不同角度色彩意蕴来表达文化性使产品更加具有中国画式的东方色彩韵味。
从中国画艺术的目的、方法和形式上的探索,发现当代中国设计师应以中国画艺术理论来指导文化产品设计的创新,从传统到现代,不仅仅是以体现文化多元性为目的,更多的是让消费者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精髓是适用于各个行业的。在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画的内涵要素想要从表面直接了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当代文化纪念品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感知,继承和发展传统理念又体现现代风格的设计思想,来打造文化纪念品对中国画内涵的传承与化用。
中国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依托中华千年文化,溯源文脉,固本图新,一直屹立在世界艺术林苑之中,并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是经历千年积累而产生的,“光景常新”是中国画创新发展动力的源泉,“温故而知新”是中国画外在形式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在新时期使其适用于文化产品设计艺术。不再让“艺术是相通的”成为一句口号,而是要让中国画艺术文化内涵在文化产品设计中有所体现,来阐述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
在文化产品设计中,实用主义必然重要,但脱离了“文化”也就不能成为文化产品,结合中国画艺术精髓,大力发掘中国画元素,运用到文化产品上,做到“古为今用”。通过这种文化传递,使中国画更深层次的文化,潜移默化地与现代文化纪念产品相“融合”,从而增强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的人文感和厚重感,同时也有利于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理念的延伸与发展,打造出一条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艺术特色的文化产品之路,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在现代文化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