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庆
阅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言而喻。然而,要从“阅读”转变到“悦读”,让“阅读”成为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的“悦读”,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在亲子共读、生生共读、师生共读基础上,引领学生从“阅读”演绎到“悦读”尤为必要和迫切。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为了使学生热爱读书,养成每日课外阅读的习惯,我们不妨这样做:
营造书香氛围,以书香环境影响学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为了使学生爱上书、爱读书,我们可充分利用班里的图书角,倡导他们将自己的图书拿来资源共享,互相借阅。在每周的阅读课前给学生讲一个他们自己推荐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都是他们读过后推荐给教师的,教师则从中选一个来讲,并且会大张旗鼓地表扬和感谢推荐人。此法,无疑激发了好胜心极强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推荐人。每次选择故事,都要很慎重,既要文质兼美,又得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绪,避免简单重复。
关注个体,引领学生爱上读书。对于不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要尤为关注,不仅要给他们搭配爱读书、阅读能力强的同桌,还要多讲他们推荐的故事,常和他们交流,并在阅读课上与他们一起共读。这样一次一次的师生共读,终会轻轻推开学生阅读兴趣的大门,将他们引向书籍的百花园中。接下来便是像导游一样带着他们领略春季百花、秋夜明月、夏日凉风、寒冬白雪了。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在亲子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在班内开展亲子读写活动。请家长和学生为自己的读写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在扉页写上家长寄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和写作是快乐的事情。“亲子嘟嘟读写”“读书大看台”“书虫俱乐部”等有趣的名字便会吸粉无数。还有那饱含殷殷期冀之情的家长寄语,更是让学生们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在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中,我们要见缝插针地开展阅读、写作活动。如运动会前利用多媒体,把提前搜集到的通讯稿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后结合运动会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开幕式前展示场景描写的文章范例进行引路;百米长卷绘画活动、抗震救灾捐助都是我们阅读与写作开展的良好载体。学生心里有了真实感触,心里话自然喷涌而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文章,自然读来真实生动,扣人心弦。“我手写我心”,阅读写作就如同春之草长、冬之雪飘一样自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引导学生们将悦读活动引向纵深,给生命以滋养,教师需要不断涉猎文学领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做有生活情调之人,并给学生有益的影响。
我们要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中不断积累口吟心诵之词,如《采薇》中的“昔我往已,杨柳依依”,清朝吴伟业的“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宋代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等。这些美丽的诗句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愫,给他们的生命点染了些许诗意,从而使他们对文学的青睐日益加深。日记本、小书迷(读书记录)、亲子读写中随处都可以留下学生对优美文字的记录。
作家肖复兴说:“能热爱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学生到达我们带不到的地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他们去读书吧,让宝贵的生命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