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冬梅
备课时,我致力于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其他各环的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说话训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语文教材,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图文并茂。生动的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说的欲望。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借助插图来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课文内容,还可以让他们把自己观察、理解及想象到的东西通过说的途径表达出来,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幅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两幅图的内容一目了然,学生马上根据观察到的内容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原本茂密的树林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再也听不见小鸟那清脆的鸣叫声了。小村庄被洪水给淹没了。”还有的学生说:“茂密的森林只剩下一个个树桩。洪水咆哮着,顷刻间就吞没了整个小村庄。美丽的小村庄再也没有了。”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观察及说话,学生很快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更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
教材中,有许多词语或句式训练点,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词句,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如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在学习这句话时,我让学生用上三个“为了”来仿说一句排比句。学生纷纷开动自己的脑筋,积极思考。有的说:“为了小鱼能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为了小鸟能够在天空快乐地翱翔,为了小松鼠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有的说:“为了天空更蓝,为了花木更美,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全世界的人民都应该一致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这样的说话训练能够让学生扎实有效地体会排比句的用法,也能让学生挑战自我,有克服难关的冲劲,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腹中空空,语言贫乏。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说话的材料,如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或者是形象的画面,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和表达。
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爱迪生妈妈得救了,大家会怎么称赞爱迪生呢?”为了让学生不至于觉得这个答案千篇一律,我随之出示了一些词语,如“急中生智、心急如焚、坐立不安、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沉着冷静”。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小手顿时都举了起来。“爱迪生,你虽然年纪很小,但是急中生智,救了妈妈,我要向你学习。”“爱迪生,你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沉着冷静,想到了办法救妈妈,你真棒!”……在学生说话训练遇到瓶颈的时候,教师适时给予一点帮助,学生就有表达的自信了,不仅提高了说话能力,也能达到积累的效果。
说话训练贵在实践。在备课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抓准说话训练的切入点,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形式灵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课堂上的说话练习。而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能收获欢乐、收获自信、收获成功。这样的课堂,相信我们每一位师生都会很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