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与现代舞对舞蹈演员脊柱训练的对比研究
——以“port de bras”和“contraction-release”为例

2018-01-24 21:46蒋树栋
乐府新声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代舞芭蕾舞芭蕾

蒋树栋

[内容提要]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上接头部、下连骨盆,对人体起到了支撑体重、保护脊髓、缓冲重力等重要作用,并且它也直接影响了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方式和效果,因此对于用身体来表现艺术的舞者来说,在舞蹈选材、训练和表演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人体脊柱的解剖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原理,结合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的训练方式,以Port de bras和contraction-release两种对脊柱的动作训练体系为主要例证,试图对比分析出二者对舞者脊柱的训练作用和效果。由于二者对舞者脊柱训练的方式是由各自的审美原则所限定的,因而本文将审美的因素悬置起来,而直接以训练学的视角切入,为更好的进行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和舞蹈训练提供新的思路。

一、脊柱的解剖学构造

(一)脊柱的形态

脊柱(或称脊椎)在人体的骨骼系统中属于躯干骨,成人一共有26块椎骨构成脊柱,主要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各一块(成年后由多块逐渐愈合为1块)。而各个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椎间盘,椎间盘的空隙是使脊柱做屈伸、外展和拧转的必要条件,因此脊柱应该是一个“有序结构性”的整体。有些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说“把脊椎拉直”或是“感受脊椎”,他们通常把脊柱当成一个“整体”,却忽视了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脊柱到底包括哪些,以及运用哪些椎骨和如何运用等问题。

脊柱在人体的额状面看呈竖直状,从上到下的形态是由细变粗,这种竖直的脊柱形态成为了支撑舞者做出各种动作的有力支撑,同时便于动作的协调。但是很多舞者在训练时,过于注重开发优势侧而忽视弱势侧的训练,则会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发展不平衡,优势侧的肌肉被牵引,形成脊柱侧弯的现象,如果侧弯程度较大,则被称为“脊柱侧凸畸形”。因此,虽然舞蹈者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侧,但从脊柱的正常生长于运用来看,舞蹈训练不仅应“扬长”,而且要“补短”,注重身体左右侧肌肉力量、柔韧性训练的平衡,才能尽量保证脊柱与人体矢状面重合,延长舞者的舞台寿命。

从额状面的角度来观测脊柱,则是呈现了四个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分别为颈弯、胸弯、腰弯和骶弯,颈弯和腰弯向前凸、胸弯和骶弯两个向后凸,这样的形态为人体的重量缓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既能保护脊髓也可以避免关节肌肉的震荡损伤;同时正是由于这四个生理弯曲是人体重力分配的转折点,所以也是做舞蹈前屈、后伸和旋拧等动作时容易发生损伤的环节,长此以往还容易使生理弯曲所承受的缓冲力减小,限制舞者的动作幅度。

(二)脊柱的运动方式

脊柱是支撑人体运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它相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过脊柱自身也是可以做一些运动的。首先,人体脊柱的椎骨之间存在着23个椎间盘,每一个“椎间盘都富有弹性,受力时会压扁,压力消除后,又可恢复原状。”[1]高云.舞蹈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因此,由于脊柱的椎间盘的韧性,它可以做屈伸、侧屈、环动和旋拧这几种运动。脊柱前屈是由椎骨前侧挤压、后侧拉伸而形成的,呈现出的舞蹈动作有下前腰、古典舞“含”的动作等;脊柱后伸时椎骨的运动与前屈恰好相反,舞蹈动作例如下胸腰、后腰等动作;侧屈即是椎骨在两侧的挤压与拉抻,反映为上身往两旁的动作,如第三port de bras;脊柱的环动是在前后屈伸以及侧屈的基础上做的复合型连接,例如中国古典舞“涮腰”。脊柱旋拧的动作基础是由每一节的椎间盘在有限的旋拧空间基础上,整条脊椎所形成的上身大幅度的横拧,例如上身横拧的动作。在这四种运动方式的基础上,脊柱还可以带着躯干做一些复合式运动,即一个动作会涉及到不同的脊柱运动方式,躯干做这钟舞蹈动作时,一定是在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上做运动,例如“风火轮”等,脊柱兼有前屈、后伸、侧屈及拧转等运动。正是通过脊柱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舞者的上身才会形成各式各样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与舞姿。

研究表明,舞蹈演员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椎间盘会有所增厚,提高脊柱运动的幅度和灵活度;同时,腰部的椎间盘相对于颈部和胸部要更厚,因此腰椎的活动范围更大,所以舞蹈中腰部的动作往往训练强度更大、动作更多、幅度更大,例如“踹燕”等典型舞姿。

(三)脊柱在舞蹈中的重要意义

脊柱在人体骨骼构成中处于中间环节,是躯干做各种运动的中枢环节,对舞者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舞蹈科学选材的角度来看,脊柱可以作为舞者身体形态的参考标准之一:从凸起的第七颈椎至臀横线为躯干长,臀横线至足底为下肢长,舞蹈选材时对于上下肢长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例如芭蕾舞选材即要求下肢长至少比上肢长多15厘米以上。另一方面,舞蹈选材对于脊柱本身也有要求,存在先天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人是不适合从事舞蹈专业的,一是不利于对中立产生适当的缓冲,二是也容易出现长期腰疼的现象。脊柱侧弯虽然在选材阶段不常出现,但先天的脊柱侧弯或习惯性姿势所导致的脊柱不正同样也是不利于舞蹈训练的。

第二,脊柱在舞蹈训练中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它是保证人体直立的关键,由于人体器官的分布使得重心靠前,脊柱可以将人体重心向后移,以维持舞蹈训练所要求的基本位置。另一方面,脊柱在舞蹈中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提供重力的缓冲,上文提及的椎间盘以及四个生理弯曲类似于“弹簧”的原理能够分散重力以及人体下落时的冲击力,辅助舞者完成跳跃的技术动作并提供保护。

二、芭蕾舞中对脊柱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古典芭蕾舞的训练时刻要与其固定的审美原则相契合,即“开、绷、直”,这是芭蕾的发源地欧洲几百年来所固有的人文、宗教影响产生的美学规范。从芭蕾舞对脊柱的训练方面来看,亦是如此。

芭蕾舞相对其他的舞种比较注重下肢的训练,而对于上身的训练则显得较为单一。所以在芭蕾舞的训练和表演中,对于脊柱的要求往往是追求直立挺拔的状态,“俄罗斯舞蹈家薇拉·科斯特罗维茨卡娅、阿列克谢·比萨列夫在《俄罗斯学派古典芭蕾教学法》中指出:“进行各种练习时,躯干都要处于垂直挺拔的状态。”[1]李鹤群、王大胜. 古典芭蕾以“直”为美的审美追求和美誉价值[J]. 舞蹈,2015(06):60-61.因此芭蕾舞训练在站立时需要提住胯部、收肋骨,以便让髋关节最大限度的外旋;而与脊柱下端连接的骨盆要求稍微向后倾,同时拖住胸腔,双肩下压、下把微颔,这些体态要求的目的都是用以拔高脊柱,让其生理弯曲尽量缩小,以达到符合芭蕾舞审美的高贵仪态。简言之,古典芭蕾对于脊柱的最基本训练方式就是“拉直”,从骨盆到头颈的用力方式都是为了将椎骨之间的空隙拉大、减少生理弯曲的幅度,因此每个部位的发力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向上下两端拉伸,一是对生理弯曲的部位做逆向发力。

除此之外,芭蕾还对脊柱的各种运动方式上有所训练,更注重的是胸椎部分的练习,例如在做Allonge或Arabesque时往往会连带胸腰的表现,以突出芭蕾的浪漫主义风格倾向。

(二)训练方式

古典芭蕾对于舞者脊柱的训练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其美学要求的“直立”形态的训练,第二类则是脊柱能动性的训练。

脊柱直立的训练可谓是贯穿芭蕾训练的始终。例如初学需要躺在地面找脊柱竖直的感觉,Relevé则更加强化了舞者对于脊柱拉直的感觉,再例如Plié时,纵然身体是在向下运动,但“提着落”的要求会让舞者脊柱有“向上拔”的意识。关于芭蕾舞中对于脊柱直立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有明确规范和要求的,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类是训练脊柱在各个位置运动的能动性,芭蕾训练中着重的用Port de bras的组合方式来达到这一训练目的。Port de bras原意为“手臂的优美运动”,“使双臂更有表现力,富有造型美”[1]李春华.古典芭蕾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因此为了让手臂能够最大限度的具有表现力,则需要脊柱的灵活运用。Port de bras在瓦岗诺娃学派(也是国内芭蕾舞教育的主流学派)中一共有六种,其中第三、第四、第五Port de bras是对脊柱非直立状态练习的主要方式。

第三Port de bras在做向前的时候,要求上身保持拉直的状态,并从尾椎开始向下折叠;向后做的时候则要求脊柱由颈椎到胸椎,再到腰椎的顺序逐渐向后伸展,所利用的原理正是椎间盘的可活动性。第四Port de bras主要是练习脊柱的横拧,继而带动手臂旋动。第五Port de bras是在脊柱前屈、后伸的基础上,用脊柱环绕的方式将前、后、旁的位置连成一个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这几种Port de bras时,前提都是先将脊柱的椎骨拉直,形成直立的状态,给椎间盘留出较大的伸缩空间,再去进行不同方式的运用。

另外,手臂在做Allonge的时候,往往会要求带上胸腰的运动,即善于运用胸椎的前屈和后伸,并且胸椎的后伸在芭蕾的表演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而像Balance的舞步就涉及到脊柱的侧屈,以显示出芭蕾舞的律动性。

三、现代舞中对脊柱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本文所涉及的现代舞概念是以玛莎·葛莱姆等西方现代舞先驱一代所形成的以“收缩-放松”(contraction-release)为核心技术体系的“古典现代舞”,包括“林蒙体系”、“霍顿体系”等,这同样也是国内现代舞主要教授内容的依托。从现代舞的理念来看,它是力图将人体从古典芭蕾的僵化程式中解放出来,所以舞蹈的终极视角就从精神审美回归到了人体本身。现代舞主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而身体的中轴脊柱以及身体的中心丹田则成为他们关注和开发的重点,例如“坎宁汉体系”就尤为的注意丹田的稳定性与能动性。

现代舞的出现使舞者不再过多的关注三度空间,而注意与地面的关系。脊柱在这一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舞中对脊柱的训练目的在于能够让身体能够在放松与收缩之间有较为灵活的自由度屈伸,并且以脊柱为中介让上身做不同幅度的动作以感知身体的重量,并且现代舞中有很多地面的动作和技巧,因此更需要脊柱的灵活运动与承接、转换重量的能力。

(二)训练方式

国内当下的现代舞教学是以“古典现代舞”时期的五大技术流派为蓝本的,其中玛莎的“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体系”和韩芙丽的“失衡-复衡体系”最为普遍。在玛莎的训练体系中,就强调了“以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伸展;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2]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现代舞训练就已经探索出脊柱的几种运动方式了,而此后的技术体系基本上也都是以关注脊椎的运动为基础的。脊柱的收缩(前屈)在现代舞中相对后伸有更多的练习,符合很多现代舞蹈家对现实的批判态度;通常用丹田发力,以不同的节奏来收缩和伸展,能够更加快速的调动脊柱的灵活性,同时增强附着在脊柱两侧的竖脊肌的力量。

现代舞的运动方式更注重顺应地心引力。例如热身准备的组合中会有让舞者以头的重量为起始点、由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一节节地向双脚之间下落的组合,能够让脊柱受地心引力和自身重量的影响而被动的拉长脊椎,同时对脊柱的每一环节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在一些训练组合当中,会利用身体的惯性和肌肉的弹性来训练脊柱快速的移动和复位,进一步训练脊柱的灵活性。另外,现代舞的颈椎运动更为频繁,以头在不同方向的发力来带动胸椎、腰椎、骶椎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随动,以强调脊柱每个环节贯通的力量。

地面组合是现代舞必学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舞区别于其他舞种的典型技术体系。对于地面的认知以及身体与地面的力的关系是现代舞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体与地面的接触主要通过四肢和躯干,而重心的承接转换又是必须要脊柱参与,因此现代舞训练中会有很多的“滚地”式组合,目的就在于通过脊柱的运动让身体在于地面接触时灵活自由的变化。其中一个代表性舞蹈动作就是源于韩芙丽“失衡-复衡”体系(也称“跌倒-爬起”体系),即通过脊柱的伸展与四肢贴近地面的划圈来逐渐的调整重心,最终平稳的由地面到跪立或直立状态;反之亦然。因此可以说,现代舞中脊柱的运动追求的是灵活多变,并且直接参与重心的转换。

四、芭蕾舞和现代舞对脊柱训练的对比

(一)二者的优势

首先,从芭蕾的所训练出来的舞者形态上看,很好的解决了舞者直立的问题,能够让舞者时刻具有将各个椎骨拉长的意识,以增强其形体美,同时便于增加椎骨之间的厚度,便于动作幅度的增大;并且在芭蕾训练与表演中都强调直立的后背与舞蹈动作的协调关系。同时对于骨盆和脊柱的位置关系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无论是“擦地”还是“大踢腿”,都要求保持上身直立且不能“出胯”,即始终保持骨盆的正位以及脊柱的直立,包括在很多中间移动小跳的组合练习中,仍然要求舞者具有保持脊柱直立稳定的习惯,能够训练出身体形态较好的舞者。

此外,芭蕾对于脊柱直立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于舞者单腿重心的掌握。由于芭蕾的动作多在单腿支撑的情况下完成,因此需要下肢支撑的力量能够与上身形成贯穿式的稳定形态,才能保证完成动作时身体的平衡。另外,芭蕾Port de bras的训练能够较为全面的让脊柱在前、后、旁等不同的面进行运动,包括脊柱横拧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分强调直立而形成的脊柱僵化。在当下,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芭蕾团也越发注意到芭蕾舞演员在基训时对于脊柱灵活性开发的不足,开始根据芭蕾的动作与审美特点编创了一些辅助的身体练习,能够对芭蕾舞不常用到的肌肉和骨骼起到训练弥补的作用。

现代舞对舞者脊柱训练的优势有三点。其一,它更加符合了人体脊柱自然生长的规律,依据生理弯曲的特点和椎间盘各部分不同的活动范围来进行有效的训练。现代舞在兴起之初是颠覆古典芭蕾的训练方式的,认为其导致了身体的僵化和异化,虽然这种观点在当下看来略有片面,但是确实为推进现代舞训练体系的建立以及对人体运动规律的探索提供了很多积极的贡献;根据现代舞的训练内容来看,现代舞特别强调人体自然的动作反射,对脊柱的生理弯曲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动作设计上能够顺应脊柱的自然运动,然舞者更好地体验并运用。其二,现代舞的动作节奏快慢不一,能够训练舞者快速的调动脊柱的能动性,增加其灵活度。现代舞中对身体动作的节奏把控与处理亦是其审美的一个特征,骤起、急停、延展是现代舞常用的节奏方法,脊柱主导躯干的动作且运动方式多变,因此很多动作是需要脊柱的主动控制参与其中的。其三,对于脊柱运动的感知有所强调,例如在脊柱引导身体运动时,会注意它随动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让舞者对脊柱的运动方式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在当下现代舞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陶身体舞蹈剧场”的作品中,《6》、《7》、《8》就是典型的探索脊椎的所有运动方式,并由此引发躯干及全身的舞动,带来一种充满身体运动逻辑的审美享受。

现代舞对脊柱的运用对人的本体感受器也具有训练作用。本体感受器是在人体肌肉、肌腱中的“神经末梢”,包括肌梭和腱梭,主要作用在于及时、精确的调控人体的失衡变化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等方面。因为现代舞对于身体所处的外空间与身体的内空间关系特别注重,往往要求舞者能够感知到后背的动作状态,因此脊柱就承担了很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后背或躯干的本体感觉,在舞蹈中达到与整个舞台空间相契合的意境。

(二)二者的互补

由于芭蕾舞和现代舞所追求的审美和训练目的的不同,因此二者对舞者脊柱的训练方式也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在当下优秀舞蹈表演人才亟待加强的形势下,应该发现它们的不足之处或是可互补之处,形成良好的训练体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芭蕾训练对于舞者脊柱来说,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确定身体的基本位。任何舞蹈动作的基础都是基于身体基本的位置而言的,芭蕾能够通过肌肉的收缩用力将脊柱拉直并保持躯干稳固,增强舞者对于身体基本位置的本体感觉,从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对舞蹈动作有更直观的理解、学习与表现。

芭蕾舞更多针对的是下肢的训练,上身则较少,虽然训练中对脊椎有相应的训练,但是在总体要求上还是要注重拉长与直立,在经过大负荷的训练量后,后背就容易造成僵化的态势。刘青弋评价芭蕾对后背的训练说道:“肩肌、背肌常常操劳过度而使演员疼痛不已,姿势不正会导致肌肉与背椎双重受伤。”[1]刘青弋.国家规训下的超人身体—古典浪漫芭蕾身体美学研究之一[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1):5-14.,因此长时间直立的训练或多或少会使生理弯曲的幅度减小,并且导致脊柱附近的肌肉形成僵化的状态。而且芭蕾的训练会让舞者形成“优势侧”的情况,容易造成脊柱侧弯:“作者调查了75名女职业芭蕾舞演员的骨骼异常情况,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4.3士4.1岁。24%的演员有脊柱侧弯,这一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2]张美江.年轻芭蕾舞演员的脊柱侧弯和骨折[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03):182.因此,就舞者脊柱的保护以及身体全面开发来看,芭蕾的训练还是有一些需要弥补之处的。

而现代舞则要求身体在一个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发力,躯干轻重缓急比较分明,崔士·布朗等后现代舞蹈家还开发出了“放松技术”等服务于舞者身体的技术体系,因此现代舞对于脊柱放松以及回归自然状态的训练能够帮助舞者及时的缓解背肌和肩胛肌的紧绷状态,让长期处于直立的脊柱能够重新找回生理弯曲的状态,并且能够舒缓附着在脊柱周围的肌肉,使之恢复肌肉延展性和弹性,避免长时间训练所带来的舞蹈损伤,延长艺术生涯。

现代舞对于脊柱训练的盲点在于后伸的训练。由于强调符合人体的自然生长,所以现代舞中舞者脊柱做前屈的运动是较为常见的,但后伸则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下舞蹈演员需要能够驾驭多种舞蹈风格才能出类拔萃。所以芭蕾对于胸椎、腰椎的后伸训练能够为舞者提供较为全面的能力增长,此外,脊柱直立状态下的重心训练也是培养舞者稳定性的较为科学的方式。

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这种舞蹈风格的出现恰恰能够说明脊柱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作用。芭蕾与现代舞的结合的观念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已出现,发展至今,已经有很多融合芭蕾与现代的舞蹈作品出现了。现代芭蕾或当代芭蕾区别于古典芭蕾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在于对脊柱和骨盆运用的变化,体现在很多动作都是由躯干或髋关节作为主要发力点,从而带动全身的随动,这与古典芭蕾的规整的发力与维持脊柱直立的方式截然不同,但又保有很多芭蕾的美学风格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享受。

除此之外,舞者除了通过现代舞和芭蕾来训练脊柱的拉伸、直立、灵活运动外,舞蹈研究者也总结出了很多辅助训练的方法。例如普拉提的“控制技巧”可以通过核心力量的控制来让舞者更细致的体验脊柱的椎骨运动;还有芭特尼芙动作基础技巧,根据拉班的人体动作分析理论,让舞者体验身体动态的结构排列、重心转移等,都为舞者脊柱的训练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结 语

本文从舞蹈训练学、解剖学的角度,根据国内舞蹈教育的实际现状,分析了芭蕾舞和现代舞种对于舞者脊柱训练的目的、方式以及各自的优势等。发现二者在对舞者脊柱训练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局限,因此文章针对舞蹈中脊柱具体的运动方式,从芭蕾舞和现代舞中相应的动作训练方式予以补充说明,并列举了新型的辅助训练方式,希望能够对当下的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合理的优化课程结构。

猜你喜欢
现代舞芭蕾舞芭蕾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浅谈现代舞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开展与普及
我爱芭蕾
芭蕾舞女
探究现代舞艺术的发展
——东西方现代舞艺术的融合
跳芭蕾舞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