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沛
(吉林省德惠市达利希望学校,吉林 德惠 130300)
音乐教学作为美育教育的基础之一,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锻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在音乐熏陶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同时,教师也需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其设计合理的音乐情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体会音乐的魅力。
音乐最大的特性就是抽象性,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情绪随着音乐的变化不断起伏发展,思绪中的情景也会跟着音乐的节奏不断跳动。再加上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不同情境,学生可以在不同类型音乐的情绪中徜徉,体会音乐背后甚至是音乐创作者的意图,从而提升其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反如果在一种枯燥的环境下学习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无处发挥,严重抑制了小学生思想的天性[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音乐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遵守纪律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在情境创设中适当加入游戏和风趣的语言,可以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使其调动全身的细胞融入音乐情境中,逐渐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常来讲,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故事也同样能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爱并沉浸其中。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中的内容适当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音乐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的脉络逐渐走进音乐世界。例如,在讲到音乐剧《乌鸦和狐狸》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在课上为学生讲述该音乐剧的原型故事,渲染出艺术性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带入“狐狸是狡猾的、乌鸦是愚蠢的”等情感,深刻把握音乐剧的情感。这样既能有效点燃学生的音乐热情,还能释放出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生一本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基于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为小学生创设一个颇具动态性的音乐课堂,使传统的音乐课堂鲜活起来,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对音乐这门艺术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始终是教学辅助素材,教师在采用的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要保证课件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和教材内容相匹配,在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理的同时,凸显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讲到《林中的鸟声》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播放鸟儿在林中的声音,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一样。通过这样的情境设定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其想象力、满足其好奇心,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2]。
小学音乐课程中很多都是以音乐赏析为主,因此为了不使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应该根据教材中的音乐素材和资源,组织学生编排简单的律动。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部作品时,音乐中市场会出现非常跳跃和欢快的音符,因此教师可以在帮助小学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跟随音乐的变化做出乌龟或兔子的动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除了律动以外,舞蹈和角色扮演也能更全面地诠释出音乐的内涵。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小学生在翩翩起舞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在欣赏《花木兰》这部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些花木兰在战场上的舞蹈动作,以展现“替父从军”“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节,让学生在舞蹈中体会到音乐和民间故事结合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扮演音乐剧作品中不同的角色类型来感受音乐剧的独特魅力,从而不断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实现美育的教学价值。
小学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以学生为主体之外,还应该认识到创设优良音乐情境的重要性,利用故事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的情境,并采取设计舞蹈和角色扮演法提升小学生的参与度,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